《郑文焯·湘月》原文赏析
山塘秋集,分题得坏塔
夜铃语断,更斜阳瘦影,谁问今古。独立苍茫,镇占老、一角青山无主。衰草丛生,枯枫倒出,时见归禽度。残烽零劫,仗他半壁支拄。
长见峭倚荒天,凄凉如笔,写愁边风雨。不许登临,怕倦客、题遍伤心秋句。卧影空丘,招魂破寺,剩有孤云驻。梦痕飞上,故王台榭何处。
山塘,在江苏苏州西北,有山塘水,又名石渎,射渎,唐白居易所凿。上承运河,北绕虎丘。后称濒临比水的街市曰山塘。坏塔当指虎丘塔,因年代久远,略呈倾斜,荒废失修,故曰坏塔。词人与诸词友于秋日会集山塘,登临览古,分题填韵,留下这首作品。分题填词类似今日的命题作文,限定写作时间,指定描写范围,圈定表现对象,作者的才能往往受到限制,能缴足题面、敷衍成章即属不易,而这首词却写得出神入化,如同宿构,可见功力不浅。
“夜铃语断,更斜阳瘦影,谁问今古。独立苍茫,镇占老、一角青山无主。”塔附属于佛教寺庙,而寺庙之盛衰又系于时运之流变。兴旺时,古殿生辉,宝塔入云; 衰败时则蛛丝结.网,狐鼠成穴。作者眼前正是一座荒芜倾颓之坏塔,但词人下笔没有着力描写外形的衰败,而重在写内在神情之苍凉。再没有晨钟暮鼓,再没有香烟缭绕,夜半,只有檐间铃语,独诉心曲; 傍晚,唯有斜阳酸风,形影相吊。无人朝拜,无人青睐,甚至无人过问它辉煌的过去,在无边寂寞冷落中,它默默地消磨清秋,不知身边流过多少岁月。在苍茫世界中,它清瘦地独立,独立于一角无主青山。开头几句,创造了一种孤独凄凉的意境,寒意彻骨。这几句,遣词炼意也很见功力。如“瘦影”写的是夕阳下拉长的塔影,但“瘦”字给人的感受又更为丰富,更多地融入了词人主观感情,用来表现坏塔,可谓形神兼肖。“衰草丛生,枯枫倒出,时见归禽度。”这三句回头再补写宝塔外形之荒凉: 杂草丛生,枫树倒挂,已是破败不堪,且草是“衰草”,枫为“枯枫”,似乎与塔相伴的只有衰老和枯寂,偶而可见一二飞鸟越过,留下几声唧唧啾啾,荒寺坏塔更见阒寂。“残烽零劫,仗他半壁支拄。”这两句由描写转为议论抒情。人世多劫,几经磨难,这危塔虽愈显破败,却依旧占定青山,独立荒郊,似乎江南半壁河山会凭这不倒古塔支撑着,才显出些许独立的气概。这两句议论从表层看是写塔,仔细吟味,其深层文化意识的涵盖面远远超过了这一具体物象。这绵延的衰败,衰败的延绵简直是封建文化的象征,古老的中华帝国到满清时代,虽每下愈况,风雨飘摇,但仍然支撑着,延续着。受这种文化精神的潜移默化,中国文人偏嗜的也就是这么一种衰老的持续的情调,这一种精神的典型象征物就是夕阳,荒殿,古塔 。
“长见峭倚荒天,凄凉如笔,写愁边风雨。”过片意不断,承上而来,以写塔形来传塔神,但写景角度有所变化。上片取景角度由远而近,这一句改为仰视。塔身虽坏仍不失峭拔之势,如倚天巨笔将无穷孤独和忧风忧雨之情愫写向万里荒天,一派凄冷,一派苍茫。“不许登临,怕倦客、题遍伤心秋句”,古塔破败,难以登临,但词人却说是坏塔有意不让倦客登临。倦客者,或飘泊天涯,或坎坷世途,总是心有秋思,满肚皮不合时宜者,若上得塔来,怕是题遍塔身,尽是伤心词,而坏塔历尽磨难,亦如识尽愁滋味之老人,满腹辛酸怕人重提,若两相凑泊,岂不要倍增伤感?此外从修辞上讲,作者取拟人手法;从文艺理论上讲是取“移情”之术,将主观感情移置对象物中; 从思维心态讲,则是弃物理而求人情,无理之处,正显出情采之横溢。
“卧影空丘,招魂破寺,剩有孤云驻。梦痕飞上,故王台榭何处。”结尾几句,将倦客与坏塔之梦痕孤魂融于一处,撇开具象,进入化境,刻缕无形,纯以神行。“故王台榭”当指灵岩山上吴王宫殿。英雄已矣,物亦苍老,倦客登临,满目荒芜,眼前唯有萧寺残破,白云悠悠,瘦影卧秋,空穴贮悲。此塔若有情,其游魂梦痕亦当飞往吴王废殿共话凄凉而已。塔有梦,已是词人奇想,梦亦残破,又可见其体贴之深细,不说梦残,梦破,而说是一缕梦痕,尤见锻炼精巧。
俞樾《瘦碧词序》评郑文焯词云: “其人与词,雅近清真白石。”从这首词的风格看,其锻炼处确实是神逼白石,其铺排处又脱胎清真.
免费下载《郑文焯·湘月》原文赏析
拓展阅读
说明:以下内容为本文主关键词的百科内容,一词可能多意,仅作为参考阅读内容,下载的文档不包含此内容。每个关键词后面会随机推荐一个搜索引擎工具,方便用户从多个垂直领域了解更多与本文相似的内容。
1、赏析:赏析,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shǎngxī,意思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出自枕书《博物记趣·尼克松总统与冰糖莲》:“这是比较文学中的佳话,且让文学家去赏析,这里不说下去了。”修辞:①夸张②比喻③拟人④反问⑤排比⑥对偶......2:修辞手法的作用词句表现作者的什么思想感情现在在大学高中初中都要做赏析句子的题,可要怎么做好这一类题呢?现在我教大家几种方法,以便面对这种题时找不到主题抓关键词语赏析句子。很多重点句的含义,往往是通过一、二个动词、形容词、副词...
2、不合时宜:不合时宜(拼音:bùhéshíyí)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于东汉·班固《汉书·哀帝纪》。不合时宜指不符合当时的情况或社会潮流;比喻与时代潮流不合的事物。含贬义;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定语。东汉·班固《汉书·哀帝纪》:“待诏夏贺良等建言改元易号,增益漏刻,可以永安国家。朕过听贺良等言,冀为海内获福,卒亡嘉应。皆违经背古,不合时宜。”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船鸦她付“不合时宜”。汉哀帝刘欣是汉成帝的养子。成帝死后,十九岁的刘欣于绥和二年甲寅(公元前7年)四月即位称帝,翌年改年号为“建平”,此即历史上的又一著名昏君汉哀帝。即位初期,面对汉朝中道衰落的局面,哀帝很想有一番作为。他为此曾躬行节俭,勤于政事,又启...
3、登临:登临,汉语词汇。拼音是dēnglín,释义:登山临水,也泛指游览。登山临水。也泛指游览。《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禅於姑衍,登临翰海。”唐·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诗:“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唐杜甫《登楼》: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宋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宋·陈与义《登岳阳楼(其一)》:“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金·元好问《东园晚眺》诗:“一诗不尽登临兴,落日东园独倚栏。”明叶盛《水东日记·庄公瑾书画》:“为人雅淡有高致,日登临山水,所至成趣,遇...
标签: 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