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诗句精彩2篇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非凡网 8 0

七月的诗句 篇一

  1、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白居易:《观刈麦))

  2、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李商隐:(晚晴))

  3、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

  4、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杜甫:《夏夜叹》)

  5、农夫方夏耘,安坐吾敢食。(戴复古:《大热》)

  6、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李昂:《夏日联句》)

  7、残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岚。(岑参:《水亭送华阴王少府还县》)

  8、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范成大:《喜晴》)

  9、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杜甫:《江村》)

  10、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阳阴正可人。(秦观:《三月晦日偶题》)

  11、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同我妇子,馌彼南亩。田畯至喜。

  12、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春日载阳,有鸣仓庚。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春日迟迟,采蘩祁祁。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

  13、七月流火,八月萑苇。蚕月条桑,取彼斧斨。以伐远扬,猗彼女桑。七月鸣鵙,八月载绩。载玄载黄,我朱孔阳,为公子裳。

  14、四月秀葽,五月鸣蜩。八月其获,十月陨萚。一之日于貉,取彼狐狸,为公子裘。二之日其同,载缵武功。言私其豵,献豣于公。

  15、五月斯螽动股,六月莎鸡振羽。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穹窒熏鼠,塞向墐户。嗟我妇子,曰为改岁,入此室处。

  16、六月食郁及薁,七月亨葵及菽。八月剥枣,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七月食瓜,八月断壶,九月叔苴,采荼薪樗。食我农夫。

七月的诗句 篇二

  1、《七月闺情》年代:唐作者:袁晖

  七月坐凉宵,金波满丽谯。容华芳意改,枕席怨情饶。

  锦字沾愁泪,罗裙缓细腰。不如银汉女,岁岁鹊成桥。

  前庭一叶下,言念忽悲秋。变节金初至,分寒火正流。

  气含凉夜早,光拂夏云收。助月微明散,沿河丽景浮。

  礼标时令爽,诗兴国风幽。自此观邦正,深知王业休。

  3、《七月六日夜雨》年代:宋作者:陈普

  苍生一一共胞胎,日夜无端心上来。

  半月骄阳四更雨,豳风夏校梦初回。

  4、《七月六日二首》年代:宋作者:张耒

  雨洗秋城碧玉天,暮云吹尽月娟娟。

  寂寥谁是清宵伴,只有姮娥最可怜。

  5、《七月初四日赋紫薇花》年代:宋作者:舒岳祥

  蹙罗红线贤紧,鎔蜡粉须黄。野寺花开日,平畴稻熟香。

  曾陪红药省,相对紫薇郎。尚忆丝纶合,新秋雨露凉。

  6、《七月一日晓入太行山》年代:唐作者:李贺

  一夕绕山秋,香露溘蒙绿。新桥倚云阪,候虫嘶露朴。

  洛南今已远,越衾谁为熟。石气何凄凄,老莎如短镞。

  7、《七夕赋咏成篇》(唐)何仲宣

  日日思归勤理鬓,朝朝伫望懒调梭。凌风宝扇遥临月,映水仙车远渡河。

  历历珠星疑拖佩,冉冉云衣似曳罗。通宵道意终无尽,向晓离愁已复多。

  8、《诗经·小雅·大东》(西周)

  维天有汉,监亦有光。跂彼织女,终日七襄。

  虽则七襄,不成报章。睕彼牵牛,不以服箱。

  9、《七夕》(唐)权德舆

  今日云骈渡鹊桥,应非脉脉与迢迢。

  家人竟喜开妆镜,月下穿针拜九宵。

  10、《七夕》(唐)徐凝

  一道鹊桥横渺渺,千声玉佩过玲玲。别离还有经年客,怅望不如河鼓星。

  七夕今宵看碧霄,牛郎织女渡鹊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七月的诗句精彩2篇相关语句:

  免费下载七月的诗句精彩2篇

拓展阅读

  说明:以下内容为本文主关键词的百科内容,一词可能多意,仅作为参考阅读内容,下载的文档不包含此内容。每个关键词后面会随机推荐一个搜索引擎工具,方便用户从多个垂直领域了解更多与本文相似的内容。

  1、七月:《豳风·七月》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此诗反映了周代早期的农业生产情况和农民的日常生活情况,不仅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同时也是一首杰出的叙事兼抒情的名诗。全诗共八章。第一章从岁寒写到春耕开始;第二章写妇女蚕桑;第三章写布帛衣料的制作;第四章写猎取野兽;第五章写一年将尽,为自己收拾屋子过冬;第六章写采藏果蔬和造酒,这都是为公家的,为自己采藏的食物是瓜瓠麻子苦菜之类;第七章写收成完毕后为公家做修屋或室内工作,然后修理自家的茅屋;末章写凿冰的劳动和一年一次的年终燕饮。通篇用“赋”的手法,围绕着一个“苦”字,按照季节的先后,从年初写到年终,从种田养蚕写到打猎凿冰,反映了一年四季多层次的...

  2、太行山:太行山(北纬34°34'—40°43'、东经110°14'—114°33'),又名五行山、王母山、女娲山,是中国东部地区的重要山脉和地理分界线。读作tàihángshān。太行山脉位于山西省与华北平原之间,纵跨北京、河北、山西、河南4省、市,山脉北起北京市西山,向南延伸至河南与山西交界地区的王屋山,西接山西高原,东临华北平原,呈东北—西南走向,绵延400余公里。它是中国地形第二阶梯的东缘,也是黄土高原的东部界线。王莽岭云海在六亿年以前,太行山地区是一片汪洋大海,后来经过了频繁的地壳活动,地面上升下降,海水时进时退,当海退时,这里沼泽广布,气候温暖潮湿,生长着茂密的森林,因此形成了太行山区丰富的...

  3、范成大:范成大(1126年6月26日-1193年10月1日),字至能(《宋史》等误作“致能”),一字幼元,早年自号此山居士,晚号石湖居士。汉族,平江府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南宋名臣、文学家。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范成大登进士第,累官礼部员外郎兼崇政殿说书。乾道三年(1167年),出知处州。乾道六年(1170年),作为泛使出使金国,索求北宋诸帝陵寝之地,并争求改定受书之仪,不辱使命而还。乾道七年(1171年),自中书舍人出知静江府。淳熙二年(1175年),调任敷文阁待制、四川制置使。淳熙五年(1178年),升任参知政事,此后相继知明州、建康府,颇著政绩。晚年退居石湖,并加资政殿大学士。绍...

  4、谢灵运:谢灵运(385年~433年),名公义,字灵运,小名客儿,陈郡阳夏县(今河南省太康县)人,东晋至刘宋时期大臣、佛学家、旅行家,山水诗派鼻祖,秘书郎谢瑍之子,母为王羲之的外孙女刘氏。出身陈郡谢氏,生于会稽郡(今属绍兴市)。晋安帝元兴二年(403年),袭封康乐县公。起家大司马(司马德文)参军,历任抚军(刘毅)记室参军、太尉(刘裕)参军、中书黄门侍郎等职。刘宋建立后,降封康乐县侯,历任散骑常侍,太子左卫率、永嘉太守、秘书监、临川太守。宋文帝元嘉十年(433年),以“叛逆”罪处死,时年四十九岁。谢灵运年少好学,博览群书,工诗善文。其诗与颜延之齐名,并称“颜谢”,是第一位全力创作山水诗的诗人。兼通史学,擅...


标签: 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