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梁甫行古诗115句 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

非凡网 12 0

曹植《泰山梁甫行》古诗阅读答案及赏析

  泰山梁甫行

  曹植

  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

  剧哉边海民,寄身于草墅。

  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

  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

  1.“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这两句是什么意思?在诗歌中有什么作用?(4分)

  2.本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4分)

  参考答案

  1.柴门简陋凄清,在海风中摇荡,狐狸、兔子在屋檐下飞来窜去。这些环境描写衬托出边海人们生活环境的荒蛮以及边海人们的恐惧与凄楚。

  2.本诗主要运用了白描的手法,全方位描写了边海人们的贫困生活,反映了边海农村的残破荒凉景象,表达了作者对下层人民的深切同情。

  作者:

  曹植(192年-232年12月27日),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出生于东阳武,是曹操与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三子,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

  赏析:

  曹植自曹丕篡汉后,在自己生存的艰难不幸中,逐渐体会到下层人民的痛苦。他在《泰山梁甫行》中,以白描的手法,反映了边海农村的残破荒凉景象,表现了对下层人民的深切同情。

  “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是说天下的自然环境不一样,所遭受的风雨灾害也不一样。言外之意是说,海边气候潮湿,风雨狂暴,海啸龙卷风也时有发生,是不适合人生存的地方。这两句突出边海人民生存环境的恶劣。“剧哉边海民,寄身於草野。”痛苦啊,海边的人民,他们生活在荒野草丛林木中,多么荒凉,多么凄惨。这本是野兽出入的.地方,可他们却长期的与野兽同居。所以“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这是对妻子以及孩子的整体形象描写,从中我们不但看到海民衣不蔽体蓬头垢面的野人一样的粗俗艰苦的生活方式,也可以想见他们与世隔绝的愚钝颓废形象。他们依靠自然环境的险阻,和野兽争夺相间生存,他们不但经受生活的艰难困苦,而且还有随时被野兽吃掉的生存忧惧。“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柴门简陋凄清,在海风中嗦嗦摇荡,狐狸兔子好象从天上飞来一样从屋檐下飞来窜去。这里通过狐狸、兔子的侧面描写,反衬出边海人们生活环境的荒蛮以及边海人们的恐惧与凄楚。

  本文以白描的手法,言简意赅地全方位展现了边海人们的痛苦生活。

  免费下载泰山梁甫行古诗115句

拓展阅读

  说明:以下内容为本文主关键词的百科内容,一词可能多意,仅作为参考阅读内容,下载的文档不包含此内容。每个关键词后面会随机推荐一个搜索引擎工具,方便用户从多个垂直领域了解更多与本文相似的内容。

  1、古诗:古体诗是诗歌体裁。从诗句的字数看,有所谓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和杂言诗等形式。四言是四个字一句,五言是五个字一句,七言是七个字一句。唐代以后,称为近体诗,所以通常只分五言、七言两类。五言古体诗简称五古;七言古体诗简称七古,而三五七言兼用者,一般也算七古。古体诗是与近体诗相对而言的诗体。近体诗形成前,各种汉族诗歌体裁。也称古诗、古风,有“歌”、“行”、“吟”三种载体。四言诗,在近体诗中已经不存在了,虽不加“古”字,但不言而喻,就知道是古体诗。《诗经》中收集的上古诗歌以四言诗为主。两汉、魏、晋仍有人写四言诗,曹操的《观沧海》、陶渊明的《停云》都是四言诗的典型例子。五言和七言古体诗作较多,简称五古、...

  2、人民:人民,拼音是rénmín,汉语词语,指作为社会基本成员主体的劳动群众。指作为社会基本成员主体的劳动群众一个国家的普通人,区别于少数有特权者人类《孟子.尽心下》:「诸侯之宝三:土地、人民、政事。」先秦·《诗·大雅·抑》:“质尔人民,谨尔侯度,用戒不虞。”北魏·杨炫之《洛阳伽蓝记·闻义里》:“九月中旬入钵和国……人民服饰,惟有毡衣。”明·宋濂《洪武圣政记》:“维我中国人民之君,自宋运告终,帝命真人于沙漠,入中国为天下主,其君父子及孙百有余年,今运亦终。”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回:“东京城里人民不许高俅在家宿食。”明·陆人龙《辽海丹忠录》:“离了广宁,一路来人民逃散,看不了凄凉景色,也受了些水宿风...

  3、全方位:根据全向信标发射的信号,导航接收设备指示的磁方位。根据全向信标发射的信号,导航接收设备指示的磁方位。能向工作区内的所有方向提供方位信息,并能向任一方向上提供磁方位指示的无线电台。全向信标发送的信号有两个:一个是相位固定的基准信号;另一个信号的相位随着围绕信标台的圆周角度是连续变化的,也就是说各个角度发射的信号的相位都是不同的。向360度(指向磁北极)发射的与基准信号是同相的(相位差为0),而向180度(指向磁南极)发射的信号与基准信号相位差180度。飞行器上的全向信标接收机根据所收到的两个信号的相位差就可以计算出自身处于信标台向哪一个角度发射的信号上。全向信标通常与测距仪(DistanceMe...

  4、柴门:柴门,汉语词汇,拼音cháimén,释义:用柴木做的门。言其简陋。.代指贫寒之家;陋室。犹杜门,闭门。用柴木做的门。言其简陋。①三国魏曹植《梁甫行》:“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②唐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③宋王安石《即事》诗之一:“渐老逢春能几回,柴门今始为君开。”④清李渔《怜香伴·书空》:“柴门静夜无关钥,留与山僧带月推。”⑤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二部二十:“萧祥推开柴门,两只白鹅惊飞着跑开。”代指贫寒之家;陋室。①《晋书·儒林传论》:“若仲宁之清贞守道,抗志柴门;...


标签: 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