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温《成皋铭》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茫茫大野,万邦错峙,惟王守国

非凡网 28 0

吕温:成皋铭

  吕温

  茫茫大野,万邦错峙,惟王守国,设险于此。呀谷成堑,崇巅若垒,势轶赤霄,气吞千里,洪河在下,太室旁倚,冈盘岭蹙,虎伏龙起。锁天中区,控地四鄙,出必由户,入皆同轨。拒昏纳明,闭乱开治。

  昔在秦亡,雷雨晦冥,刘项分险,扼喉而争。汉飞镐京,羽斩东城,德有厚薄,此山无情!维唐初兴,时未大同,王于东征,烈火顺风。乘高建瓴,擒建系充,奄有天下,斯焉定功。

  二百年间,大朴既还,周道如砥,成皋不关。顺至则平,逆来惟难,敢迹成败,勒铭巉颜。

  成皋,又名虎牢,在今河南汜水县西北。 自春秋时”孟献子请城虎牢以逼郑,遂城虎牢”以来,”尝为天下重镇。由秦而上,晋楚于此争霸;由秦而下,楚汉由此分雄。后之有事者,未尝不睥睨此地而决成败焉。”(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千百年来,在这里演出了多少幕雄壮激烈的战争戏剧,多少英雄在这里或赢得不朽的声誉,或遭败亡而饮恨终身!它又感动了多少文人墨客,慨叹无穷,……吕温的《成皋铭》便是这类文学中的代表作之一。

  这篇铭文,描绘了成皋地势的雄伟高峻,强调了它”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重要战略地位,概述了在成皋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并抒发了自己对时局的强烈关注之情。

  笔势一起,便以“茫茫大野,万邦错峙”勾画出一幅博大浑茫的境界。但这句发端的妙处,还不止于此。如果说它明写的是广袤的空间,那么,它还暗示出悠久的时间。因为读到“万邦错峙”,便不由得使人神游千古,浮现出春秋时代诸侯兼併,刀光剑影的历史场面,不着痕迹地交代了成皋设关的悠久历史。不过,这“茫茫大野”还仅是平面的构图,尽管开阔,广袤,却显得平板单薄,所以作者在广袤的背景上面,以深邃的“大谷”、如垒的“崇巅”,极力渲染出成皋“势轶赤霄,气吞千里”的磅礴气势,这样,画面就有了立体的感觉。紧接着又以奔腾的黄河,“傍倚”的嵩山、“虎伏龙起”的崇山峻岭相烘托,这不仅进一步突出了成皋的雄伟高峻,同时又给画面增加了动态的活泼感。至此,成皋的重要地理位置就十分显豁了:谁占据”出必由户,入皆同轨”的成皋,谁就掌握了中原甚至四方边鄙的控制权,从而很自然地过渡到下文对人事的描写。

  千百年来发生在成皋的众多军事斗争中,作者以高度概括凝炼的语言,形象生动的比喻和夸张,着重写了最激动人心的楚汉相争、李世民“擒建系充”两大事件。以“雷雨晦冥”比喻秦末群雄并起、天下大乱的纷乱局面。而“扼喉而争”不仅写出了成皋是形如咽喉的要害之地,同时也说明了刘、项相争,您死我活的激烈程度,十分生动形象。刘、项在成皋竭力争夺及其结局,作者仅用“汉飞镐京,羽斩东城”八字便概括无余。写唐太宗于武德三、四年东征王世充、窦建德,以少胜多,攻无不克的战绩和“烈火顺风,乘高建瓴”的夸张之笔,极为形象地再现了当年李世民英气勃发,所向披靡的英雄气概,在叙述中贯注了作者由衷的赞颂之情,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单写以上两事,是有深意的。因为在他看来,这都是有“德”战胜无“德”的,典范事例。遥想当年楚霸王以及王世充、窦建德拥众数十万,何等强大。但由于他们无“德”,最终失去民心,分别被刘邦、李世民所战胜。因此满怀感慨地说:“德有厚薄,此山无情,”可谓是点睛之笔。它既通过对成皋险关的否定,突出了“恃德不恃险”的深刻思想,与开始的对成皋险峻的极力渲染烘托形成一大起伏,又自然过渡到最后对时局的强烈关注和自己的政治态度。

  在作者看来,自唐太宗创业,近二百年,民风淳朴,国运昌盛,成皋那样的险关在大一统的时代,已失去了它的意义,如果谁还要恃险割据,是绝对要失败的。“逆者惟难”,就是对他们的严正警告。最后,“敢迹成败,勒铭巉颜,”正面点出了自己作铭的真正用意。如果结合中唐的政治局面来看,作者的这些议论是有针对性的,所谓“逆者”,实即指当时的藩镇割据势力。这样就与前面“德有厚薄,此山无情”相照应,表现了作者维护国家统一的进步思想。

  史称吕温“文体富艳”,但此铭却别具一格。它起调高远,气势雄浑挺拔,语言凝炼整饬,在史实的叙述中,表现了自己严肃深刻的思想和爱憎之情,理直气壮,不容辩驳。同时,又借助于生动形象的比喻和夸张,增加了作品的文采。

  免费下载吕温《成皋铭》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拓展阅读

  说明:以下内容为本文主关键词的百科内容,一词可能多意,仅作为参考阅读内容,下载的文档不包含此内容。每个关键词后面会随机推荐一个搜索引擎工具,方便用户从多个垂直领域了解更多与本文相似的内容。

  1、注释:注释是指解释字句的文字,也指用文字解释字句。可以是文字符号图片等多种形式。注释,是对书籍或文章的语汇、内容、背景、引文作介绍、评议的文字。为古书注释开始于先秦时期。中国古代分得较细,分别称之为注、释、传、笺、疏、章句等。包含的内容很广。诸凡字词音义、时间地点、人物事迹、典故出处、时代背景都是注释对象。有脚注、篇末注、夹注等形式。古籍注释列在正文之中,有双行夹注和夹注。现代书籍注释列于正文当页之下,称脚注,亦称本面注;列于文章之后或列于书籍之后者称篇末注。不管采用何种方式,全书注文的编排一般要求统一,以便于读者查考。注释在教科书中应用广泛,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条件。现代学术作品中的注释一般分内容解释...

  2、赏析:赏析,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shǎngxī,意思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出自枕书《博物记趣·尼克松总统与冰糖莲》:“这是比较文学中的佳话,且让文学家去赏析,这里不说下去了。”修辞:①夸张②比喻③拟人④反问⑤排比⑥对偶......2:修辞手法的作用词句表现作者的什么思想感情现在在大学高中初中都要做赏析句子的题,可要怎么做好这一类题呢?现在我教大家几种方法,以便面对这种题时找不到主题抓关键词语赏析句子。很多重点句的含义,往往是通过一、二个动词、形容词、副词...

  3、作者:一般指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的创作者,有时也指某种理论的创始人,或某一事件的组织者或策划者。在苏联、法国、联邦德国、西班牙等国的版权法中,作者指通过自己的独立构思、运用自己的技巧与方法,直接从事文学、艺术创作活动,并产生出体现创作者个人特性的作品的自然人,其中包括小说家、诗人、散文作家、剧作家、作曲家、歌词作家、记者、画家、书法家、雕刻家、工艺品设计师、建筑设计师、摄影家、翻译家、计算机程序编制者等。美、日等国的版权法也承认法人为作者。【词目】作者【拼音】zùozhě【英文】anauthor;awriter∶文章的写作者;艺术品的创造者。∶创始之人。创始之人。礼记《礼记·乐记》:“作...

  4、形象:形象,读音xíngxiàng,汉语词语,意思是指能引起人的思想或感情活动的具体形态或姿态。形象在文学理论中指语言形象,即以语言为手段而形成的艺术形象,亦称文学形象。它是文学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特殊形态。也是作家的美学观念在文学作品中的创造性体现。反义词:抽象近义词:生动/外貌用有效和生动的语言刻画和描写的有形或可见的表现创造英雄形象。也可表示一个人或事物的外部特征,比如:刘德华的形象很不错。亦作“形像”。指具体事物。指肖像。塑像,偶像。象征。形状;样子。指文学艺术区别于科学的一种反咉现实的特殊方式。谓描绘或表达具体、生动。《吕氏春秋·顺说》:“善说者若巧士,因人之力以...


标签: 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