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心因诗歌而高贵 平平仄仄是诗歌的音符,则奇妙的音符将我领入诗的瑰丽殿堂

非凡网 21 0

我的心因诗歌而高贵

  平平仄仄是诗歌的音符,则奇妙的音符将我领入诗的瑰丽殿堂,我的心也因诗歌而高贵。

  我的心可以在诗歌的海洋中恣意遨游,穿越东西方的隔阂,挣脱历史的束缚,在诗歌的世界里,我的心变的更加高贵。

  推开历史的大门,拨开历史尘封的书页,我看见:尼采在黑夜中奔向山顶,怒吼道:“我是太阳!”我看见戴望舒用残损的手掌,去抚掠那无限的江山,追寻着太阳,追逐着永恒的中国;我看见鲁迅在黑夜中嘴角牵出一抹弧度,抽出了冰冷的宝剑;我看见海子对尘世生活的眷恋以及“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心境;我看见……他们的思想让我望尘莫及,他们的人格魅力始终把我的心深深撼动着,同化着,并且使我高贵而富有诗意。

  轻拂历史的尘烟纱缦,我倾听先人的声音。谪仙在长安受到权贵的排挤被放逐出京,他是一个神话。他的浪漫撩起了我的情怀,他的笔墨丰富了我的精神世界。他是一朵云,一朵永不固形的云,挟着大漠的风沙踏上了滚滚红尘他的诗句如同风一样轻盈,是他生动了大唐的江山。

  他是一阵风,永远停不住脚步,他衣袂飘忽,放浪不羁。依然高歌“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高尚情怀;举杯相邀,听他那“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豪情壮志。他随性的挥毫,便使那浩大的文学殿堂染上了炫丽的华光。

  纵使他的身躯长埋于黄沙黑土之中,但他的浪漫,他的豪情,他的诗句永存在我心中。

  当东城眺望赤壁,仿佛看到周谨的雄姿英发,转而想到自己华发早生,壮志难酬,不禁潸然泣下。一曲大江东去,光耀千古;一段江尘子,牵动多少敏感的心,是生活灿烂了他的心境,他的生活,他的心,还有我们的心灵。

  漫步在历史的隧道中,为了追求心灵的永恒而不断提高着自己的境界。我的诗歌——我的爱。

  沈从文说过:“我们相爱一生,但一生还是太短。”

  而我只想——

  我想紧紧的抱着你

  不论天塌还是地陷

  我想紧紧的抱着你

  当你要离我而去时

  当你快要消逝的刹那

  我会紧紧的,紧紧地抱住你

  直到永远

  我的心因诗歌而高贵。

  免费下载我的心因诗歌而高贵

拓展阅读

  说明:以下内容为本文主关键词的百科内容,一词可能多意,仅作为参考阅读内容,下载的文档不包含此内容。每个关键词后面会随机推荐一个搜索引擎工具,方便用户从多个垂直领域了解更多与本文相似的内容。

  1、诗歌:诗歌,是一种抒情言志的文学体裁。是用高度凝练的语言,生动形象地表达作者丰富情感,集中反映社会生活并具有一定节奏和韵律的文学体裁。《毛诗·大序》记载:“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南宋严羽《沧浪诗话》云:“诗者,吟咏性情也”。只有一种用言语表达的艺术就是诗歌。汉族古代不合乐的称为诗,合乐的称为歌,现代一般统称为诗歌。它按照一定的音节、韵律的要求,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的精神世界。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相传为孔子所整理,关于这个问题学术界尚有争论。汉族诗歌历经汉魏六朝乐府、唐诗、宋词、元曲之发展。汉荀悦《汉纪·惠帝纪》作“诗謌”。唐朝韩愈《郓州溪堂诗》序:“虽...

  2、高贵:高贵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gāoguì,用于描述人时,是指人的地位级别高尚尊贵;用于物描述时,是指高雅不俗、珍贵。gāoguìnoble;honourable高雅、高尚、尊贵、昂贵卑贱、低贱、下贱用于描述人时,是指人的地位级别高尚尊贵;用于物描述时,是指高雅不俗、珍贵。①高度道德水平的:高贵品质。②极为贵重的:服饰高贵。③指地位特殊人物,比如:高贵人物。④高贵的气质显贵;尊贵。①汉焦赣《易林·家人之困》:“避祸逃殃,身外不伤。高贵疾颠,华落堕凶。”②唐李商隐《杂纂》:“认他高贵为亲。”③《红楼梦》第三七回:“一样这屋里的人,难道谁又比谁高贵些?”尊重,珍视。《三国志·魏志·荀彧传》“太...

  3、历史:历史,简称“史”,指对人类社会过去的事件和活动,以及对这些事件行为有系统的记录、研究和诠释。历史是客观存在的,无论文学家们如何书写历史,历史都以自己的方式存在,不可改变。其含义有三:记载和解释作为一系列人类进程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沿革,来历;过去的事实。历史的问题在于不断发现真的过去,在于用材料说话,让人如何在现实中可能成为可以讨论的问题。历史是延伸的。历史是文化的传承,积累和扩展,是人类文明的轨迹。历史文物(11张)历史学指的是客观世界运动发展的过程,可分为自然史和人类社会史两方面。例如宇宙历史、地球历史、人类史、鸟类历史等等。与历史的概念相对应,历史学也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上...

  4、沈从文:沈从文(1902年12月28日—1988年5月10日),男,原名沈岳焕,乳名茂林,字崇文,笔名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璇若等,湖南凤凰县人,中国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者。14岁时,他投身行伍,浪迹湘川黔交界地区。1924年开始进行文学创作,撰写出版了《长河》《边城》等小说。1931年-1933年在国立青岛大学任教,抗战爆发后到西南联大任教,1946年回到北京大学任教,建国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历史与文物的研究,著有《中国古代服饰研究》。1988年5月10日病逝于北京,享年86岁。《老实人》《蜜柑》《雨后及其他》《神巫之爱》《龙朱》《旅店及其他》《石子船...


标签: 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