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段玉兔赏月的诗句
1、《和同年赵先辈观文》黄滔唐玉兔轮中方是树,金鳌顶上别无山。虽然回首见烟水,事主酬恩难便闲。
2、能变人间世,攸然是玉京。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3、《酬令狐留守尚书见赠十韵》白居易唐长庆清风在,夔龙燮理余。太和膏雨降,周邵保厘初。
4、广寒仙子:广寒:即广寒宫,传说中月亮上的仙宫。广寒宫里的仙子——嫦娥。
5、《中秋月》白居易唐万里清光不可思,添愁益恨绕天涯。
6、今晚,是中秋之夜,我坐在台前的石级上,望着明月,看到了阔别多年的,故乡的小院。炊烟冉冉升起,游丝一般恍惚。
7、许许多多的神话传说塑造了今天的中秋节而又因为这一天月亮满圆,象征团圆,所以又称为团圆节。
8、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9、中秋的夜,谁是谁的陌路。走过了爱的河流,越过了情的执着,谁在寂寞的月光下,守着那千年的清秋。
10、春华秋实:春因繁花而美丽,秋因收获而充实,花好月圆:则映射出人们对人和事吉祥的美好祈盼。
11、照他几许人肠断,玉兔银蟾远不知。
12、唐·白居易《酬令狐留守尚书见赠十韵》长庆清风在,夔龙燮理余。
13、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狡兔空从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灵槎拟约同携手,更待银河彻底清。
14、碧海青天:原是形容嫦娥在广寒宫夜夜看着空阔的碧海青天,心情孤寂凄凉。后比喻女子对爱情的坚贞。
15、悲欢离合:悲伤、欢乐、离散、聚会。泛指生活中经历的各种境遇和由此产生的各种心情。
16、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
17、当此中秋佳节,合家团圆;桂花树下,吃饼赏月;月色迷人,桂花飘香;人间美景。
18、低唱浅酌:低唱:轻柔地歌唱;酌:饮酒。听人轻柔地歌唱,并自在地慢慢饮酒。
19、琼楼玉宇:琼:美玉;宇:房屋。指月中宫殿,仙界楼台。也形容富丽堂皇的建筑物。
20、八月十五,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节日之一—中秋节。那天,人们吃月饼,赏月,有的地方还有花灯,十分热闹。
21、在尽情赏月之际,家中的亲人总会情不自禁地想起异乡的游子,异乡的游子也总会情不自禁地思念起其家中的亲人。
22、唐·白居易《中秋月》万里清光不可思,添愁益恨绕天涯。谁人陇外久征戍?何处庭前新别离?失宠故姬归院夜,没蕃老将上楼时。
免费下载21段玉兔赏月的诗句
拓展阅读
说明:以下内容为本文主关键词的百科内容,一词可能多意,仅作为参考阅读内容,下载的文档不包含此内容。每个关键词后面会随机推荐一个搜索引擎工具,方便用户从多个垂直领域了解更多与本文相似的内容。
1、玉兔:玉兔,又名月兔,居住在月球上,在月宫里负责捣药,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动物。玉兔外观形象为长耳、圆眼、胖嘴。概述图来源:山东嘉祥汉画像石商代文物中已有玉兔神话观的表现,体现为商周以来的玉兔形象。战国时代,屈原在《天问》:“夜光何德,死则又育?厥利维何,而顾菟在腹?”(月亮具有什么特性,消亡了又再长起?那好处是什么,而抚育一个兔儿在怀里?)汉代,《乐府诗集》中已有“白兔长踠捣药虾蟆丸〞的句子。晋傅玄也在他的诗中说“免捣药月间安足道。”“月中何有,玉兔捣药。”王逸注释《天问》,指“菟”就是兔子,并且说他看到有的版本就直接写成“兔”字。唐代,柳宗元在《天对》:“玄阴多缺,爰感厥兔,不形之形,唯神是类...
2、赏月:赏月,是中秋节的重要习俗。还指八月十五中秋节观看满月。现存文字记载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约始于魏晋时期,盛于唐朝。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宋代、明代宫廷和民间赏月活动更具规模。中秋节这天,月亮通常圆满。“月是中秋明”,中秋的月亮最明亮。旧历秋天的9三个月,8月份处在当中,8月15日的满月被称为“中秋明月”,日本又叫作“十五夜”,也就是中国的“中秋节”。中秋时期,通常也是收获的季节。春华秋实,是大自然固有的规律,古人认为收获是风调雨顺上天恩赐的结果,大丰收之后,就会祭拜天地,以示感恩之心。古时祭祀月亮神,以庆祝中秋节,慢慢成为习俗。中秋节这天,月亮通常圆满。由此也衍生了赏月的风俗。赏月...
3、桂花:桂花是中国木犀属众多树木的习称,代表物种木犀(学名:Osmanthusfragrans(Thunb.)Lour.),又名岩桂,系木犀科常绿灌木或小乔木,质坚皮薄,叶长椭圆形面端尖,对生,经冬不凋。花生叶腑间,花冠合瓣四裂,形小,其园艺品种繁多,最具代表性的有金桂、银桂、丹桂、月桂等。桂花是中国传统十大名花之一,集绿化、美化、香化于一体的观赏与实用兼备的优良园林树种,桂花清可绝尘,浓能远溢,堪称一绝。尤其是仲秋时节,丛桂怒放,夜静轮圆之际,把酒赏桂,陈香扑鼻,令人神清气爽。在中国古代的咏花诗词中,咏桂之作的数量也颇为可观。自古就深受中国人的喜爱,被视为传统名花。以桂花做原料制作的桂花茶是中国特产...
4、白居易: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白居易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太子少傅、刑部尚书,封冯翊县侯。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1988年,日本中国文化显彰会为白园捐立石碑,以纪念白居易,碑文用中、日两种文字书写。1995年,4个日本人于此上书“樱献”。白居易画像唐代宗大历七年(...
标签: 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