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佺期《七言诗·侍宴》原文 译文 注释 赏析 皇家贵主好神仙,别业初开云汉边

非凡网 41 0

沈佺期《七言诗·侍宴》原文|译文|注释|赏析

  沈佺期

  皇家贵主好神仙,别业初开云汉边。

  山出尽如鸣凤岭,池成不让饮龙川。

  妆楼翠幌教春驻,舞阁金铺借日悬。

  敬从乘舆来此地,称觞献寿乐钧天。

  【原诗今译】

  帝胄的公主呀,是如此地迷信神仙,

  她把别墅建得巍峨壮观,上接云天。

  住宅中堆积的假山似逶迤的鸣凤岭,

  赏游的池水,渭河一样的波光潋滟。

  绣楼上翠色的门帘、窗幔教春常驻,

  日光下的金碧舞阁是这般瑰丽璀璨。

  我恭敬地随从君王的驾辇幸临此地,

  酒宴上奏起音乐,祝公主寿比南山。

  【鉴赏提示】

  这首诗名为《侍宴》,我们不妨就从题目说开去。许是因属应制之作吧,故这首诗与其他诗不同,表现为一种诗人的主体意识的淡化。作者在这里不像是驱笔抒怀的诗人,而更像是端着酒樽“侍宴”的御从。整首诗几乎全是作为“御从”对目及之物的尽意描写,而少有作为独立的诗人的情感、诗人的胸襟的表露。作者将大量笔墨用于浓笔重彩铺陈赞誉公主“别业”的豪奢华丽上,从一开头就以夸饰的笔法,将皇室公主营建的别墅描绘得声势不凡,巍逼云霄: “皇家贵主好神仙,别业初开云汉边”。紧接着的四句以精工整饬的对偶句式和刻意细致的笔触,极写公主别墅构筑、装饰的宏伟、神奇、奢华、瑰丽。“山出尽如鸣凤岭,池成不让饮龙川。妆楼翠幔教春驻,舞阁金铺借日悬。”将此处之山比鸣凤岭、池比饮龙川,正见皇亲国戚之威仪;至于天不常春而能教春常驻,更是写尽公主的骄奢豪纵。而作者的那种趋奉阿谀和邀宠之心,对公主的豪侈企慕之心亦见于笔端。

  诗至尾联,才毕恭毕敬、宠幸备至地写到自己的侍宴:“敬从乘舆来此地,称觞献寿乐钧天。”虽然诗中所写的场面极奢极乐,然诗人自己在此情境下的精神人格却几乎淡到看不见,这倒在另一种意义上合了诗题之“侍”,如同平民有幸应邀参加富贵人家的盛宴,他只能对别人的花天酒地纵情欢愉尽力鼓掌喝彩,但却绝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同乐”的资格。所以,诗人这种与“王乐”不能全然“同乐”的心理距离绝不是一种超然,而是在心底怀了无比的艳羡,同时又怀了某种“隔”的“侍宴”者的复杂心绪。

  免费下载沈佺期《七言诗·侍宴》原文 译文 注释 赏析

拓展阅读

  说明:以下内容为本文主关键词的百科内容,一词可能多意,仅作为参考阅读内容,下载的文档不包含此内容。每个关键词后面会随机推荐一个搜索引擎工具,方便用户从多个垂直领域了解更多与本文相似的内容。

  1、七言诗:七言诗,是中国诗歌体裁之一,全诗每句七字或以七字句为主。七言诗相传起源于楚辞和古代民间歌谣。不过,汉、魏之际七言诗发展滞后,在南北朝时期至隋渐有发展,直到唐代,才真正发达起来,成为中国古典诗歌又一种主要形式。七言诗,为诗体名。全诗每句七字或以七字句为主。起源于先秦和汉代的民间歌谣。不过,汉、魏之际七言诗极少,在南北朝时期至隋渐有发展,直到唐代,才真正发达起来,成为我国古典诗歌又一种主要形式。《睢阳尚书(袁可立)袁氏家谱》:“又袁家山列入洛学书院八景。有七言诗三首咏大司马可立及其子参政袁枢与其孙知广西新宁州袁赋诚,各诗一首。”七言诗七言诗包括七言古诗(简称七古)、七言律诗(简称七律),是古代中国...

  2、注释:注释是指解释字句的文字,也指用文字解释字句。可以是文字符号图片等多种形式。注释,是对书籍或文章的语汇、内容、背景、引文作介绍、评议的文字。为古书注释开始于先秦时期。中国古代分得较细,分别称之为注、释、传、笺、疏、章句等。包含的内容很广。诸凡字词音义、时间地点、人物事迹、典故出处、时代背景都是注释对象。有脚注、篇末注、夹注等形式。古籍注释列在正文之中,有双行夹注和夹注。现代书籍注释列于正文当页之下,称脚注,亦称本面注;列于文章之后或列于书籍之后者称篇末注。不管采用何种方式,全书注文的编排一般要求统一,以便于读者查考。注释在教科书中应用广泛,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条件。现代学术作品中的注释一般分内容解释...

  3、赏析:赏析,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shǎngxī,意思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出自枕书《博物记趣·尼克松总统与冰糖莲》:“这是比较文学中的佳话,且让文学家去赏析,这里不说下去了。”修辞:①夸张②比喻③拟人④反问⑤排比⑥对偶......2:修辞手法的作用词句表现作者的什么思想感情现在在大学高中初中都要做赏析句子的题,可要怎么做好这一类题呢?现在我教大家几种方法,以便面对这种题时找不到主题抓关键词语赏析句子。很多重点句的含义,往往是通过一、二个动词、形容词、副词...

  4、公主:公主,是中国古代对皇女、王女、宗女的称号,简称为主,与公主对应的男性称号为王。起源,《公羊传》曰‘天子嫁女子于诸侯,必使诸侯同姓者主之’,故谓之公主。”西周春秋爵称,可大致分为王、公、侯、伯、子、男六级。而在王即周天子以下就是公侯伯子男五等,周天子把女儿嫁给诸侯时,不亲自主持婚礼,让同为姬姓公爵级别的诸侯主婚,这便是“公主”的由来。并且因为周王室姓姬,所以周天子的女儿也称“王姬”,《诗经·召南·何彼襛矣》就写到:“何彼襛矣,美王姬也。”此后“王姬”也成为帝王的女儿的代称。诸侯之女也称为公主,《史记·吴起列传》记载“公叔为相,尚魏公主。”公主并不等同于皇女,反之也有宗室女会被授予公主身份。迎娶公...


标签: 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