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园
位于市郊东部的东关街,是清代嘉庆、道光年间盐商黄应泰的私家园林。两淮商总黄应泰字至筠,别号个园,个园乃是在小玲珑山馆的基础上修筑而成,他在园内广植修竹,题其额曰“个园”,乃取古人“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使人俗”的诗意,以此标榜清高。扬州以名园胜,名园以叠石胜,个园以假山堆叠精巧而闻名于世。园内以假山为主,约占全园的三分之二,饰以楼台亭阁,布置得典雅精巧。假山利用不同的石色石形、采用分峰叠石的手法,既有磴道曲折的北派黄石叠法,又有流泉倒影的南派湖石叠法,意即融山水画南北二宗于一园。运用不同的石头,分别表现春夏秋冬四季景色,号称“四季假山”,为国内之孤例。入园,修竹临门,石笋参差,以雨后春笋点出春意;浓荫环抱的荷花池畔,叠以湖石,过桥入洞,凉风习习,荷香沁脾,以“云峰临水、清流环绕”来点出夏意;秋山系用黄石叠成,山势雄伟,峰峦起伏,峻峭依云,气势非凡,登山俯瞰,秋高气爽;冬山采用宣石(雪石,主要成分为石英)叠成,给人以冰封雪盖、积雪未溶的感觉,透过西墙圆形漏窗,又可窥见春晕融融的春山。四季假山确实概括了画家所谓“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朗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与“春山宜游,夏山宜看,秋山宜登、冬山宜居”的画理。个园实为扬州园林中最具地方特色的一绝。
〔现代散文〕在扬州古典园林中,个园尤负盛名。几年前我写过一篇《个园话竹》的短文,说到个园既以“个”为名,而“个”寓竹形,循名求实,个园的竹是否嫌少了一些?当然,现在我还认为竹可以更多适当配置。但我也并非要求个园变成一处农家的竹林,谁都不会那么傻。其实,园名是一回事,园之所以出名又是一回事。个园的出名,主要在于它的假山叠石。石,才是个园的真宰。
游人走近个园,首先看到门前竹林间一枚枚石笋,劲挺秀拔,参差并起。石笋是一种美石,色淡绿,带粉白斑点,外形如笋,故名。在园林中,此石宜单点,或三、五攒聚,作为小品,随意布置。现在它被大量集中在竹林间,使游人如置身春笋遍地之境。“这组叠石叫做春山。”——扬州的朋友会这样指点说。于是游人在入园之先,已觉春光融融,扑面盈怀了。
扬州人认为个园的假山叠石,具有四个系列,分别寓春、夏、秋、冬四季山景。园门入口处石笋与竹林搭配成的春山,是整个山景的序曲。设置在园内的夏山、秋山、冬山才是叠石的主要部分,而以夏、秋两山为重点。个园的建筑格局,处处皆能为叠石留地步。一泓清池凿出在园的中心部位,环池散布着的奇石,如欹、如立、如踞、如卧,或夭娇玲珑,或凝重痴绝,态势各异。池上有石梁,池边有凉亭,信步盘桓,每得佳境。池南花厅,窗开四面,最宜临窗小茗,于此作静观。池北有长楼,横亘东西。夏山在楼之西,秋山在楼之东,双山对峙,形成极为振奋心目的局面。而冬山,尚藏于更幽深处,那是个园叠石的尾声。
现在且让我们游览长楼西端以湖石叠成的夏山。湖石多孔,轮廓宛转流动,皱纹优美多变,自成绉、瘦、漏、透。石色灰蒙,如带雨的云。所以湖石叠山易空虚而难浑厚,此山庶几兼而得之。山半壁浸落在溶溶碧波里,波上小桥曲折徘徊,将游人导入山腹内一穹窿状石室。石壁习习生凉,空气冷凝若冰。仿佛于不知年月前曾有异人坐此“调素琴,阅金经。”虚寂之极,不宜久留,出石室,攀磴道,咫尺之间,重返人寰。路边嘉木成荫,时见翠翎俊鸟稳坐枝头,自得地唱着歌。清风徐来,轻轻扫拢着石坪上的落花。山顶紫藤架下,偶有三、五丽人傍石小憩,蓦然回首,美目流眄。李白的名句:“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大概便是得于这般光景的。此山山上多风,得其凉;山下近水,得其清,合成一个“清凉世界”,不唯景观如夏,且更宜于夏游。由夏山经横亘东西的长楼,即达秋山。这幢长楼的设置,独具匠心,颇为园林艺术家所称道:“楼者,重屋,房上起房也”,一般取其纵势之高。而个园此楼跨度连七楹,楼上长廊又外延四楹,合十一楹,兼取其横势之长。这跟夏秋两山的处理有关。因两山面貌迥异,不可强之合,亦不可任其离。长楼的妙用,既作为两山的间隔,又作为两山的联结。楼长则廊长,而廊供通行。一道长廊,显示着它本身的空间,同时也显示着“衣香人影太匆匆”中的时间。漫步在长廊上的游人,视线不时为楼上陈列和廊外景物转移,心理有所缓冲,当由此山步入彼山不至生仓惶突兀之感,且将益喜其境界之全新。个园基本采取这种以间隔与联结互为转换的手法,将四个不同系列中的每处假山叠石,统一于一个整体环境中。只不过所凭藉者,或为楼、或为厅、或为门、或为墙、或即以石间石,以石联石,灵活变化而已。
如果说,楼东的夏山是用湖石叠出的一幅水墨画;那么,楼西的秋山便是用黄石叠出的一幅油画。黄石夯实无隙,呈不规则块状,棱角分明,切面如削,色黄如带蜡质,又近褐,近绯。我欣赏这组叠石的清雄碧落,赖此一山高耸,以其老气横秋之概,提携整个园林超尘脱俗而不流于纤巧柔媚。山巅有亭,此处为全园的制高点,俯瞰绿杨城郭十万人家,远眺瘦西湖、平山堂烟树云霞,令人生飞扬之想。出亭,入洞穿山下行。有隧道辗转反侧,往复盘绕,游人如坠九曲回肠,每不得出。扬州人游洞有诀云:“大路不通小路通,明处不通暗处通。”意谓:走在山洞中,若朝着宽处、明处,最终要碰壁,倒是朝着窄处、暗处,反而豁然开朗,脱颖而出。这很有趣。
走出秋山石洞,即达谷底。谷雨厢高峡壁立,山势逶迤延绵,末端高托一轩,明窗净几,是一个读书的好所在。有狭小石径垂悬若梯,导送游人至山下小厅。小厅南立着一堵粉墙,所谓冬山,即藉此南墙背阴以宣石叠成。宣石含石英颗料,迎光闪亮,背光放白,望之莹莹若冰,皑皑似雪。值得玩味的是这里栽种着几株芭蕉,春夏之际,芭蕉叶大,片片浓绿与山头白雪相映成趣——“雪中芭蕉”,是摩诘的画境啊!
跟宣石冬山毗邻的,便是开头所说的石笋春山。一墙之隔,两个季节。然而,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忆明珠)
免费下载描写《个园》的诗词与文章
拓展阅读
说明:以下内容为本文主关键词的百科内容,一词可能多意,仅作为参考阅读内容,下载的文档不包含此内容。每个关键词后面会随机推荐一个搜索引擎工具,方便用户从多个垂直领域了解更多与本文相似的内容。
1、描写:描是描绘,写是摹写。描写就是通过一定的写作手段(如生动形象的语言、朴素直白的对话),把人物或景物的状态具体形象地描绘出来。这是一般记叙文和文学写作常用的表达方式。描写的作用是再现自然景色、事物情状,描绘人物的形貌及内心世界,使人物活动的环境具体化。借助绘画中的描绘(画出或描画)术语,指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文字把事物的形象表现出来。梅尧臣(宋)《和杨直讲夹竹花图》:“年深粉剥见墨纵,描写工夫始警俗。”尚仲贤(元)《柳毅传书》第四折:“向画阁兰堂描写在流苏帐,说不尽星斗文章,都裁做风流话儿讲。”沈德符(明)《野获编·山人·山人歌》:“赵伯起孝廉长王百谷八岁,亦痛恶王为人,因作《山人歌》骂之,其描写丑态...
2、假山:假山是园林中以造景为目的,用土、石等材料构筑的山。假山具有多方面的造景功能,如构成园林的主景或地形骨架,划分和组织园林空间,布置庭院、驳岸、护坡、挡土,设置自然式花台。还可以与园林建筑、园路、场地和园林植物组合成富于变化的景致,借以减少人工气氛,增添自然生趣,使园林建筑融汇到山水环境中。因此,假山成为表现中国自然山水园的特征之一。园林庭院中人工迭石而成供观赏的小山。《史记·孝武本纪》所载汉武帝于太液池筑三神山,即假山之类。唐郑谷《七祖院小山》诗:“峨嵋咫尺无人去,却向僧窗看假山。”宋司马光《涑水纪闻》卷二:“王尝作假山,所费甚广。”清孙枝蔚《园中作》诗:“小树初栽将伴老,假山久玩欲同真。”假山...
3、叠石:叠石,是珠海的代表风景之一,在唐家湾海滨的海滩上,有两块巨石上下相叠,上石顶圆底方,状如马蹄,一部分悬空伸出海面,似随时会倒,可是千百年来,尽管受海潮冲击,却始终岿然不动。当地人视该石为“风水石”,上有著名画家刘海粟题刻的“海天砥柱”四字。叠石海湾是著名的蚝场,这里产的蚝个体大,肉质鲜美,叠石牌蚝油,驰誉海内外。著名画家刘海粟在叠石上题刻了“海天砥柱”四字,更添风姿。叠石有着美丽的民间传说,很久以前,唐家湾鸡柏村杨家两兄弟躲避海盗时藏家中贵重物品于海边沙中,上叠两石做标记,此后,那两块石头竟会一天天长大,再无人能搬得动了,当地人称叠石为“风水石”,相传银坑富庶全仗此石。在风光绮丽的唐家环大浪湾...
4、秋山:秋山原生态自然风景区位于河北省灵寿县境内,东临燕川水库,西临藤龙山景区,北连横山湖旅游度假区,南望下观水库,距省会石家庄60公里,距灵寿县城30公里,南距平山县城30公里,西距革命胜地西柏坡35公里。是一处集地址景观、森林生态、人文历史景观于一体的高品位原生态自然风景区,面积达8平方公里。秋山风景区资源优势鲜明,山青、林绿、石奇、水碧、夏凉、秋花、冬雪、冰瀑,以森林生态和地址形态为依托,呈现奇、险、凉、野、幽的原始生态环境。2017年1月4日,河北省旅游委公布了《关于2016年全省4A级以上旅游景区专项整治行动的通报》,石家庄市灵寿秋山4A级景区被警告,限期3个月整改。秋山风景区属暖温带半湿润...
标签: 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