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袁中道《夜雪》初中诗文 注释 译文 赏析 思考与练习 夜雪大作,时欲登舟至沙市[1],竟为雨雪所阻

非凡网 78 0

(明)袁中道《夜雪》初中诗文 注释 译文 赏析 思考与练习

  夜雪

  (明)袁中道

  夜雪大作,时欲登舟至沙市[1],竟为雨雪所阻。然万竹中雪子[2]敲戛[3],铮铮有声,暗窗红火,任意看数卷书,亦复有少趣。自叹每有欲往,辄复不遂,然流行坎止,任之而已。鲁直所谓无处不可寄一梦也。

  【作者简介】

  袁中道(1575~1630),明代文学家,字小修,一作少修。“公安派”领袖之一。与其兄宗道、宏道并称“三袁”。其文学主张与宏道基本相同,强调性灵。著有《珂雪斋集》《袁小修日记》。

  【注释】

  [1]沙市:在湖北江陵县东南十五里长江北岸。

  [2]雪子:即霰,南方称雪子。

  [3]敲戛(jiá):敲击。

  【译文】

  夜间下起了大雪。当时原本是打算乘船到沙市的,没想到被大雪阻挡了。然而听着雪珠击打着竹林发出的铮铮声,关起窗户,把炉火烧得通红,随意地浏览一些书,还是能享受到一些乐趣的。为自己叹息每次有想去的地方,总是未能遂愿。然而是行是止,任它吧。鲁直所说“没有一处不可以寄一梦”。

  【赏析】

  本来被雨雪拦住了旅程,是件扫兴的事情,却意外赏到雪景,并有一个宁静温暖的环境,随性读几卷书,也是件高雅、有趣的事情。雪压竹子铮铮作响,以动写静;而万竹(绿)、暗窗、红火,则是色彩的描述,营造了一个宁静温暖的氛围。

  【思考与练习】

  1.解释下列加下滑线的字词。

  (1)自叹每有欲往 往_____________________

  (2)辄复不遂 辄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任之而已 而已___________________

  2.“亦复有少趣”,“趣”在何处?联系上文用自己的话回答。

  免费下载(明)袁中道《夜雪》初中诗文 注释 译文 赏析 思考与练习

拓展阅读

  说明:以下内容为本文主关键词的百科内容,一词可能多意,仅作为参考阅读内容,下载的文档不包含此内容。每个关键词后面会随机推荐一个搜索引擎工具,方便用户从多个垂直领域了解更多与本文相似的内容。

  1、中道:中道,汉语词语,发音是zhōngdào。常用于文言文。汉语释义是中途,半道;中庸之道;一种哲理;和谐中道;佛教中道。:半路;中途。中道而返。中道还兄门。——《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而中道崩殂。——诸葛亮《出师表》若中道而归。——《后汉书·列女传》:中庸之道。:佛教词汇,指一种特定的德操和哲理,据认为,人持有它就可以从速彻悟。半途;中途。①《论语·雍也》:“力不足者,中道而废。”②唐孟郊《审交》诗:“结交若失人,中道生谤言。”③元范子安《竹叶舟》第二折:“中道迷踪何处问。”④《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十娘﹞道:谁知郎君相信不深,惑於浮议,中道见弃,负妾一片真心。”⑤鲁迅《坟·...

  2、初中:初级中学,简称初中(juniorhighschool)。初中是中学的初级阶段,初中一般是指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是向高中过渡的一个过程,属于中等教育的范围。在我国初级中学学年制为三年制:七年级(初一)、八年级(初二)、九年级(初三)。2021年,全国共有初中28万所。初中招生10万人,在校生09万人。初中共有专任教师07万人。初三阶段入学率5%。2016年,全国共有初中24万所,在校生95万人,初中阶段入学率0%,初三毕业生升学率1%。2021年,全国共有初中28万所。初中招生10万人,在校生09万人。初中...

  3、思考:思考是思维的一种探索活动,思考力则是在思维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具有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作用力。思考源于主体对意向信息的加工。人之思考是自己心智对意向——信息内容的加工过程。任何思考的进行都是在联想——连锁反映中进行的推理与演算——信息内容的加工。如:相似联想、接近联想、对比联想、因果联想等理解来进行思考是必然的。思考是思维的一种探索活动,思考力则是在思维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具有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作用力。在物理学上,力具有三个基本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思考力同样也离不开三个基本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大小——思考力首先取决于思考者掌握的关于思考对象的知识量和信息量(大小),如果没有相关的知识和信息,就不...

  4、诗文:诗文,是诗歌和散文的合称。诗、词、辞、文章、名句、赋、曲、歌、格言等中短篇舒逸情绪的文字都可称之为诗文。指诗歌诗歌的特点:(1)诗歌内容是社会生活最集中的反映。(2)诗歌有丰富的感情和想象。(3)诗歌的语言是精炼的、形象的、音调和谐、节奏鲜明的。(4)诗歌在形式上,不是以句子为单位,而是以行为单位释义。《文选·刘桢 <赠五官中郎将> 诗之二》:“望慕结不解,贻尔新诗文。”李周翰注:“新诗文,则此诗也。”【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上·词采》:“曲文之词采,与诗文之词采非但不同,且要判然相反。”指《诗经》的文字。【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比兴》:“《诗》文弘奥,包韫六义。”诗和文。【唐】韩 ...


标签: 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