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杂文《战士和苍蝇》原文与赏析 所谓战士者,是指中山先生和民国元年前后殉国而反受奴才们讥笑糟蹋的先烈;

非凡网 73 0

鲁迅杂文《战士和苍蝇》原文与赏析

  Schopenhauer 说过这样的话:要估定人的伟大,则精神上的大和体格上的大,那法则完全相反。后者距离愈远即愈小,前者却见得愈大。

  正因为近则愈小,而且愈看见缺点和创伤,所以他就和我们一样,不是神道,不是妖怪,不是异兽。他仍然是人,不过如此。但也惟其如此,所以他是伟大的人。

  战士战死了的时候,苍蝇们所首先发见的是他的缺点和伤痕,嘬着,营营地叫着,以为得意,以为比死了的战士更英雄。但是战士已经战死了,不再来挥去他们。于是乎苍蝇们即更其营营地叫,自以为倒是不朽的声音,因为它们的完全,远在战士之上。

  的确的,谁也没有发见过苍蝇们的缺点和创伤。

  然而,有缺点的战士终竟是战士,完美的苍蝇也终竟不过是苍蝇。

  去罢,苍蝇们!虽然生着翅子,还能营营,总不会超过战士的。你们这些虫豸们!

  三月二十一日。

  【析】这篇杂文写于1925年3月21日。

  这里的 “战士”和 “苍蝇”是有所指的。鲁迅在《这是这么一个意思》一文中,曾有过说明:“所谓战士者,是指中山先生和民国元年前后殉国而反受奴才们讥笑糟蹋的先烈;苍蝇则当然是指奴才们。”自然,我们也可以把一切为革命为人民而战斗的人称为战士,也可以把一切 “讥笑糟蹋” 战士的人称为奴才。

  文章采用异类相比的手法,颂扬战士,抨击苍蝇——奴才。

  这首先表现在题目上。题目为《战士和苍蝇》。“战士”是人,平凡而伟大,为人民为人类的进步事业而奋斗; “苍蝇”是异类,卑污而渺小,追腥逐臭,传播危害人体健康的病菌。两者本无可比性,然而却对举放在一起,形成异类相比,使两者迥异的本质属性,鲜明突出。从而表明,苍蝇——奴才跟战士不属同类,而属异类。

  文章开头,引述德国唯意志论哲学家叔本华的话,以引出议论。

  战士与我们同是人,所以距离愈小,也愈能见其缺点与创伤。进而用三个结构相似的短语“不是神道,不是妖怪,不是异兽”,斩钉截铁地指出战士 “是人”、“是伟大的人”。这就充分肯定了战士。

  然后,文章形象地描绘苍蝇——奴才对战士“讥笑糟蹋”。

  战士死了,异兽苍蝇首先寻找的是战士身上那流血的伤口和腐坏的部位,然后拼命地“嘬着”,还“营营地叫着”,“更其营营地叫”着,“以为得意”,“自以为倒是不朽的声音”。这就绘声绘色地描摹出了苍蝇对战士尸体的“讥笑糟蹋”之状。这就把苍蝇的举动拟人化了。这一拟人化,恰恰把苍蝇比拟的对象奴才推了出来。“讥笑糟蹋”,这是苍蝇与奴才对待战士的共同态度。鲁迅正是抓住了这一共同点,把奴才比拟为苍蝇的。所以,写苍蝇对死难烈士尸体的“嘬着”、“营营地叫着”,恰好映现出了奴才对于先烈的攻击与诬蔑。比拟贴切,生动形象极了,鞭辟入里,切中要害。

  接着,文章顺理成章地得出结论:“有缺点的战士终竟是战士,完美的苍蝇也终竟不过是苍蝇。”

  文章最后,愤怒斥责苍蝇——奴才,为先烈扬名:“去罢,苍蝇们! 虽然生着翅子,还能营营,总不会超过战士的。你们这些虫豸们!”

  文章短小精悍,短短400余字,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奴才们对于先烈的“讥笑糟蹋”的丑态,表达了鲁迅对于先烈的颂扬和对于奴才们的憎恶之情。

拓展阅读

  说明:以下内容为本文主关键词的百科内容,一词可能多意,仅作为参考阅读内容,下载的文档不包含此内容。每个关键词后面会随机推荐一个搜索引擎工具,方便用户从多个垂直领域了解更多与本文相似的内容。考虑到以下可能属于次要内容,所以默认折叠。

  1、赏析:赏析,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shǎngxī,意思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出自枕书《博物记趣·尼克松总统与冰糖莲》:“这是比较文学中的佳话,且让文学家去赏析,这里不说下去了。”修辞:①夸张②比喻③拟人④反问⑤排比⑥对偶......2:修辞手法的作用词句表现作者的什么思想感情现在在大学高中初中都要做赏析句子的题,可要怎么做好这一类题呢?现在我教大家几种方法,以便面对这种题时找不到主题抓关键词语赏析句子。很多重点句的含义,往往是通过一、二个动词、形容词、副词...

  2、杂文:杂文是一种直接、迅速反映社会事变或动向的文艺性论文。特点是“杂而有文”,短小、锋利、隽永,富于文艺工作者色彩和诗的语言,具有独特的艺术感染力。在剧烈的社会斗争中,杂文是战斗的利器。词目:杂文拼音:záwén基本解释指诗、赋、赞、颂、箴、诔诸体以外的其他文体。《晋书·干宝传》:“宝又为《春秋左氏义外传》,注《周易》、《周官》凡数十篇,及杂文集皆行於世。”南朝梁刘勰《雕龙·杂文》:“详夫汉来杂文,名号多品:或典诰誓问,或览略篇章,或曲操弄引,或吟讽谣咏,总括其名,并归杂文之区。”宋苏轼《与谢民师推官书》:“所示书教及诗赋杂文,观之熟矣。”清章学诚《通义·和州文征序例》:“奈何志家编次艺文,不明...

  3、鲁迅: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字豫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教育家、民主战士,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早年与厉绥之和钱均夫同赴日本公费留学,于日本仙台医科专门学校肄业。“鲁迅”,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最为广泛的笔名。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尤其在韩国、日本思想文化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被誉为“二十...


标签: 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