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毅《东征初抵高淳(四首)》诗词赏析 波光荡漾水纹平, 河汊沟渠纵复横。

非凡网 73 0

东征初抵高淳(四首)

  1938年6月

  波光荡漾水纹平,

  河汊沟渠纵复横。

  扁舟容与人如画,

  抗战军中味太平。

  堤柳低垂晚照斜,

  农家夜饭话桑麻。

  兵船初过群疑寇,

  及见亲人笑语哗。

  江东风物未曾谙,

  梦寐吴天廿载前。

  此日一帆凭顾盼,

  重山复水是江南。

  芦苇丛中任我行,

  星星渔火水中明。

  步哨呼觉征人起,

  欣然夜半到高淳。

注释:

  高淳——系县名,位于江苏省,与安徽省交界。

  容与——形容迟缓的样子。出自《楚辞·九章·涉江》中“船容与而不进兮,淹回水而凝滞”之句。

  谙——熟识。

  征人——诗中指新四军战士。

  江东——因长江在今安徽南部境内向东北方向斜流,而以此段江为标准确定。江东所指域为长江下游江南一带。即今皖南、苏南、浙江、江西东北部、上海等这片地区称作江东。

  吴天——吴,古代的国名。吴天,指江苏省南部。

  桑麻——泛指农业作物或农事。晋代陶渊明在其《归园田居》诗之二中有“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之句。

赏析:

  这是一组勾勒江南水乡美景、描绘军民鱼水之情、展望斗争前景的七言绝句,写得非常之美。

  1938年,陈毅同志亲自率领新四军第一支队东征苏皖一带,建立苏南解放区,于6月4日晚进入江苏高淳后,写下了这首诗。

  第一首写景。诗人初涉水乡,就被江南水乡的美景迷住了,惊叹“抗战军中味太平”。一个“味”字,可以说成是“体味”,也可以说成是“回味”,还可以说成是“品味”,在抗日烽火连天的岁月里,尚能见到这河汊沟渠交错纵横、波光潋滟、堤柳低垂、扁舟犁浪、水鸟翻飞的美景,怎能不叫人惊叹呢!“太平”二字,是对眼前水乡美景的概写,突出了这里安宁、祥和的社会环境。诗的前三句写景,诗人的视角是先湖面,再堤岸。湖面上是“波光荡漾”、“扁舟容与”,而湖岸上则是“河汊沟渠纵复横”,一前一后,湖上的风景与堤岸的风光交融在一起,使画面充满了立体感。第四句为诗人借景抒情。“味太平”三个字,既是实写,也是虚写,诗人于此也隐隐表达着这样的感慨:只有取得抗战的胜利,天下才会永久的太平,水乡的美景才会完美地展现在人们的眼前。

  第二首写情。月牙高悬,夏风拂面,军民围坐在一起,谈起了农家事,拉起了家常话,气氛非常融洽,宛若一家亲。特别是初见亲人时的情景最为感人,农家因长久被敌人欺侮,总担心敌人前来骚扰,当兵船尚未到岸时,他们的心又提到嗓子眼上,当看到来人是新四军时,顿时眉头松开,笑语喧哗。诗人牢牢抓住农家“兵船初过群疑寇”的心理,让农家的爱与恨在冲撞中交织、迸发,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堤柳低垂晚照斜”一句,似乎仍在写景,但同时是对第一首诗歌的转承,第一首诗写兵船行进中看到的美景,而兵船靠岸后又是一种美景,它是近景,也是实景,为下面三句诗作了铺垫。

  第三首写思。起句写思的理由是“江东风物未曾谙。”诗人出生于四川乐至县,又常年率领的新四军第一支队在山区作战,对水乡的地理环境肯定不熟悉。次句“梦寐吴天廿载前”写诗人当年赴法勤工俭学途中路过江南,至今近二十年。当时毕竟只是路过,对眼前的景色一晃而过,没有什么深刻的印象了,因此,在下联中提出“此日一帆凭顾盼,重山复水是江南”的警示,提醒自己和部下,我们不是来欣赏风景的,我们是来作战的,必须要左顾右盼,熟悉这里的一沟一汊、一草一木,要把“重山复水”的江南景色熟悉透。“未曾谙”是因,“凭顾盼”是果,正是因为不熟悉、不了解这里的地理情况,所以就要深入地去熟悉、去了解,以便制定出一套有针对性的战略战术,以达到战而胜之的目的。诗人的思绪由远而近,由因想到果,由自然的欣赏转到对肩上的抗战责任的考虑,层次十分清晰。

  第四首写展望。“芦苇丛中任我行,星星渔火水中明”,是诗人对斗争的展望。抗日勇士穿插在芦苇丛中,在水上自由驰骋,如入无人之境,杀得敌人落荒而逃。“星星渔火”是实写,也是虚写。“渔火”本来指渔家夜宿渔船时点燃的灯火,这里寓指人民群众对我军的支持,同时隐含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意思。“水中明”,是希望,也是展望,美好的明天正从这里悄悄燃起。“步哨呼觉征人起,欣然夜半到高淳”是全诗的总起,点明了主题——东征初抵高淳。哨兵报信,半夜里的兵船已经到达目的地了,战士们都站了起来,兴奋不已。“欣然”二字,既有兴奋之意,也有振奋之情,点明战士们对东征高淳、开展抗日战争充满了渴望。

  这是一首叙事抒情诗,脉络十分清晰,诗人从斜阳晚照的湖面写到深夜抵达陆地码头;从农家的夜话,回顾初见亲人时的笑语喧哗;从“江东风物未曾谙”到“此日一帆凭顾盼”,由欣赏湖乡美景转到写抗战的责任。表现手法清晰自然,看不到半点生硬的痕迹,值得学习和借鉴。

拓展阅读

  说明:以下内容为本文主关键词的百科内容,一词可能多意,仅作为参考阅读内容,下载的文档不包含此内容。每个关键词后面会随机推荐一个搜索引擎工具,方便用户从多个垂直领域了解更多与本文相似的内容。考虑到以下可能属于次要内容,所以默认折叠。

  1、陈毅:陈毅(1901年8月26日-1972年1月6日),男,名世俊,字仲弘,四川乐至人,中国共产党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军事家。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副总理、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长,上海市人民政府首任市长。1977年其遗作专集《陈毅诗词选集》出版。战争时期的陈毅同志(5张)陈毅,1901年8月26日(清光绪二十七年七月十三)生于四川乐至复兴场张安井村。1916年就读于成都甲种工业学校(现成都工业学院)。1919年赴法国勤工俭学。1921年10月因参加中国留法学生的爱国运动,被武装押送回国。1922年回到四川家乡,通过与蔡和森通信,加入中国...

  2、诗词:诗词,是指以古体诗、近体诗和格律词为代表的中国汉族传统诗歌。亦是汉字文化圈的特色之一。通常认为,诗较为适合“言志”,而词则更为适合“抒情”。诗词是阐述心灵的文学艺术,而诗人、词人则需要掌握成熟的艺术技巧,并按照严格韵律要求,用凝练的语言、绵密的章法、充沛的情感以及丰富的意象来高度集中地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类精神世界。中国诗起源于先秦,鼎盛于唐代。中国词起源于隋唐,流行于宋代。中华诗词源自民间,其实是一种草根文学。在21世纪的中国,诗词仍然深受普通大众青睐。登鹳雀楼诗的词句。宋梅尧臣《张淳叟献诗永叔同永叔和之》:“张君献诗诗词巧,美女插花娇醉春。”明吴应箕《述怀》诗:“《咏怀》好诗词,能无自愧息...

  3、高淳:高淳区位于南京市南端,是国家重要的特色现代都市农业基地,国家东部地区重要休闲旅游目的地,华东地区制造业服务枢纽和高端制造业配套基地,被誉为南京的后花园和南大门。高淳区是世界慢城联盟授予的中国首个“国际慢城”、国际慢城联盟中国总部所在地,被誉为“江南圣地”,素有“日出斗金、日落斗银”的江南鱼米之乡的美誉,坐拥先天的山湖资源,具有江南典型的生态特征。高淳区历史文化悠久,是江苏省历史文化名城,境内的薛城遗址是6000多年前新石器时代的古村落,伍子胥率部开凿的胥河是世界上最早并且仍在发挥航运作用的人工运河,高淳老街是华东地区保存最完整的明清古街,是全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高淳区是江苏省商贸十强县(市)、...


标签: 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