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注释、翻译、赏析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非凡网 203 0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注释、翻译、赏析

  常建

  名句: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导读】

  常建,唐代诗人。长安(今陕西西安市)人,生卒年不详。开元十五年(727)进士,与王昌龄同榜。著有《常建集》。他长于五言诗,以田园、山林为主要题材,风格接近“王孟诗派”。《题破山寺后禅院》是他的山水诗的代表作,以“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一联最为著名。

  【原诗】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①。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②。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③。

  万籁此俱寂④,但余钟磬音⑤。

  【注释】

  ①初日:早晨刚升起的太阳。高林:语意双关,既指破山上的树林,又有佛家僧徒聚集的“丛林”之意,有称颂佛院的意思。②禅房:僧侣们的住处。③潭影空人心:潭水空明澄澈,潭中的倒影使人杂念俱消。空人心:寺中旧有空心亭,此处暗扣之,具有使人杂念顿无之意。④万籁(lài):自然界的一切声响。⑤钟磬(qìnɡ):钟和磬。磬为佛寺里常用的一种钵状打击乐器。这里指寺庙里诵经、供斋时的信号,起始用钟,止歇用磬。

  【译诗】

  清早走进宁静古老的破山寺院,

  旭日已高照着院中葱茏的树林。

  弯弯的小路一直通到幽静之地,

  花木丛生的深处有人念诵佛经。

  优美的山景使得鸟儿高兴陶醉,

  水潭中的倒影让人们忘却凡心。

  自然界中的一切声响都已沉寂,

  只听到不时传过来钟磬的声音。

  【赏析】

  这是一首作者游览古寺院后的题诗,历来为人称道,被后代评论家誉为“全诗皆工”。它以独特的构思、精细的笔墨、传神的描写,描绘了一幅超凡脱俗、心旷神怡的画卷,给读者以美的享受、理的启示。

  整首诗写的内容其实可以用一个字来概括,这就是“静”字。特色就在于创造了一个异常静谧的意境。一般写静,选择的都是写夜晚,而这首诗写的是古寺的清晨,而且越转越静,甚至静到让人受到禅心净化的地步。这就是这首诗的独特之处。诗歌题咏的是佛寺禅院,抒发的是寄情山水的隐逸胸怀。首联就题写景,交代出游的时间。颔联写紧接着随路径来到花木深处的禅房,用精练的词语表现出独特的环境氛围,也传达出诗人欣赏、赞叹之情。颈联写所见,写的是诗人的感受。前句写自然:山光使得禽鸟怡然自得;后句写人与自然:潭影使得人们心中的杂念消失净尽,精神得到升华。尾联写所闻,寺院悠长的钟声和磬声回荡在山中,使得四周更加寂静,融入一种浓厚的宗教氛围之中。

  全诗处处体现出精巧的特点,用语精细,工于造意。由这首诗演化出来的成语“曲径通幽”、“万籁俱静”一直成为优美的词汇沿用至今。

拓展阅读

  说明:以下内容为本文主关键词的百科内容,一词可能多意,仅作为参考阅读内容,下载的文档不包含此内容。每个关键词后面会随机推荐一个搜索引擎工具,方便用户从多个垂直领域了解更多与本文相似的内容。

  1、赏析:赏析,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shǎngxī,意思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出自枕书《博物记趣·尼克松总统与冰糖莲》:“这是比较文学中的佳话,且让文学家去赏析,这里不说下去了。”修辞:①夸张②比喻③拟人④反问⑤排比⑥对偶......2:修辞手法的作用词句表现作者的什么思想感情现在在大学高中初中都要做赏析句子的题,可要怎么做好这一类题呢?现在我教大家几种方法,以便面对这种题时找不到主题抓关键词语赏析句子。很多重点句的含义,往往是通过一、二个动词、形容词、副词...

  2、心旷神怡:心旷神怡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xīnkuàngshényí,意思是心情愉快,精神舒畅。出自宋·范仲淹《岳阳楼记》。宋·范仲淹《岳阳楼记》:“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岳阳楼在湖南省岳阳市,也就是原旧县城的西门城楼。岳阳楼高三层,向下可看到波光粼粼的洞庭湖。此楼初建于唐朝初年,到北宋年间又加以重修。滕子京和范仲淹是好朋友,他们两个都在公元1015年考取进士。公元1044年(宋仁宗庆历四年)滕子京担任了岳州知州,次年就重修岳阳楼,并请好友范仲淹为他写篇文章,来记叙这件事。范仲淹就欣然接受了好友的请求,写成了《岳阳楼记》这篇传诵千古的文章。文中写到了在不同的时令、气...

  3、曲径通幽:曲径通幽,汉语成语,拼音为qūjìngtōngyōu,意思是弯曲的小路通到风景美丽的地方。形容景色雅致迷人。出自唐代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总意:深远的地方,弯曲的小路,通到幽深僻静的地方。唐·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选祝颈墓自《全唐诗》)(破山寺,就是兴福寺,在今江苏常熟虞山北麓)诗:“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达巴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妹棵祖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示例】:~处,园林无俗情。◎清·俞樾《曲园府祖几员楹联》...

  4、注释:注释是指解释字句的文字,也指用文字解释字句。可以是文字符号图片等多种形式。注释,是对书籍或文章的语汇、内容、背景、引文作介绍、评议的文字。为古书注释开始于先秦时期。中国古代分得较细,分别称之为注、释、传、笺、疏、章句等。包含的内容很广。诸凡字词音义、时间地点、人物事迹、典故出处、时代背景都是注释对象。有脚注、篇末注、夹注等形式。古籍注释列在正文之中,有双行夹注和夹注。现代书籍注释列于正文当页之下,称脚注,亦称本面注;列于文章之后或列于书籍之后者称篇末注。不管采用何种方式,全书注文的编排一般要求统一,以便于读者查考。注释在教科书中应用广泛,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条件。现代学术作品中的注释一般分内容解释..


标签: 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