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畏廬文續集序》原文与赏析
姚永槪一九一四
《畏廬文續集序》古诗句出处:姚永槪(一八六六~一九二三),字叔節,安徽桐城人。光緒十四年解元。曾任桐城中學堂總監、安徽高等學堂總教習、安徽師範學堂監督、北京大學文科學長、北京正志學校教務長等。著有慎宜軒詩文集。
文各肖其人之性情以出而後其言立。古之為文者,性情萬變,面目亦萬變不相似也。其相似者,法度出於一軌而已。雖其純雜高下至不同,要無偽焉存乎中。後世之士,塗飾藻采以為工,徵引詳贍以炫博,彼固無性情之真,方且不足以自信,又烏足信千百世不知誰何之人乎?文章之不能反古,其道多端,而此其大要也。
光緒庚戌,余始識閩縣林畏廬先生於京師。及壬子、癸丑,共事大學堂。旣而皆不合以去。臨別贈余文,且媵以畫。今年又同應徐君之聘,教授正志學校中。畏廬長余十四年,弟視余,余亦以兄事之。每有所作,輒出相示,違覆而不厭。故余知畏廬深,其性情真古人也。畏廬名重當世,文集已嘗印行,人士爭購取。雖取法韓、柳,而其真不可掩閼。一日手巨帙示余,且曰:「吾兩人志業頗同,序吾文者非子奚屬?」余發而讀之,竟日夕累欷而不可止。私念與畏廬生際今日,五六十年來,所聞見多古人未嘗有,獨區區守孤詣於京師塵壒之中,引跡自遠,白首辛勤,日與群童習,博金錢以豢妻孥,甘心而不悔。然則序畏廬之文不我屬,又將誰屬也?
《畏廬文續集序》古诗句出处:集評
《畏廬文續集序》古诗句出处:【張廷華】 文必載其性情以出,乃爲至文,全篇以此爲主意。【又】 筆致修潔。【又】 末段寫兩人身世相同,氣味相投,即應爲作序之故,在此非泛泛比也。文氣亦靜穆。【張解民】 性情厚,文氣便厚;感情眞,文章便眞。明眼人面前絲毫作不得假。畏廬誠熱腸人也,其至情篇什,無論古文,抑或翻譯小說,每於閒漫細瑣之處,音吐淒梗,賺人熱淚。要非學力所能及也。【熊東遨】 相許,亦自許。末數語交情自見。【穎廬】 知人而論世,士君子所當任也。畏廬簡叔節嘗語:「古人因文以見道,匪能文即謂之知道。」則叔節之知畏廬,是知其文,抑更知其道也。【田若虹】 畏盧師事古人,其性情眞古人也,其文亦眞古文也。遙遙千古,傳往聖絕學。抑以所受點化者,吾輩學人耶?【穆如】 先論後敘,針線無痕,字句極雅,而中有深情,深得桐城家法。【許紹鋒】 枯澹有情。【徐晉如】 首段先立其大,次段句句相銜。【陳渺之】 序人詩文,難者二種。一爲庖丁解牛,切中肯綮;一爲蜻蜓點水,遙動漣漪。此屬後者。
拓展阅读
说明:以下内容为本文主关键词的百科内容,一词可能多意,仅作为参考阅读内容,下载的文档不包含此内容。每个关键词后面会随机推荐一个搜索引擎工具,方便用户从多个垂直领域了解更多与本文相似的内容。
1、赏析:赏析,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shǎngxī,意思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出自枕书《博物记趣·尼克松总统与冰糖莲》:“这是比较文学中的佳话,且让文学家去赏析,这里不说下去了。”修辞:①夸张②比喻③拟人④反问⑤排比⑥对偶......2:修辞手法的作用词句表现作者的什么思想感情现在在大学高中初中都要做赏析句子的题,可要怎么做好这一类题呢?现在我教大家几种方法,以便面对这种题时找不到主题抓关键词语赏析句子。很多重点句的含义,往往是通过一、二个动词、形容词、副词...
2、庖丁解牛:庖丁解牛是一则成语,该成语最早出自于《庄子·养生主》。庖丁解牛拼音是páodīngjiěniú,比喻经过反复实践,掌握了事物的客观规律,做事得心应手,运用自如。该成语一般在句中作宾语、定语,常与“游刃有余”连用。《庄子·养生主》:“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跨,砉然响然,奏刀骋然,莫不中音。文惠君赞叹其技艺之妙。庖丁释刀云:平生宰牛数千头,而今宰牛时全以神运,目‘未尝见全牛’,刀入牛身若‘无厚入有间’而游刃有余。因此牛刀虽已用了十九年,而其锋利仍‘若新发于硎’。”后由此总结出成语“庖丁解牛”。秋凉时节,天高云淡,庄子信步来到濮水北岸牧场上,只见遍地牛群,他捋着胡须,...
3、明眼人:明眼人,汉语词语,拼音míngyǎnrén,指对事物观察得很清楚的人;有见识的人。对事物观察得很清楚的人唐·寒山《诗》之一:“忽遇明眼人,即自流天下。”清·李渔《闲情偶寄·演习·变调》:“此等破绽……明眼人遇之,未尝不哑然一笑,而作无是公看者也。”清·平步青《霞外攟屑·说稗·续奇书》:“其门下士恐有明眼人识破,为子孙祸,颠倒删改之,遂不可读。”秦牧《艺海拾贝·鲜花百态和艺术风格》:“某某人伪造古人的作品,怎样苦心经营多年,却给明眼人一下子就识穿啦。”...
标签: 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