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哲理四豪韵七律诗
秋唾(一)
何处风吹柳笛声,不堪一曲晚秋横。
残弦半抱东流水,子雁成行南下城。
唯有翩翩小草劲,可留处处大山青。
知音怎叹风中柳,只唾春秋少赤盟。
秋唾(二)
红颜已尽不堪惊,何处风吹柳笛声。
破镜难圆相思镜,中天独照晚秋澄。
无心陌上痴情雨,寡曲难和绿绮贞。
梦里常听吴越软,借来欲唾柳边卿。
秋唾(三)(新韵)
风雨轮回淋笔沫,解红翘楚子衿魂。
草堂渴饮蹒跚漏,寒士蹉跎广厦门。
网络金兰虚拟弈,键扶子美拾遗春。
群芳已老谁秋兴,三笑朱唇独唾君。
秋唾(四)
云瘦花穷月面寒,金莲叶下藕丝缠。
黄昏瑟瑟西风后,文曲苍苍北斗前。
春上空怀SE中色,秋高三季天外天。
淋漓一唾东归淼,芳草融融万象千。
秋唾(五)
村野炊烟半绕穹,篱笆孔后菊香浓。
锄头疑是愚公杖,腰背因何卷曲弓。
一架梯田凌绝顶,无人折桂系飞鸿。
秋郎唾射中秋月,上月难圆下月同。
秋唾(六)
弯弯小路弯弯月,弯月年年暗夜眠。
细雨纷纷纷又乱,隔窗滴滴滴无连。
路中可见路前辙,辙上能听辙下煎。
煎了中秋煎画饼,圆圆画饼唾谁怜。
秋唾(七)
春唾风流秋唾愁,红尘不老有春秋。
江南自古多绵雨,君子痴情独占头。
天竺无香赠玉女,姻缘一伞共生羞。
卿卿流水知音作,可映丹阳一点柔。
秋唾(八)
一花一草一春秋,半唾芬芳半唾羞。
斜柳残阳牵瘦影,依窗淡月近眉愁。
小荷浅水寻连理,熟藕生丝系白头。
天有悲欢云有雨,秋风会识我风流。
重阳节七律诗句1
重阳节的七律(一)
浓情似水漫无边,皓月临窗到客前。
一泪诗成牵两瓣,三生缘定结千年。
黄花点酒空悲切,旧事回眸独黯然。
可托秋风传话语?红尘谁可共痴仙?
重阳节的七律(二)
一瓣多情枕砚边,相思盈语寸毫前。
秋风将别诗如酒,珠玉难联月似年。
露冷滴声空落寞,心清吟菊尽陶然。
良宵遗梦任伊去,且做浮云黄鹤仙。
重阳节的七律(三)
秋风万里向谁边?远梦依稀近眼前。
孤雁南飞经逆旅。残阳西下叹流年。
虚名不计莫如此,大业将成非偶然。
一曲天涯吟梦远,徒留诗笔怎成仙?
重阳节的七律(四)
举目斜崖云蔼边,烟波千里荡胸前。
临风对酒摇丹叶,舞袖吟文笑盛年。
笔自从容任浓淡,心由旷远得超然。
须眉霜染登高处,鸣鹤斋中扮谪仙。
重阳节的七律(五)
身置巴山蜀水边,须臾九载过当前。
白眉岂可愁新日,青史犹能醒旧年。
滕阁凌云飞浩瀚,兰亭纵管出飘然。
心怀大道君须记,展翼渝江不羡仙。
重阳节七律诗句2
丹叶临风觑鬓边,萸樽九日对诗篇。
松声引月沈霜地,草色摇秋起露天。
虚籁轩窗新梦断,幽韵亭榭性情闲。
觞中多感佳节意,曲有愁词玉管涵。
浮云过雁苦萦牵,丹叶临风觑鬓边。
杯翠重阳倾乱绪,菊芳酬景叹流年。
浅霜轻笼明秋野,重露深匀带老颜。
香阵氤氲多爽气,令节容与且人间。
九日茱萸采淡寒,凝神寓目送康安。
黄花香盛愁霖唱,丹叶临风觑鬓边。
纵酒豁达情切切,论诗豪逸意绵绵。
知君无倦犹成语,素尺相思到枕前。
斜晖焕焕满秋山,清籁愔愔自不闲。
缺月开云时隐现,残星下照玉阑干。
绿筠和唱香街里,丹叶临风觑鬓边。
一缕愁烟飏苍碧,珠玑九日缀金盘。
时令重阳兴忘眠,长溪夜永枕潺湲。
鸿声渐远高秋景,天色逐凉任酒酣。
紫陌沾香深有恋,青苔转色素光翻。
逢节笑语谐怀抱,丹叶临风觑鬓边。
霜降七律诗 推荐度: 课文《老王》教学设计 推荐度: 立冬的七律诗 推荐度: 《观潮》课文教学设计 推荐度: 景区讲解员竞聘演讲稿 推荐度: 相关推荐
《七律·长征》课文难句讲解
1、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中国工农红军不怕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的难难险阻;无数的山、无数的水、无数的艰难困苦,在红军眼中只不过是平平常常的事罢了。这两句诗是全诗的总括,也是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的概叙。长征之“难”,一是“远”,纵横十一个省,行程两万五千余里;二是“万水千山”,无数的险山恶水造成了征途的艰险;三是前有敌人的堵截,后有敌人的追击。但这些艰难被红军视作寻常,这是多么豪迈的气概呀!
2、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五岭”、“乌蒙”都是红军长征走过的地方,是“千山”的代表。这两句诗是说,五岭山脉那样高低起伏、绵延不绝,在红军的眼里不过是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那样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在红军看来,不过像泥丸一样在脚下滚过去。实际上的“五岭”、“乌蒙”都是“逶迤”、“磅礴”的高山大岭,但在红军眼里却是小小的“细浪”、“泥丸”。写山势高峻,是红军远征艰难的实际状况;写山的微不足道,是红军一往无前英雄气概的真实写照。
3、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金沙”、“大渡”都是红军跨越过的河流,是“万水”的代表。金沙江两岸是悬崖峭壁,水流湍急,激流拍岸,给人以暖的感觉;大渡河上,铁索高悬在波涛汹涌的江面上,使人感到寒气逼人。这两句诗记叙了两处斩关夺隘的壮烈经历和红军当时的心情。巧渡金沙江,不费一枪一弹,令人欣慰,。心中“暖”;抢渡大渡河,飞夺河上的沪定桥时,战斗惨烈,惊险悲壮,因此有寒气逼人之感。
4、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更使整个红军全部喜笑颜开的是,过了覆盖着皑皑白雪的岷山,心情豁然开朗,每个人的脸上都露出了胜利的笑容。
红军跨越了千山万水,冲破了无数艰难险阻,战胜了前堵后追的敌人,终于一步步接近了最后的胜利,他们怎能不感到由衷的高兴和自豪呢?
拓展阅读
说明:以下内容为本文主关键词的百科内容,一词可能多意,仅作为参考阅读内容,下载的文档不包含此内容。每个关键词后面会随机推荐一个搜索引擎工具,方便用户从多个垂直领域了解更多与本文相似的内容。
1、人生哲理:关于人生的根本的原理和智慧。它是关于人生问题的哲学学说,是人生观的理论形式。它主要探讨人生的目的、价值、意义、态度等。相比理论化、系统化的哲学而言,它的表现形式通常是智慧箴言式,典型作品:《重大人生启示录》。它也可以泛指一切人生价值观。它的功能是让人了解宇宙人生的根本原理和道理,对人们的生活起到指引作用。经典摘录这是极为特殊的历史转折期,物质文明发展到这一步注定了精神(信仰)的缺失,灵魂空虚、物欲横流,人们的精神堕入虚无主义,只能沉浸在金钱物质欲望和肉体感官刺激中,有各种不安和痛苦。多少年轻人也失去了纯真的理想和纯美的爱情。这绝不仅是我们这个星球上的生命的悲剧,而是任何一种生命在文明发展进...
2、二万五千里长征: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撤离长江南北各苏区,转战两年,到达陕甘苏区的战略转移行动。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700多座县城,红军牺牲了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余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共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期间共经过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红一方面军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红一方面军会师。红...
3、重阳节:重阳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节期在每年农历九月初九日。“九”数在《易经》中为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故曰“重阳”;因日与月皆逢九,故又称为“重九”。九九归真,一元肇始,古人认为九九重阳是吉祥的日子。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拜神祭祖及饮宴祈寿等习俗。传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登高赏秋与感恩敬老是当今重阳节日活动的两大重要主题。重阳节源自天象崇拜,起始于上古,普及于西汉,鼎盛于唐代以后。据现存史料及考证,上古时代有在季秋举行丰收祭天、祭祖的活动;古人在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这是重阳节作为秋季丰收祭祀活动而存在的原始形式。唐代是传统节日习俗揉合定型的重要...
4、律诗:律诗,是唐朝流行起来的一种汉族诗歌体裁,属于近体诗的一种,因格律要求非常严格而得名。常见的类型有五律和七律,一般有几个字说几言。律诗起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仗的新体诗,至初唐沈佺期、宋之问等进一步发展定型,盛行于唐宋时期。律诗在字句、押韵、平仄、对仗各方面都有严格规定。律诗是近体诗的基本形式之一(唐人曾以律诗为近体诗的总称,近体绝句也包括在内,后来才划分出去)。它萌芽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定型于初盛唐间,成熟于中晚唐时期。齐梁体的格律诗构成了对式律(指全诗各联之间均不粘的格律形式)、粘式律(指全诗各联之间均粘的格律形式)和粘对混合律(指全诗各联之间既有粘又有不..
标签: 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