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茧自缚 (汉语成语)
作茧自缚(zuò jiǎn zì fù):原意是蚕吐丝作茧,把自己裹在里面,然后从虫到蛾。比喻做了某件事,结果使自己受困。也比喻自己给自己找麻烦。出自 唐·白居易《江州赴忠州至江陵已来舟中示舍弟五十韵》。
中文名 作茧自缚 出 处 《剑南诗稿·书叹》
成语解释
【成语】: 作茧自缚
【拼音】: zuò jiǎn zì fù
【解释】:原意是蚕吐丝作茧,把自己裹在里面,然后从虫到蛾。比喻做了某件事,结果使自己受困。也比喻自己给自己找麻烦。[1]
space
成语典故
【出处】: 唐·白居易《江州赴忠州至江陵已来舟中示舍弟五十韵》诗:“烛蛾谁救护,蚕茧自缠萦。”宋·陆游《剑南诗稿·书叹》:“人生如春蚕,作茧自缠裹。”
【故事】: 从前有一副拆字对联,上联为:“鸿为江边鸟”,下联是“蚕是天下虫”。天虫凑成蚕字。蚕是小青虫,胖胖的身体,整天埋头吃桑叶,过一个月左右蚕就作茧自缚其中,再经过一个月左右就化成飞蛾,人们借以指使自己受困
词语辨析
【举例造句】: 我们需要制定必要的规章制度,但不可过于繁琐,弄得作茧自缚,捆住自己的手脚。
【近义词】:作法自毙、自讨苦吃、自作自受
【反义词】:嫁祸于人
【灯谜】: 春蚕吐丝
【用法】: 作谓语、定语、宾语;指自作自受
拓展阅读
说明:以下内容为本文主关键词的百科内容,一词可能多意,仅作为参考阅读内容,下载的文档不包含此内容。每个关键词后面会随机推荐一个搜索引擎工具,方便用户从多个垂直领域了解更多与本文相似的内容。
1、大全:大全,拼音dàquán,道家哲学概念,指形容事物的所有部分,道的别称。引证释义解释:道家哲学概念,形容事物的所有部分,道的别称。全部。《庄子·田子方》:“微夫子之发吾覆也,吾不知天地之大全也。”明宋濂《序》:“窃意先生之所述篇章必富,而新安远在数百里外,尝愧弗能一见先生,以窥夫大全。”清沉钧德《 <元诗别裁集> 序》:“人谓元诗纤弱逊宋,此未究元人大全,遽为一方之论也。”用作书名。谓著作之全部。宋刘克庄《题唐察院诗卷》诗之一:“小儒可是通行瞻,拟为坡仙注大全。”鲁迅《热风·所谓“国学”》:“巧妙的商人可也决不肯放过学生们的钱的,便用坏纸恶墨别印什么‘菁华’什么‘大全’之类来搜括。”如:《朱 ...
2、意思:意思的意义有很多,如思想、心思、意义、道理、意图、用意、意志、神情、情趣、趣味;引申指代表心意的宴请或礼品、意见、想法、苗头、象征性的表示等。∶思想,心思:年尚少壮,意思不专。:意义,道理:不要误会我的意思。:意图,用意:文章的中心意思。:略表心意这点东西送给您,小意思,别客气。:某种趋势或迹象天有点要下雪的意思。:情趣,趣味:打乒乓球很有意思。参观摄影展览很有意思。思想,心思晋葛洪《抱朴子·遐览》:“虽充门人之洒扫,既才识短浅,又年尚少壮,意思不专,俗情未尽,不能大有所得。”《三国志·吴志·陆逊传》:“陆逊意思深长,才堪负重。”宋苏轼《渚宫》诗:“当时郢人架宫殿,意思绝妙般与倕。”清薛福成《...
3、白居易: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白居易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太子少傅、刑部尚书,封冯翊县侯。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1988年,日本中国文化显彰会为白园捐立石碑,以纪念白居易,碑文用中、日两种文字书写。1995年,4个日本人于此上书“樱献”。白居易画像唐代宗大历七年(...
4、诗词:诗词,是指以古体诗、近体诗和格律词为代表的中国汉族传统诗歌。亦是汉字文化圈的特色之一。通常认为,诗较为适合“言志”,而词则更为适合“抒情”。诗词是阐述心灵的文学艺术,而诗人、词人则需要掌握成熟的艺术技巧,并按照严格韵律要求,用凝练的语言、绵密的章法、充沛的情感以及丰富的意象来高度集中地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类精神世界。中国诗起源于先秦,鼎盛于唐代。中国词起源于隋唐,流行于宋代。中华诗词源自民间,其实是一种草根文学。在21世纪的中国,诗词仍然深受普通大众青睐。登鹳雀楼诗的词句。宋梅尧臣《张淳叟献诗永叔同永叔和之》:“张君献诗诗词巧,美女插花娇醉春。”明吴应箕《述怀》诗:“《咏怀》好诗词,能无自愧息...
标签: 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