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的诗句王维感受思乡情怀

非凡网 24 0

重阳节的诗句王维感受思乡情怀

  摘要

  王维是我国古代著名的诗人,其中《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一首诗闻名千古,是王维十七岁时所作,可谓是天才出少年,写于在外游行期间,表达思念家乡的感情。作者在平时思念

  王维是我国古代著名的诗人,其中《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一首诗闻名千古,是王维十七岁时所作,可谓是天才出少年,写于在外游行期间,表达思念家乡的感情。作者在平时思念家乡也是存在,重阳节的到来,加上节日的应景,对于家乡的思念越来越浓烈。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下这首诗吧!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作者: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注解:

  1、登高:阴历九月九日重阳节,民间有登高避邪的习俗。

  2、茱萸:一种植物,传说重阳节扎茱萸袋,登高饮菊花酒,可避灾。

  韵译:

  独自流落他乡,长做异地之客,

  每逢佳节良辰,越发思念眷亲。

  遥想今日重阳,兄弟又在登高,

  他们佩带茱萸,发觉少我一人。

  赏析:

  该诗写游子思乡怀亲。诗人一开头便紧急切题,写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时时怀乡思人,遇到佳节良辰,思念倍加。接着诗一跃而写远在家乡的兄弟,按照重阳的风俗而登高时,也在怀念自己。诗意反复跳跃,含蓄深沉,既朴素自然,又曲折有致。每逢佳节倍思亲千百年来,成为游子思念的名言,打动多少游子离人之心。

  这首诗是王维十七岁时因重阳节思念家乡的亲人而作,抒发身在异乡的游子适逢佳节对故乡亲人深切的思念之情,反映出人们的心声,引起人们的共鸣。全诗朴素无华,蕴藉深厚,用词精练,曲折有致,堪称千古绝唱。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首句写身在异乡的诗人每到佳节倍加思念故乡的兄弟亲人。

  起句一个“独”字,造境突兀,既刻划出了诗人举目无亲、孑然孤单的形象,又传达出抒情主人公寂寞凄凉的心境。两个“异”字迭用,更加强了诗人的孤独之感,为诗的画面增添了凄楚的色彩。第二句是全诗的诗眼和感情主线。这里的“每逢”二字,突破了“九月九日”这一特定时间的局限,使人体会到诗中之情酝酿日久,今年九月九日的爆发只不过是碰到了重阳佳节这一导火索罢了,一个“倍”字,既渲染了今日思亲之情的强烈,又表明了平日思亲之经常。这两句诗着重在写诗人节日的感受,由于诗题已经点明时值重阳佳节,埋下了热闹欢愉的节日场面的伏笔,因而就愈使人感到身“在异乡为异客”的孤寂的游子形象,更加鲜明。

  前两句,可以说是艺术创作的“直接法”。几乎不经任何迂回,而是直插核心,迅即形成高潮,出现警句。但这种写法往往使后两句难以为继,造成后劲不足。这首诗的后两句,如果顺着“佳节倍思亲”作直线式的延伸,就不免蛇足;转出新意而再形成新的高潮,也很难办到。作者采取另一种方式:紧接着感情的激流,出现一泓微波荡漾的湖面,看似平静,实则更加深沉。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由自己思亲,想到亲人节日必然也在想念自己,从而更加深了诗人珍视兄弟手足之情、思念家乡亲人的情思。古时有重阳节佩茱萸登高饮菊花酒可以消灾避邪之说。这里,诗人巧妙地通过兄弟重阳佳节佩茱萸囊登高这一富有典型意义的生活细节来使兄弟思己之情具体化、形象化,用兄弟对登高行列缺了一人的遗憾心情来反射出诗人思亲的心曲,更使人感到诗情真挚:委婉动人。

  这首诗注重感受和细节的典型性,“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感受,既是诗人日常感受的升华,又是长期客居异乡的游子节日感受的概括和总结,有相当的普遍性和代表性。登高插茱萸的细节,体现了节日兄弟聚首的欢悦,同时也具有浓厚的时代和地方色彩。正因为这首诗注重感受、细节、时间、环境诸方面的典型选择,因而就形象逼真地表达了诗人具有典型意义的感情。因此千百年来屡经传诵。

  千古名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诗的第一句用了“独”、“异”两个字,分量下得很足。诗人对亲人的思念,对他自己孤孑处境的感受,都凝聚在这个“独”字里面。“异乡为异客”,不过是说在他乡作客,但两个“异”字所造成的艺术效果,却比一般地叙说他乡作客要强烈得多。在自然经济占主要地位的封建时代,不同地域之间的风土、人情、语言、生活习惯差别很大,诗人离开多年生活的故乡到异地去,会感到一切都陌生、不习惯,感到他自己是漂浮在异地生活中的一叶浮萍。“异乡”、“异客”,正是朴质而真切地道出了这种感受。

  思乡是一种情感的体现,是人们的心理特征,对于家乡我们一直有说不完的话,对于家乡那一份热情永远不会改变。王维就用简单的四句话就概括出我们心中的思念,此乃思乡的名言。

  结语:中国传统节日所有文章均来源于网络,如果有侵犯到他人权益的文章,请您联系我们,我们一定立即删除,如果您觉得我们的文章还不错,需要转载的,也请您在转载时注明出处,谢谢合作!

拓展阅读

  说明:以下内容为本文主关键词的百科内容,一词可能多意,仅作为参考阅读内容,下载的文档不包含此内容。每个关键词后面会随机推荐一个搜索引擎工具,方便用户从多个垂直领域了解更多与本文相似的内容。

  1、思乡:思乡,即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思乡一般都是在外地对自己家乡的思念。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日幕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孟浩然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王勃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若为化得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柳宗元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不知何处吹芦菅,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悠悠兮离别,无因兮叙怀。——徐淑本知人心不似树,何意人别似花离。——萧子显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李白无穷...

  2、九月九:重阳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节期在每年农历九月初九日。“九”数在《易经》中为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故曰“重阳”;因日与月皆逢九,故又称为“重九”。九九归真,一元肇始,古人认为九九重阳是吉祥的日子。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拜神祭祖及饮宴祈寿等习俗。传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登高赏秋与感恩敬老是当今重阳节日活动的两大重要主题。重阳节源自天象崇拜,起始于上古,普及于西汉,鼎盛于唐代以后。据现存史料及考证,上古时代有在季秋举行丰收祭天、祭祖的活动;古人在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这是重阳节作为秋季丰收祭祀活动而存在的原始形式。唐代是传统节日习俗揉合定型的重要...

  3、情怀:《情怀》是一部由陕西省商洛市剧团创作的花鼓现代剧,2018年12月上演。《情怀》是一部由陕西商洛剧团创作演出的扶贫攻坚题材大型商洛花鼓现代剧,该剧以大量扶贫干部的经历为创作素材,在突破一人一事叙事格局基础上,以更为宏观的视角勾画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的基层干部群像,塑造了扶贫干部对党忠诚、一心为民的形象。该剧由国家一级导演徐小强担任编剧和导演,国家级非遗项目商洛花鼓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一级作曲辛书善担任作曲,通过商洛花鼓的优美唱腔,演绎基层扶贫干部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的感人事迹。这部剧打破了传统的单一主角写法,重点塑造了一群扶贫攻坚的人,该剧主角有第一书记、大学生村官、村支书等,重在展现扶贫干部的群像。...

  4、重阳节:重阳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节期在每年农历九月初九日。“九”数在《易经》中为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故曰“重阳”;因日与月皆逢九,故又称为“重九”。九九归真,一元肇始,古人认为九九重阳是吉祥的日子。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拜神祭祖及饮宴祈寿等习俗。传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登高赏秋与感恩敬老是当今重阳节日活动的两大重要主题。重阳节源自天象崇拜,起始于上古,普及于西汉,鼎盛于唐代以后。据现存史料及考证,上古时代有在季秋举行丰收祭天、祭祖的活动;古人在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这是重阳节作为秋季丰收祭祀活动而存在的原始形式。唐代是传统节日习俗揉合定型的重要...


标签: 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