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徵明《感怀》的诗意
感怀
文徵明[1]
五十[2]年来麋鹿踪,若为[3]老去入樊笼!
五湖春梦扁舟雨,万里秋风两鬓蓬。
远志[4]出山成小草,神鱼失水困沙虫。
白头漫[5]赴公车[6]召,不满东方一笑中。
【注释】
[1]文徵明:原名壁,字徵明,四十二岁时改字徵仲,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著名的画家、书法家、文学家。
[2]五十:有的版本写作“三十”。
[3]若为:怎样。
[4]远志:一种植物,可以入药。
[5]漫:枉然,徒然。
[6]公车:汉代一种官署的名称。在当时,臣民上书或是臣子被召见,都是公车负责接待。
【赏析】
本诗的前两句通过引用范蠡成功退出官场和晋人张翰的典故,表明自己无心于仕途,渴望回归山野和对恬然无争生活的向往。但是,作者想到此时自己与家人分离,身在千里之外困于官场,像被关在牢笼中的麋鹿,字里行间难掩一种无法描述的悲凉 和怅然。
作者满腹才华,但是直到五十四岁的时候,才由工部尚书李充嗣推荐,做了一个职位低下、俸禄很少的翰林院待诏。所以在下面的两句诗中,作者通过屈原和东方朔的经历作为比喻,表明自己不会甘于官场,而丧失掉自己的自尊,并抒发了自己无法施展才华的郁闷。
整首诗清新自然,语言连贯流畅、淡雅秀丽,处处体现出淳朴自然的风格。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寄情于自然,而又满腹才华、自尊自爱的才子形象。
拓展阅读
说明:以下内容为本文主关键词的百科内容,一词可能多意,仅作为参考阅读内容,下载的文档不包含此内容。每个关键词后面会随机推荐一个搜索引擎工具,方便用户从多个垂直领域了解更多与本文相似的内容。
1、书法家:书法家是擅长书法的人,是具有汉字书写能力,并能将其推至艺术高度的简单来说就是以书法为主要创作的艺术家,或者说是精通书法的人。如王羲之,其代表作为《兰亭序》;颜真卿,其代表作为《祭侄文稿》;米芾,其代表作为《蜀素帖》;赵孟頫,其代表作为《胆巴碑》;王铎,其代表作为《拟山园帖》;吴昌硕,其代表作为《西泠印社记》;于右任,其代表作为《标准草书》;李志敏,其代表作为《草论》。【词语】:书法家【词性】:名词【释义】:书法家是擅长书法的人,是具有汉字书写能力,并能能将其推至艺术高度的人。简单来说就是以书法为主要创作的艺术家。或者说是精通书法的人。古代书法家(21张)春秋战国时期书法: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文字...
2、感怀:《感怀》是明代文学家文征明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前四句描写前半生浪迹江湖的自由生活和为名爵所累的矛盾;后四句写做官后悔恨的心情和不称意的处境。诗本愤世,但作者从自责出仕切入,谦和温婉,用典贴切,如同己出。感怀三十年来麋鹿踪若为老去入樊笼五湖春梦扁舟雨万里秋风两鬓蓬远志出山成小草神鱼失水困沙虫白头博得公车召不满东方一笑中麋鹿踪:喻隐居生涯。“若为”句:自叹老来失志出仕为官,如同入了牢笼。若为:为什么。老去:作者出为翰林待诏时已五十余岁,故云。樊笼:喻官场,出自晋陶渊明《归田园居》:“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五湖”句:谓求归不得,而归去之事只在春...
标签: 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