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张元干的诗词

非凡网 26 0

《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张元干的诗词

  诗人:张元干 朝代:宋代 标签:送别诗,豪放诗,忧国忧民

  梦绕神州路。怅秋风、连营画角,故宫离黍。底事昆仑倾砥柱。九地黄流乱注。聚万落、千村狐兔。天意从来高难问,况人情、老易悲如许。更南浦,送君去。

  凉生岸柳催残暑。耿斜河、疏星淡月,断云微度。万里江山知何处。回首对床夜语。雁不到、书成谁与。目尽青天怀今古,肯儿曹、恩怨相尔汝。举大白,听金缕。

  【贺新郎 送胡邦衡待制作品赏析】

  【注释】:

  在北宋灭亡,士大夫南渡的这个时期,慷慨悲壮的忧国忧民的词人们,名篇叠出;张芦川有《贺新郎》之作,先以“曳杖危楼去”寄怀李纲,后以“梦绕神州路”送别胡铨,两词尤为悲愤痛苦,感人肺腑。高宗绍兴十二年(1142),因反对“和议”、请斩秦桧等三人而贬为福州签判的胡铨,再次遭遣,除名编管新州(今广东新兴),芦川作此词以相送。

  “梦绕神州路 ”,是说我辈灵魂都离不开未复的中原 。“怅秋风”三句,写值此金秋在萧萧的风声之中,一方面号角之声连绵不断,似乎武备军容,十分雄武,而一方面想起故都汴州,已是禾黍稀疏,一片荒凉。此句将南宋局势,缩摄于尺幅之中。以下便由此发出强烈的质问之声,绝似屈原《天问》之风格。

  首问 :“为何似昆仑天柱般的黄河中流之砥柱,竟然崩溃,以致浊流泛滥,使中原人民遭受痛苦,使九州之土全成沉陆 ?又因何使衣冠礼乐的文明乐土,变成狐兔盘踞横行的惨境!须知狐兔者,既实指人民流离失所,村落空墟,只剥野兽乱窜,又虚指每当国家不幸陷于敌手之时,必然“狐兔”横行,古今无异。

  郑所南所谓“地走人形兽,春开鬼面花 ”,让国破家亡之人而视之,此情此景便会产生共鸣,笔者亲历抗战时期华北沦陷的情景,故而被这情景深深感动。

  下用杜少陵句“天意高难问,人情老易悲 ”,言天高难问,人间又无知己,只得胡公者一人,同在福州,而今胡公又离然分别,悲可知矣!——上片一气写成,全为逼出“更南浦,送君去”两句,其苍劲有力,字字沉实,作掷地金石之响。

  过片便预想别后情景,饯别是在水畔,征帆既去,但不忍离去,伫立到江边以致柳枝随风吹飘起,产生一丝凉气 。天上的星儿一眨一眨地出现。“耿斜河”三句,亦如孟襄阳、苏东坡,写“微云渡河汉 ”,写“疏星渡河汉 ”、“金波淡,玉绳低转”,为什么情调如此相似?而对于芦川,悲愤激昂之余,忽得此一二句,更显示出了深挚的感情。如以“闲笔”视之,即如知大嚼,而不晓细品,浅人难得深味矣。

  下言写此别之后,不知胡公流落之地 ,在何所,想像也感到困难,相距万里 ,想在一块儿共吐心事,如朋友、兄弟之故事,已经是不可能的!语云雁之南飞,不逾衡阳,而今新州距离衡阳几许 ?宾鸿不至,书信将凭谁寄付?不但问天之意直连上片,而且痛别之情古今所罕。用此方法关心国家、社会,纵怀今古,沉思宇宙人生;所关切者绝非个人命运得失穷达,又岂肯谈个人琐事。韩愈《听颖师弹琴》诗“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是此句的依据。

  情怀既然这样,何以作词?所谓辞意俱尽,遂尔引杯长吸,且听笙歌。——以此豪迈之言借以打发心头之痛,作者用笔如夭矫之龙,不以陈言落套为比。

  凡填《贺新郎 》,上下片有两个仄起七字句,不得误以为与律句全同 ,“高难问”“怀今古”,难、今二字,皆须平声(与上三字连成四平声),方为协律。又两歇拍“送君去”“听金缕”,头一字必须去声,此为定格。然而明清以后,理解此者已少,合律者百无一二人。故此说明,以示学人。

拓展阅读

  说明:以下内容为本文主关键词的百科内容,一词可能多意,仅作为参考阅读内容,下载的文档不包含此内容。每个关键词后面会随机推荐一个搜索引擎工具,方便用户从多个垂直领域了解更多与本文相似的内容。

  1、忧国忧民:忧国忧民,汉语成语,拼音是yōuguóyōumín,意思是为国家的前途和人民的命运而担忧,出自《战国策·齐策》。《战国策·齐策》:“寡人忧国爱民,固愿得士以治堡愚验之。”【近义词趋蒸祖】忧国忘家、忧国恤民【反义词】祸国殃民作台主察陵谓语、宾语、定语;指爱国人士示例那时节,朕却忧国忧民。——明·吴承杠婚巩恩《西游记》描写忧国忧民的句子: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洪懂婶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风声、雨声、读书声,影举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陵胶肯堡、事事关心...

  2、待制:待制,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等待诏命。古代官员头衔。早唐时为皇帝咨询近臣的称号,晚唐至宋朝时成为高级官员的头衔,位于学士、直学士之下。元、明后也有设立。等待诏命。官名。唐置。太宗即位,命京官五品以上,更宿中书、门下两省,以备访问。唐高宗永徽年间,命弘文馆学士轮番待制于武德殿西门。唐睿宗文明元年(684年),诏京官五品以上清官,每日一人待制于章善、明福门,备皇帝顾问,称为待制。唐玄宗先天末年,又命朝集使六品以上二人,随皇帝仪仗待制。唐代宗永泰时,勋臣罢节制,无职事,皆待制于集贤门,共十三人。崔佑辅为相,建议文官一品以上更直待制。其后着令,正衙待制官日二人。后人数渐多,设立官署,渐成官名。宋因唐制,...

  3、一方面:一方面,汉语词语,拼音是yīfāngmiàn),释义是有关的几个人或几件事之一。(1).指有关的几个人或几件事之一。(2).连用。连接并列的两种相互关联的事物,或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1).老舍《正红旗下》四:“在我们这一方面,母亲希望大姐能来。”(2).孙中山《民族主义》第四讲:“故此后世界人类要分为两个方面去决斗:一方面是十二万万五千万人,一方面是二万万五千万人。”毛泽东《工作方法(草案)》:“一方面要反对空头政治家,一方面要反对迷失方向的实际家。”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九:“伪工会理事长确实想排挤陶阿毛,一方面固然因为陶阿毛在工人当中有一定的威信和影响,另一方面陶阿毛不买他的账。”该...

  4、苏东坡: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一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坡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宋孝宗时追谥“文忠”。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


标签: 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