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秋雨的古诗词126句

非凡网 30 0

有关秋雨的古诗词

  描写秋雨的古诗词1

  1、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2、飒飒秋雨中,浅浅石榴泻。跳波自相渐,白鹭惊复下。

  3、阑风伏雨秋纷纷,四海八荒同一云。

  4、秋风秋雨愁煞人,寒宵独坐心如捣。

  5、宿雨朝来歇,空山秋气清。

  6、当时心事偷相许,宴罢兰堂肠断处。挑银灯,扃珠户,绣被微寒值秋雨。枕前各泪语,惊觉玉笼鹦鹉。一夜万般情绪,朦胧天欲曙。

  7、雨声飕飕催早寒,胡雁翅湿高飞难。

  8、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9、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0、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描写秋雨的古诗词2

  1、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梦入神山叫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李贺《李凭箜篌引》

  2、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王维《山中》

  3、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4、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5、渭城朝雨泡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6、云满鸟行灭,池凉龙气腥。斜飘看棋簟,疏洒望山亭。细响鸣林叶,圆文破沼萍。秋阴杳无际,平野但冥冥。——温庭筠《秋雨》

  7、飒飒秋雨中,浅浅石榴泻。跳波自相渐,白鹭惊复下。——王维《栾家濑》

  8、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江南春绝句》

  9、湿屈青条折,寒飘黄叶多。不知秋雨意,更遣欲如何?——白居易《雨中题衰柳》

  10、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雨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李白《秋登宣城谢眺北楼》

  11、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伶仃洋》

  12、相逢不语,一朵芙蓉着秋雨。小晕红潮,斜溜鬟心只凤翘。——纳兰性德《减字木兰花》

  13、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杜牧《秋夕》

  14、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苏轼《中秋月》

  15、夜来秋雨后,秋气飒然新。团扇先辞手,生衣不着身。更添砧引思,难与簟相亲。此境谁偏觉,贫闲老瘦人。——白居易《雨后秋凉》

  16、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17、万里清光不可思,添愁益恨绕天涯。谁人陇外久征戍?何处庭前新别离?失宠故姬归院夜,没蕃老将上楼时。照他几许人肠断,玉兔银蟾远不。——白居易《中秋月》

  18、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19、夜山秋雨滴空廊,灯照堂前树叶光。对坐读书终卷后,自披衣被扫僧房。——王建《秋夜对雨寄石瓮寺二秀才》

  20、凭轩望秋雨,凉入暑衣清。极目鸟频没,片时云复轻。沼萍开更敛,山叶动还鸣。楚客秋江上,萧萧故国情。——温庭筠《细雨》

描写秋雨的古诗词3

  1、秋雨连三月,愁吟野水濆。——释文珦《苦雨》

  2、蕉叶半黄荷叶碧,两家秋雨一家声。——杨万里《秋雨叹十解·湿侵团扇不能轻》

  3、一夜雨声凉到梦,万荷叶上送秋来。——陈文述《夏日杂诗》

  4、云间甲子三秋雨,日射淮南一带山。——项安世《访东坡题高风堂屏间》

  5、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纳兰容若《蝶恋花·出塞》

  6、飒飒秋雨中,浅浅石榴泻。跳波自相渐,白鹭惊复下。——王维《栾家濑》

  7、却把穷愁比秋雨,犹应秋雨少於愁。——杨万里《秋雨叹十解·霖霖滴滴未休休》

  8、雨荒深院菊,霜倒半池莲。——杜甫《宿赞公房》

  9、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西照深秋雨。——纳兰性德《蝶恋花》

  10、秋风吹到江村,正黄昏,寂寞梧桐夜雨不开门。——顾彩《相见欢·秋风吹到江村》

描写秋雨的古诗词4

  1、归禽响暝,隔断南枝径。——王夫之《清平乐·咏雨》

  2、清瑟怨遥夜,绕弦风雨哀。——韦庄《章台夜思》

  3、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陆游《鹊桥仙·夜闻杜鹃》

  4、天上人间何处去,旧欢新梦觉来时,黄昏微雨画帘垂。——《浣溪沙·枕障薰炉隔绣帷》

  5、秋江带雨,寒沙萦水,人瞰画阁愁独。——史达祖《八归·秋江带雨》

  6、衰柳白门湾,潮打城还。——朱彝尊《卖花声·雨花台》

  7、愁云淡淡雨萧萧,暮暮复朝朝。——石孝友《眼儿媚·愁云淡淡雨萧萧》

  8、听风听雨过清明。——吴文英《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

  9、漠漠萧萧,香冻梨花雨。——吴大有《点绛唇·送李琴泉》

  10、黄昏疏雨湿秋千。——李清照《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

拓展阅读

  说明:以下内容为本文主关键词的百科内容,一词可能多意,仅作为参考阅读内容,下载的文档不包含此内容。每个关键词后面会随机推荐一个搜索引擎工具,方便用户从多个垂直领域了解更多与本文相似的内容。

  1、孟浩然:孟浩然(689年—740年),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孟浩然生于盛唐,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修道归隐终身。曾隐居鹿门山。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开元二十五年(737)张九龄招致幕府,后隐居。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其中虽不无愤世嫉俗之词,而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孟浩然的诗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后人把孟浩然与盛唐另一山水诗人王维并称为“王孟”,有《孟浩然集》三卷传世。永昌元年(689年),孟浩然出生于襄阳城中一个薄有恒产的书香之家。圣历元年(698年),孟浩然与弟弟一起读书学剑。景龙二年(708年),孟浩然20岁,是年前后游鹿门山,作《题鹿门山》诗。诗标志着孟浩然独特的诗风基本形成。景云二年(711年),...

  2、有关:有关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有关系;关涉,涉及。词目:有关拼音:yǒuguān解释:有关系;关涉,涉及同这个问题有关的事实有关系。茅盾《一个女性》七:“她又深信自己过去的种种似乎都和张彦英直接间接有关。这便是所谓命运罢!”《人民日报》22:“同时讨论研究了一批严重违纪和搞不正之风的事件和案件,并提出意见,由省委和有关部门进行严肃处理。”关涉,涉及。《花城》1981年第2期:“﹝苏永舜﹞接着便和容志行一起研究有关战术上的问题。”本词条未授权duplicate自41021653...

  3、白居易: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白居易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太子少傅、刑部尚书,封冯翊县侯。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1988年,日本中国文化显彰会为白园捐立石碑,以纪念白居易,碑文用中、日两种文字书写。1995年,4个日本人于此上书“樱献”。白居易画像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年)正月,白居易出生于河南新郑的一个“世敦儒业”的中小官僚家庭。白居易出生之后不久,家乡便发生了战争。藩镇李正己割据河南十余州,战火烧得民不聊生。白居易二岁时,任巩县令的祖父卒于长安,紧接他的祖母又病故。白居易的父亲白季庚先由宋州司户...

  4、杨万里: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自号诚斋野客。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文学家、官员,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南宋“中兴四大诗人”。杨万里早年多次拜他人为师。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举进士,授赣州司户参军。历任国子监博、漳州知州、吏部员外郎秘书监等。在朝廷中,杨万里是主战派人物。绍熙元年(1190年),借焕章阁学士,为金国贺正旦使接伴使。后出为江东转运副使、反对以铁钱行于江南诸郡,改知赣州,不赴,乞辞官而归,自此闲居乡里。开禧二年(1206年)卒于家中。谥号文节。杨万里的诗自成一家,独具风格,形成对后世影响颇大的诚斋体。学江西诗派,后学陈师道之五律、王安石之七绝,又学晚唐诗。代表作有《插秧歌》《竹枝词》《小池》《初入淮河四绝句》等。其词清新自然,如其诗。赋有《浯溪赋》《海鱿赋》等。今存诗4200余首。概述图参考资料:宋高宗建炎元年九月二十二日(1127年10月29日...

  5、秋雨:秋雨,自然现象,是夏秋过渡季节或秋冬过渡季节里连阴雨天气的通称。中国东部夏秋过渡季节里的秋雨较为明显。因该季节台风常在中国东部登陆或在近海转向,致使随台风而来的暖湿空气与北方冷空气相汇于此,形成持续性的阴雨天气。【秋雨】(autumnrain)是夏秋过渡季节或秋冬过渡季节里连阴雨天气的通称。这里强调的是“连阴雨天气”,所以“绵绵无绝期”方为典型之“秋雨”。中国东部夏秋过渡季节里的秋雨较为明显。因该季节台风常在中国东部登陆北上或在近海转向,致使随台风而来的暖湿空气与北方于冷空气相汇于此,形成持续性的阴雨天气。有时,虽无台风,但暖湿空气势力偶尔也会增强,如与北方的冷空气相遇,也会造成一段阴雨天气,形成典型的秋雨绵绵天气。下雨引伸:(寒蝉)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命在旦夕。因此,寒蝉就成为悲凉的同义词。如唐人骆宾王《咏蝉》起首两句:“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西陆:秋天〕以寒蝉高唱,渲染...

  6、温庭筠:温庭筠,原名岐,字飞卿,太原祁县(今属山西)人。唐代诗人、词人。温庭筠出身没落贵族家庭,为唐初宰相温彦博后裔。富有天赋,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故有“温八叉”或“温八吟”之称。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又不受羁束,纵酒放浪;因此得罪权贵,屡试不第,一生坎坷,终身潦倒。唐宣宗朝试宏辞,温庭筠代人作赋,因扰乱科场,贬为隋县尉。后襄阳刺史署为巡官,授检校员外郎,不久离开襄阳,客于江陵。唐懿宗时曾任方城尉,官终国子助教。温庭筠精通音律,诗词兼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其词更是刻意求精,注重文采和声情,成就在晚唐诸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被尊为“花间派”之鼻祖,对词的发展影响很大。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文笔与李商隐、段成式齐名,三人都排行十六,故合称“三十六体”。其诗今存三百多首,有清顾嗣立重为校注的《温飞卿集笺注》。其词今存七十余首,收录于《花...


标签: 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