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的7言诗句

非凡网 46 0

1.有“柳” 的七言绝句

  【杨柳枝】 白居易柳老春深日又斜,任他飞向别人家。

  谁能更学孩童戏,寻逐春风捉柳花。【府西池】 白居易柳无气力枝先动,池有波纹冰尽开。

  今日不知谁计会,春风春水一时来。【漫兴】 杜甫肠断春江欲尽头,杖藜徐步立芳洲。

  颠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水流。【齐安郡中偶题二首(其一)】 杜牧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寒食】 韩翃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春思】 贾至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

  东风不为吹愁欲,春日偏能惹恨长。【咏柳】 绊惹春风别有情,世间谁敢斗轻盈。

  楚王江畔无端种,饿损纤腰学不成。【柳】 寇准晓带轻烟间杏花,晚凝深翠拂平沙。

  长条别有风流处,密映钱塘苏小家。

2.七言绝句中带“柳”字的诗句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渭城朝雨浥清晨,客舍青青柳色新。

  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汉阳江上柳,望客引东枝

  倚栏凝望,暗牵愁绪,柳花飞趁东风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盛烟柳满皇都。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暂凭尊酒送无聊,莫损愁眉与细腰,人世死前唯有别,

  春风争拟惜长条。

  城外看风满酒旗,行人挥袂日西时,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

  梦断香销四十年, 沈园柳老不吹绵, 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陆游.沈园)

  咏 柳(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秦观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韦庄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

  汉阳江上柳,望客引东枝。——李白

  倚栏凝望,暗牵愁绪,柳花飞趁东风。——欧阳炯

3.关于柳树的四言或七言绝句古诗

  1、杨巨源《赋得灞岸柳留别郑员外》

  杨柳含烟灞岸春,

  年年攀折为行人。

  好风傥借低枝便,

  莫遣青丝扫路尘。

  2、戴叔伦《赋得长亭柳》

  濯濯长亭柳,阴连灞水流。

  雨搓金缕细,烟袅翠丝柔。

  送客添新恨,听莺忆旧游。

  赠行多折取,那得到深秋?

  3、刘禹锡《杨柳枝》

  城外春风吹酒旗,

  行人挥袂日落时。

  长安陌上无穷树,

  唯有垂杨管别离。

  4、周德华《杨柳枝》

  清江一曲柳千条,

  二十年前旧板桥。

  曾与情人桥上别,

  更无消息到今朝。

  5、李白 《劳劳亭 》

  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

  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6、罗隐《柳》

  灞岸晴来送别频,

  相偎相倚不胜春。

  自家飞絮犹无定,

  争解垂丝绊路人。

  7、《渭城曲》王维

  渭城朝雨邑清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8、《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9、《独柳》唐 杜牧

  含烟一株柳,拂地摇风久。

  佳人不忍折,怅望回纤手。

  10、《题州北路傍老柳树》唐代诗人白居易

  皮枯缘受风霜久,

  条短为经攀折频。

  但见半衰当此路,

  不知初种是何人。

  雪花零碎逐年减,

  烟叶稀疏随分新。

  莫道老株芳意少,

  逢春犹胜不逢春。

  11、《题平阳郡汾桥边柳树(参曾居此郡八九年)》唐代诗人 岑参

  此地曾居住,今来宛似归。

  可怜汾上柳,相见也依依。

  12、《近代吴歌 独曲》南北朝诗人 鲍令晖

  柳树得春风,一低复一昂。

  谁能空相忆,独眠度三阳。

  13、《古意三首》宋代诗人 张耒

  园中杨柳树,飞舞似含羞。

  如何风静处,尽放眼中愁。

  14、《柳》宋代诗人 赵蕃

  松菊犹存岁晚期,

  五株柳树复奚为。

  风流不在春风日,

  要看秋风摇落时。

4.【七言绝句中带“柳”字的诗句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渭城朝雨浥清晨,客舍青青柳色新. 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汉阳江上柳,望客引东枝 倚栏凝望,暗牵愁绪,柳花飞趁东风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盛烟柳满皇都.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暂凭尊酒送无聊,莫损愁眉与细腰,人世死前唯有别, 春风争拟惜长条. 城外看风满酒旗,行人挥袂日西时,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 梦断香销四十年, 沈园柳老不吹绵, 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陆游.沈园) 咏 柳(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秦观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韦庄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 汉阳江上柳,望客引东枝.——李白 倚栏凝望,暗牵愁绪,柳花飞趁东风.——欧阳炯。

5.七言诗句 柳

  天净沙 春

  春山暖日和风,阑杆楼阁帘栊。

  杨柳秋千院中。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柱杖无时夜叩门。

  春日偶成

  云淡风轻过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雨霖铃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方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待与何人说。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城东早春 杨巨源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初春小雨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寒食 韩翎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绝句 僧志南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杜审言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 。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6.带"河畔柳"的七言诗句,主要描写湖面清澈见底,水平如镜,波光

  《 再别康桥》 徐志摩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树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底。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

  杨万里《晓出静慈寺送林子方》春题湖上(唐)白居易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

  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春题湖上白居易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

  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苏轼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秋山杨万里梧叶新黄柿叶红,更兼乌桕与丹枫。只言山色秋萧索,绣出西湖三四峰。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题临安邸林升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望海潮柳永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重湖叠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

  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好事近西湖辛弃疾日日过西湖,冷浸一天寒玉。山色虽言如画,想画时难邈。

  前弦后管夹歌钟,才断又重续。相次藕花开也,几兰舟飞逐。

7.关于“柳”的诗句

  柳,姿态婀娜,摇曳多姿,受到历代文人墨客的青睐,常用来作为抒情言志的对象。唐诗中的咏柳佳作更是不可胜数。其中当数贺知章的《咏柳》诗最为著名: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诗歌一反前人以杨柳的形象形容美人身段苗条的写法,而使杨柳化身为美人“碧玉”而出现,用拟人的手法形象地刻画出杨柳那曼长披拂的枝条、嫩绿的新叶在春风吹拂中的迷人的姿态。

  在唐朝诗人中,对柳最有感情的当数李尚隐了。在他的诗集中,以“柳”为题的多至十几首。《赠柳》诗描绘春柳风姿:

  章台从掩映,郢路更参差。

  见说风流极,来当婀娜时。

  桥回行欲断,堤远意相随。

  忍放花如雪,青楼扑酒旗。

  “掩映”“参差”写柳色或明或暗、柔条垂拂的繁茂景象,“风流”“婀娜”写柳的体态轻盈,花飞似“雪”则把春柳的繁华写到极致。

  而《柳》是写秋日之柳: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写秋柳,又以春柳作比。春日之柳的繁盛,正反衬出秋日之柳的枯凋;春日愈是繁华得意,愈显出秋日之柳的零落憔悴。

  同是咏柳,诗人却表现出截然不同的感情:写春柳,突出其对春柳繁华的欣喜之情、爱惜之情;写秋柳,则表现诗人对秋柳稀疏衰落的悲叹之情。

  咏柳,在唐诗中常被用以赋别。罗隐的《柳》就是运用比兴手法,借助春柳的形象,写暮春晴日长安城外、灞水岸边送别情景的:

  灞岸晴来送别频,相偎相倚不胜春。

  自家飞絮犹无定,争解垂丝绊路人。

  在赋别诗中,诗人一般以折柳相赠惜别。如戴叔伦的《堤上柳》:

  垂柳万条丝,春来织别离。

  行人攀折处,是妾断肠时。

  施肩吾的《折杨柳》:

  伤见路旁杨柳春,一重折尽一重新。

  今年还折去年处,不送去年离别人。

  而雍裕之的《江边柳》则别出新意:

  袅袅古堤边,青青一树烟。

  若为丝不断,留取系郎船。

  诗中女主人公不仅没有折柳赠别,倒希望柳丝绵绵不断,以便把情人的船儿系住,永不分离。

  另外,白居易的《勤政楼西老柳》用简括的笔触勾勒了一幅“临风立马图”,又是诗人的自画像:

  半朽临风树,多情立马人。

  开元一支柳,长庆二年春。

  而唐彦谦的《垂柳》诗又别有寓意:

  绊惹春风别有情,世间谁敢斗轻盈。

  楚王江畔无端种,饿损纤腰学不成。

  这首诗不仅写出垂柳的婀娜多姿,别具柔情,而且联想到楚灵王“爱细腰,宫女多饿死”的故事,托物寄兴,讽刺矛头直指皇帝及其为首的封建官僚集团,于柔情中见犀利,于含蓄中露锋芒,堪称“咏柳”诗一绝。

拓展阅读

  说明:以下内容为本文主关键词的百科内容,一词可能多意,仅作为参考阅读内容,下载的文档不包含此内容。每个关键词后面会随机推荐一个搜索引擎工具,方便用户从多个垂直领域了解更多与本文相似的内容。

  1、贺知章:贺知章(约659年—约744年),字季真,晚年自号“四明狂客”“秘书外监”,越州永兴(今浙江杭州萧山区)人。唐代诗人、书法家。少时以诗文知名。武则天证圣元年(695年)中乙未科状元,授予国子四门博士,迁太常博士。开元中,张说为丽正殿修书使,奏请知章入书院,同撰《六典》及《文纂》。后接太常少卿,迁礼部侍郎,加集贤院学士,改授工部侍郎。俄迁秘书监。他为人旷达不羁,好酒,有“清谈风流”之誉,晚年尤纵。天宝初,请为道士还乡里,诏赐镜湖剡川一曲,御制诗以赠行,皇太子以下咸就执别。建千秋观以隐居其内,未几卒,年八十六。肃宗赠礼部尚书。贺知章与张若虚、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与李白、李适之等谓“饮中八仙”;又与陈子昂、卢藏用、宋之问、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司马承祯等称为“仙宗十友”。其诗文以绝句见长,除祭神乐章、应制诗外,其写景、抒怀之作风格独特,清新潇洒,其中《咏柳》《回乡偶书》等脍炙人口,千古传诵。作品大多散佚,《全唐诗》录...

  2、白居易: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白居易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太子少傅、刑部尚书,封冯翊县侯。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1988年,日本中国文化显彰会为白园捐立石碑,以纪念白居易,碑文用中、日两种文字书写。1995年,4个日本人于此上书“樱献”。白居易画像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年)正月,白居易出生于河南新郑的一个“世敦儒业”的中小官僚家庭。白居易出生之后不久,家乡便发生了战争。藩镇李正己割据河南十余州,战火烧得民不聊生。白居易二岁时,任巩县令的祖父卒于长安,紧接他的祖母又病故。白居易的父亲白季庚先由宋州司户...

  3、七言绝句:七言绝句是汉族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简称七绝,属于近体诗范畴。此体全诗四句,每句七言,在押韵、粘对等方面有严格的格律要求。诗体起源于南朝乐府歌行或北朝乐府民歌,或可追溯到西晋的民谣,定型、成熟于唐代。代表作品有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二首》、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厉声教的《观潮有感》等。七言绝句,是绝句的一种,简称七绝,其起源已不甚清楚。明清人认为七绝起自萧纲、虞世南或是四杰的说法,都是指七言律绝。虽然七绝在其发展过程中,的确以律绝为主,但与五绝一样,古绝之形成还是先于律绝。现代国内外学者一般倾向于以北朝乐府民歌为七言古绝之源。也有学者认为七言古绝的源头应追溯到西晋的民谣。虽然汉魏时已有曹丕《燕歌行》这样成熟的七言歌行,但最早完整的七言四句体的出现,是在西晋的歌谣中。这就是逐句押仄声韵的《豫州耆老为祖逖歌》:“幸哉遗黎免俘虏,三辰既朗遇慈父。玄酒忘劳甘瓠脯,何以咏思歌且舞。”初唐时,七言绝句不仅数量较少,题材...

  4、杨万里: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自号诚斋野客。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文学家、官员,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南宋“中兴四大诗人”。杨万里早年多次拜他人为师。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举进士,授赣州司户参军。历任国子监博、漳州知州、吏部员外郎秘书监等。在朝廷中,杨万里是主战派人物。绍熙元年(1190年),借焕章阁学士,为金国贺正旦使接伴使。后出为江东转运副使、反对以铁钱行于江南诸郡,改知赣州,不赴,乞辞官而归,自此闲居乡里。开禧二年(1206年)卒于家中。谥号文节。杨万里的诗自成一家,独具风格,形成对后世影响颇大的诚斋体。学江西诗派,后学陈师道之五律、王安石之七绝,又学晚唐诗。代表作有《插秧歌》《竹枝词》《小池》《初入淮河四绝句》等。其词清新自然,如其诗。赋有《浯溪赋》《海鱿赋》等。今存诗4200余首。概述图参考资料:宋高宗建炎元年九月二十二日(1127年10月29日...


标签: 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