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长沙》诵读提示
《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于1925年晚秋,32岁时,离开故乡韶山,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感慨万千,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写出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
1925年秋,湖南省长赵恒惕再次通缉毛泽东。毛离开长沙去广州,这首词大概是离长沙时所作。
作品原文
沁园春·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朗读前可先划分节奏,标出停顿、重音和韵脚,再尽可能把自己想像成站在橘子洲头的青年诗人,面对大好秋色,然后吟诵这首词。这就可能更深入地把握这首词的感情基调,理解诗人的情怀,从而更准确地读出这首词的意蕴。
诗词的朗读背诵可以通过抓住关键词语,理清思路的方法,加强记忆。如《沁园春·长沙》中的“立、看、怅、问、忆、记”这些动词具有贯穿全词线索的作用:通“立”“看”等词写出江山的壮丽和万物的自由自在,这些是明写;通过“怅”“问”等词暗写出国内外反动派的飞扬跋扈,广大人民的灾难深重。再由此回忆起曾一起并肩战斗的战友,激起了革命者的历史责任感。抓住这些词语后再背诵全词就容易多了。
拓展阅读
说明:以下内容为本文主关键词的百科内容,一词可能多意,仅作为参考阅读内容,下载的文档不包含此内容。每个关键词后面会随机推荐一个搜索引擎工具,方便用户从多个垂直领域了解更多与本文相似的内容。
1、沁园春:沁园春,词牌名,又名“东仙”“寿星明”“洞庭春色”等。以苏轼词《沁园春·孤馆灯青》为正体,双调一百十四字,前段十三句四平韵,后段十二句五平韵。另有双调一百十六字,前段十三句四平韵,后段十三句六平韵;双调一百十二字,前段十三句四平韵,后段十二句五平韵等变体。代表作有毛泽东《沁园春·雪》等。《沁园春》词牌经考证最早当出现于晚唐。现在传世的最早《沁园春》词当数张先的《沁园春·寄都城赵阅道》词。但张先之词与苏轼《沁园春·孤馆灯青》词相比,尚欠精工。故后人填《沁园春》,多遵苏词。宋人吴曾《能改斋漫录》卷十六:“今世乐府,传《沁园春》词。案《后汉书》:‘窦宪女弟立为皇后,宪恃宫掖声势,遂以县直请夺沁水公主园。’然则沁水园者,公主之园也。故唐人类用之。崔涅《侍宴长宁公主东庄应制》诗云:‘沁园东郭外,襄驾一游盘。’李适《长宁公主东庄侍宴》诗云:‘歌舞平阳地,园亭沁水林。’李义府《长宁公主东庄》诗云:‘平阳馆外有仙家,沁水园中好物华。’”汉代沁水...
2、诵读:诵读,读音sòngdú,汉语词语,意思是指诵读诗文时读出声音来。出自《三国志·吴志·阚泽传》。谈到古文诵读,南宋朱熹的看法是,“要读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清代古文家曾国藩谈到自己的诵读体会时说:“非高声朗读则不能展其雄伟之概,非密咏恬吟则不能探其深远之韵。”文言文字少而意思深,单音而韵味长,需要通过放声诵读,才会记得牢靠,有利于进一步理解。我们以陆游的《示儿》诗为例,做一点指导。首先,了解诗的背景,体会诗人的感情。这是一首绝笔诗,表达了诗人对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偏安江南的悲愤,也表达了诗人对收复中原、统一国家的信念。诗的感情基调沉痛悲愤而又坚定乐观,诵读时要语调凝重,语速缓慢。然后,分清节奏和重音,做好记号。《三国志·吴志·阚泽传》:“﹝泽﹞常为人佣书,以供纸笔,所写既毕,诵读亦遍。”唐韦应物《学仙》诗之二:“仙人变化为白鹿,二弟玩之兄诵读。”...
3、长沙:长沙,别称星城,湖南省辖地级市、省会、特大城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长江中游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长株潭城市群中心城市。截至2021年末,全市下辖6个市辖区、1个县,代管2个县级市,总面积11819平方千米,建成区面积32平方千米,常住总人口93万人。2021年,长沙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亿元。长沙地处中国华中地区、湘江下游、长浏盆地西缘、湖南东部偏北,东邻江西省宜春、萍乡两市,南接株洲、湘潭两市,西连娄底、益阳两市,北抵岳阳、益阳两市。长沙是全国“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中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长江中游城市群和长江经济带重要的节点城市,是综合交通枢纽和国家物流枢纽。长沙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屈贾之乡”、“楚汉名城”、“潇湘洙泗”之称。有马王堆汉墓、四羊方尊、三国吴简、岳麓书院、铜官窑等历史遗迹。凝练出“经世致用、兼收并蓄”的湖湘文化。长沙既是清末维新运动和旧民主主义革命策源地之一,又是新民主主义...
4、风华正茂:向警予扮演者陈星提提(6张)1918年,毛泽东同萧子升、蔡和森、何叔衡等新民学会成员一同来到北京筹备赴法勤工俭学之事。在京期间他结识了新文化运动领袖人物李大钊、陈独秀等人,第一次接触到马克思主义,他的思想进入到一个广阔的新天地。毛泽东放弃赴法留学回到长沙,执教于修业小学。正值“五四”运动爆发,湖南督军张敬尧倒行逆施,暴力镇压爱国民众。毛泽东联络社会各阶层,公开打出“驱张”的旗帜,虽取得了胜利,可是,并未改变军政腐败、官僚混乱、民不聊生的三湘现状。迷惘中的毛泽东离开湖南来到萍乡,深入工人阶级,探寻革命成功之路。新民学会中各种主义交锋,成员间逐渐产生思想裂变。终于,萧子升踏上赴法的轮船,彭煌自杀,毛泽东与何叔衡踏上参加中共“一大”的征途,他们犹如滚滚北去的湘江之水,汇入了改变中国命运的历史洪流。(分集剧情来源)演职员表来源角色介绍来源曲名作曲作词演唱类别风华正茂杜鸣欧阳常林张杰片尾曲矿工歌盛伯骥插曲剧本创作该剧从剧本的第一个字开始,...
5、以天下为己任:【解释】把国家的兴衰治乱作为自己的责任。【用法】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处世。【同韵词】今愁古恨、宅心知训、博学审问、六亲同运、存而不论、见可而进、不依本分、国仇家恨、盈科后进、抉瑕摘衅。【成语出处】《北齐书·崔暹传》:“(崔)暹忧国如家,以天下为己任。”春秋时期,孔子在鲁国政坛受到排挤,只好带领弟子周游列国,在卫国也没得到卫灵公的重视,他努力推销他的仁政,得不到当权者的认同,只好再次启程,在去匡城的途中感慨自己以天下为己任,到了花甲之年还在奔波,没有一个安身之所。1《南史·孔休源传》:“休源风范强正,明练政体,常以天下为己任。”经过这样磨炼成长起来的青年,才会有以天下为己任的抱负。《人民日报》崔久峰:有那么一天,你我都得作亡国奴!我干过革命,我的话不是随便说的!王利发:那么,您就不想想主意,卖卖力气,别叫大家作亡国奴?崔久峰:我年轻的时候,以天下为己任,的确那么想过!现在,我可看透了,中国非亡不可!王利...
标签: 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