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雁的诗句优秀3篇

非凡网 85 0

  大雁是出色的空中旅行家。每当秋冬季节,它们就从老家 西伯利亚一带,成群结队、浩浩荡荡地飞到我国的 南方过冬。第二年春天,它们经过长途旅行,回到西伯利亚产蛋繁殖。这次漂亮的小编为亲带来了3篇含有雁的诗句,在大家参考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牛牛范文给您的好友哦。

带雁的诗句 篇一

  树影分开草店,雁声吹落渔船——宋·陆文圭《题萧照山水》

  待月人相对,惊风雁不齐——唐·马戴《宿崔邵池阳别墅》

  手线征衫尘暗,雁足帛书天阔,恨入短长篇——元·兀颜思忠《水调歌头偕宪掾分司尉邑,偶得友人招隐之》

  迎社促燕心,助风劳雁翼——唐·鲍溶《白露》

  来宾有双雁,峨峨渐江皋——宋·周必大《次韵汤朝美古意二首其一》

  云雁楼前晚,霜花酒里春——唐·崔国辅《九日侍宴应制》

  彼寿而康,雁自能鸣,樗还不材——元·许有壬《沁园春次王仲武为寿韵》

  相思北风恶,归雁落斜行——宋·黄庭坚《奉答谢公静与荣子邕论狄元规孙少述诗长韵》

  故人千里无书到,多少长天旅雁飞——元·张野《秋日有怀(二首)》

  茫茫雁飞迟,飒飒帆度快——明·高启《姑苏杂咏太湖》

  归去晋陵成远别,好凭阳雁望南天——明·林鸿《秋夜浦舍人见宿园亭分得天字》

  任落梅铺缀,雁齿斜桥,裙腰芳草——宋·吕渭老《醉蓬莱·任落梅铺缀》

  又燕入江南,雁归衡岳——宋·俞国宝《瑞鹤仙·春衫和泪着》

  人去歌酒歇,雁来音信稀——宋·曹勋《山居杂诗九十首其一》

  六斋帝子联龙衮,三岛神仙列雁行——明·魏观《大本堂(二首)》

  双凫乘雁常深愧,野马黄牛亦过忧——宋·杜衍《林下书怀》

  欲寄乡园信,黔南断雁飞——明·范汭《平溪》

  行人随旅雁,楚树入湘云——唐·皇甫冉《送柳八员外赴江西》

  春洲有归雁,无那暗魂惊——明·居节《枫桥夜泊》

  雁门消息不归来,又飞回——唐·温庭筠《蕃女怨》

关于雁的诗句 篇二

  春风一夜到衡阳,楚水燕山万里长。——王恭《春雁》

  莫道春来便归去,江南虽好是他乡。——王恭《春雁》

  潇湘何事等闲回,水碧沙明两岸苔。——钱起《归雁》

  二十五弦弹夜月,不胜清怨却飞来。——钱起《归雁》

  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杜牧《早雁》

  人归山郭暗,雁下芦洲白。——韦应物《夕次盱眙县》

  黄河水绕汉宫墙,河上秋风雁几行。——李梦阳《秋望》

  征人去日殷勤嘱,归雁来时数附书。——王维《伊州歌》

  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宋之问《题大庾岭北驿》

  玉珰缄札何由达,万里云罗一雁飞。——李商隐《春雨》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李商隐《霜月》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残萤栖玉露,早雁拂金河。——许浑《早秋三首·其一》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李颀《古从军行》

  雁尽书难寄,愁多梦不成。——沈如筠《闺怨二首·其一》

  记取江湖泊船处,卧闻新雁落寒汀。——陆游《夜泊水村》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赵嘏《长安晚秋》

  萋萋芳草小楼西,云压雁声低。——刘基《眼儿媚·秋思》

  哀蝉无留响,丛雁鸣云霄。——陶渊明《己酉岁九月九日》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刘彻《秋风辞 niubb.net 牛牛范文…》

关于大雁的诗词 篇三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李商隐《霜月》

  江上月明胡雁过,淮南木落楚山多。——刘长卿《江州重别薛六柳八二员外》

  星河秋一雁,砧杵夜千家。——韩翃《酬程延秋夜即事见赠》

  莫道春来便归去,江南虽好是他乡。——王恭《春雁》

  大都秋雁少,只是夜猿多。——高适《送郑侍御谪闽中》

  从此信音稀,岭南无雁飞。——李师中《菩萨蛮·子规啼破城楼月》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潇湘何事等闲回,水碧沙明两岸苔。——钱起《归雁》

  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韦应物《闻雁》

  六六雁行连八九,只待金鸡消息。——施耐庵《念奴娇·天南地北》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杜甫《天末怀李白》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李颀《送魏万之京》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王勃《蜀中九日》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赵嘏《长安晚秋》

  征人去日殷勤嘱,归雁来时数附书。——王维《伊州歌》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去年离别雁初归,今夜裁缝萤已飞。——张纮《闺怨》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杜甫《孤雁》

  早雁忽为双,惊秋风水窗。夜长人自起,星月满空江。——李益《水宿闻雁》

  记取江湖泊船处,卧闻新雁落寒汀。——陆游《夜泊水村》

  含有雁的诗句【优秀3篇】相关语句:

拓展阅读

  说明:以下内容为本文主关键词的百科内容,一词可能多意,仅作为参考阅读内容,下载的文档不包含此内容。每个关键词后面会随机推荐一个搜索引擎工具,方便用户从多个垂直领域了解更多与本文相似的内容。

  1、孟浩然:孟浩然(689年—740年),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孟浩然生于盛唐,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修道归隐终身。曾隐居鹿门山。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开元二十五年(737)张九龄招致幕府,后隐居。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其中虽不无愤世嫉俗之词,而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孟浩然的诗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后人把孟浩然与盛唐另一山水诗人王维并称为“王孟”,有《孟浩然集》三卷传世。永昌元年(689年),孟浩然出生于襄阳城中一个薄有恒产的书香之家。圣历元年(698年),孟浩然与弟弟一起读书学剑。景龙二年(708年),孟浩然20岁,是年前后游鹿门山,作《题鹿门山》诗。诗标志着孟浩然独特的诗风基本形成。景云二年(711年),...

  2、韦应物:韦应物(生卒年不详),字义博,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唐朝官员、诗人,世称“韦苏州”“韦左司”“韦江州”。韦应物出身京兆韦氏逍遥公房,以门荫入仕,起家右千牛备身,出任栎阳县令,迁比部郎中,加朝散大夫。外放治理滁州、江州刺史,检校左司郎中、苏州刺史等职。约贞元七年(791年)初,韦应物在苏州去世。韦应物是山水田园派诗人,他的诗风澄澹精致,诗歌内容丰富,风格独特,影响深远,后人每以王(王维)孟(孟浩然)韦柳(柳宗元)并称。(概述图参考资料:清人绘《历代名臣像解》)开元二十五年(737年),韦应物约生于该年前后。天宝九年(750年),该年前后,韦应物以门荫补右千牛。天宝十年(751年),韦应物在长安以侍卫官为唐玄宗近侍,出入宫闱,扈从游幸。天宝十五年(756年),安史之乱爆发,唐玄宗奔蜀,韦应物流落失职。乾元二年(759年),韦应物生活贫困,开始立志读书,一度在太学读书。广德元年(763年)秋冬间,韦应物任洛阳丞。同年,作《广德...

  3、西伯利亚:西伯利亚(俄语:Сибирь;英语:Siberia)是北亚地区的一片广阔地带,西起乌拉尔山脉,东至杰日尼奥夫角,北临北冰洋,西南抵哈萨克斯坦中北部山地,南至蒙古、外兴安岭,面积约1322万平方千米,方言俄语/阿尔泰语系语言/叶尼塞语系语言。西伯利亚依据地形可分为三部分:西西伯利亚平原、中西伯利亚高原、东西伯利亚山地。西伯利亚此名称可能来自西伯利亚鞑靼语,意思就是“沉睡之地”(SibIr)。西伯利亚鞑靼人以此为国家名称建立西伯利亚汗国,后来被莫斯科大公国征服,西伯利亚此名词进入了俄语。也有说法为“鲜卑利亚”,来自鲜卑。亦有一个解释,西伯利亚被解作昔班的地方,因为他的封地位于西伯利亚。又有一说,沙俄以锡伯族的族名创造北亚的新地名。而在中国古地图上,西伯利亚被称为罗荒野。西伯利亚所蕴藏的资源十分丰富,西西伯利亚平原是俄罗斯的粮仓。西伯利亚(5张)早在石器时代以前,西伯利亚已经有人居住。末次冰期时代气候寒冷,所以当时的水位比较低。现时的...

  4、九月九:重阳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节期在每年农历九月初九日。“九”数在《易经》中为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故曰“重阳”;因日与月皆逢九,故又称为“重九”。九九归真,一元肇始,古人认为九九重阳是吉祥的日子。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拜神祭祖及饮宴祈寿等习俗。传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登高赏秋与感恩敬老是当今重阳节日活动的两大重要主题。重阳节源自天象崇拜,起始于上古,普及于西汉,鼎盛于唐代以后。据现存史料及考证,上古时代有在季秋举行丰收祭天、祭祖的活动;古人在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这是重阳节作为秋季丰收祭祀活动而存在的原始形式。唐代是传统节日习俗揉合定型的重要时期,其主体部分传承至今。重阳节在历史发展演变中杂糅多种民俗为一体,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在民俗观念中“九”在数字中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意,寄托着人们对老人健康长寿的祝福。2006年5月20日,重阳节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5、李商隐: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省沁阳市)人。晚唐著名诗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开成二年(837年),进士及第,起家秘书省校书郎,迁弘农县尉,成为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岳父)幕僚。卷入“牛李党争”的政治旋涡,备受排挤,一生困顿不得志。大中末年,病逝于郑州。李商隐是晚唐乃至整个唐代,为数不多的刻意追求诗美的诗人。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颇高。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以《锦瑟》为代表)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李商隐唐元和十一年(816年),李商隐三岁左右,随父李嗣赴浙。不到十岁,李嗣去世。李商隐只得随母还乡,过着艰苦清贫的生活。在家中李商隐是长子,因此也就同时背负上了撑持门户的责任。李商隐在文章中提到自己在少年时期曾“佣书贩舂”,即为别人抄书挣钱,贴补家用。李商隐“五岁诵经书,七岁弄笔...


标签: 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