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唯美伤感的诗句

非凡网 45 0

  一场寂寞凭谁诉。算前言,总轻负,下面就是有关唯美伤感的诗句,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唯美伤感的诗句篇1:

  倾尽泠水兮接天月’镜花如幻兮空意遥。

  人 生 如 梦. 一 尊 还 酹 江 月

  人生几何、七十者惜、浑浑噩噩、转眼就会终

  人永远看不破的镜花水月,不过我指间烟云 世间千年,如我一瞬。

  如果天堂太拥挤,那我们就一起去地狱猖獗

  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谁 执我之手 消我半世孤独 我 牵尔玉手 收你此生所有

  谁的微笑消失在谁的视线以后谁才懂得幸福?

  谁又可以反抗生命随波逐流的离合

  岁月从指间流淌着,我感觉到自己的星宿从轨迹中缓缓陨落。

  天涯何处无芳草!何必单恋胡琼尹

  万曲不关心,一曲动情夕。

  问卿何事共枕眠、一双鸳鸯、流若两际。

  我把你遗忘在我们曾经相识的地方。

  我不是我 你转身一走苏州里的不是我 。

  我决定不再流泪,就像你决定要离开我一般地坚定。

  我流泪的时候,你也在流泪。我认为你没我孤独。 我微笑的时候,你还在流泪。原来你比我寂寞。

  我是应该和星星一起数着你的心事,还是应该和你一起数着天上的星星。

  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

  夕阳下,童话一般的世界。

  喜欢童话,是因为把它当成了童年。

  弦,思华年。 那些年华,恍然如梦。

  相思休问定何如?情知春去后,管得落花无

  小夕说,她看见明媚的阳光照耀在山上。我只是对着她微笑,没有说我看见整片悲伤的轮廓压在突兀的群山绿影中.

  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心微动奈何情己远.物也非,人也非,事事非,往日不可追

  修短各有期,生死同别离。场此一坯土,泉址会相随。今日我笑伊,他年谁送我。凄凉寿椿楼,证得涅盘果。

  嫣然一笑、不饮三杯、怎知伊那桃李兮!

  亦如,流水,一去不返。不泣离别,不诉终殇。

  有些话,你想说自然会说,不想说,听到的也只是假话。

  语已多,情未了。回首犹重道: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

  缘来缘去缘如水,情散情聚情何归.

  缘已逝而情难止,生有崖而思无尽.

唯美伤感的诗句篇2:

  1、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曹雪芹<红楼梦引子>

  2、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晏殊<玉楼春>

  3、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柳永<雨霖铃>

  4、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苏武<结发为夫妻>

  5、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徐再思<折桂令>

  6、门外若无南北路,人间应免别离愁。——杜牧<赠别>

  7、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元好问<摸鱼儿二首其一>

  8、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李煜<相见欢>

  9、尊前拟把归期说,未语春容先惨咽。——欧阳修<玉楼春>

  10、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11、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辛弃疾<鹧鸪天>

  12、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鱼玄机<江陵愁望有寄>

  13、思君如明烛,煎心且衔泪。——陈叔达<自君之出矣>

  14、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王维<杂诗三首>

  15、他生莫作有情痴,人间无地着相思。——况周颐<减字浣溪沙>

  16、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晏几道<鹧鸪天三首其一>

  17、嗟余只影系人间,如何同生不同死?——陈衡恪<题春绮遗像>

  18、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李之仪<卜算子>

  19、妾似胥山长在眼,郎如石佛本无心。——朱彝尊<鸳鸯湖棹歌>

  20、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21、休言半纸无多重,万斛离愁尽耐担。——陈蓬姐<寄外二首其二>

  22、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辛弃疾<摸鱼儿>

  23、相思树底说相思,思郎恨郎郎不知。——梁启超<台湾竹枝词>

  24、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楚辞九歌<少司命>

  25、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张先<千秋岁>

  26、泪纵能乾终有迹,语多难寄反无词。——陈端生<寄外>

  27、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李商隐<锦瑟>

  28、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陇西行>

  29、一场寂寞凭谁诉。算前言,总轻负。——柳永<昼夜乐>

  30、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凤栖梧>

  31、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刘禹锡<竹枝词四首其二>

  32、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赵瑕<江楼感怀>

  33、兽炉沈水烟,翠沼残花片,一行行写入相思传。——张可久<塞鸿秋>

  34、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横塘路>

拓展阅读

  说明:以下内容为本文主关键词的百科内容,一词可能多意,仅作为参考阅读内容,下载的文档不包含此内容。每个关键词后面会随机推荐一个搜索引擎工具,方便用户从多个垂直领域了解更多与本文相似的内容。

  1、鹧鸪天:鹧鸪天,词牌名,又名“思佳客”“思越人”“醉梅花”“半死梧”“剪朝霞”等。定格为晏几道《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此调双调五十五字,前段四句三平韵,后段五句三平韵。代表作有苏轼《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等。《乐章集》注“正平调”,《太和正音谱》注“大石调”,蒋氏《丸宫谱目》入仙吕引子。赵令畤词名“思越人”,李元膺词名“思佳客”。贺铸词有“剪刻朝霞钉露盘”句,名“剪朝霞”,又有“梧桐半死清霜后”句,名“半死桐”。韩淲词有“只唱鹂歌一叠休”句,名“骊歌一叠”。卢祖皋词有“人醉梅花卧未醒”句,名“醉梅花”。唐人郑嵎诗“春游鸡鹿塞,家在鹧鸪天”,调名取此。鹧鸪,鸟名,形似母鸡,头如鹑,胸前有白圆点如珍珠,背毛有紫赤浪纹。俗象其鸣声曰“行不得也哥哥”。此调为北宋初年新声,始词为夏竦所作。柳永词属正平调。此调仅此一体,无别体。北曲用作小令,或用于套曲。南曲列为“引子”,多用于传奇剧的结尾处。宋人作者极众,题材亦极广。晏几道十九首,其中名篇颇...

  2、有关:有关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有关系;关涉,涉及。词目:有关拼音:yǒuguān解释:有关系;关涉,涉及同这个问题有关的事实有关系。茅盾《一个女性》七:“她又深信自己过去的种种似乎都和张彦英直接间接有关。这便是所谓命运罢!”《人民日报》22:“同时讨论研究了一批严重违纪和搞不正之风的事件和案件,并提出意见,由省委和有关部门进行严肃处理。”关涉,涉及。《花城》1981年第2期:“﹝苏永舜﹞接着便和容志行一起研究有关战术上的问题。”本词条未授权duplicate自41021653...

  3、唯美:唯美主义(aestheticism)主张艺术哲学应独立于所有哲学之外,艺术只能以艺术自身的标准来评判。唯美主义运动中的作家和艺术家认为:艺术的使命在于为人类提供感观上的愉悦,而非传递某种道德或情感上的信息。因此,唯美主义者们拒绝接受约翰·罗斯金和马修·阿诺德提出的“艺术是承载道德的实用之物”的功利主义观点。相反,唯美主义者认为艺术不应具有任何说教的因素,而是追求单纯的美感。他们追求艺术的“美”,认为“美”才是艺术的本质,并且主张生活应该模仿艺术。日本唯美主义代表作:《春琴抄》唯美主义运动(Aestheticmovement)是于19世纪后期出现于英国艺术和文学领域中的一场组织松散的运动。通常,人们认为唯美主义和彼时发生在法国的象征主义或颓废主义运动同属一脉,是这场国际性文艺运动在英国的分支。这场运动是反维多利亚风格风潮的一部分,具有后浪漫主义的特征。它发生于维多利亚时代晚期,大致从1868年延续至1901年,通常学术界认为唯美主..

  4、伤感:伤感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shānggǎn,指人的一种感情思绪,通常当人受到打击或者遇到很难过的事时容易产生这种感觉。因感触而悲伤唐冯贽《南部烟花记·色如桃花》指因感触而悲伤。唐冯贽《南部烟花记·色如桃花》:“侯夫人一日自经於栋下,臂悬锦囊,中有文,左右取以进,帝反覆伤感。”宋柳永《满江红》词:“添伤感,将何计。空只恁,厌厌地。无人处思量,几度垂泪。”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九十八回:曹真闻知,伤感不已,因此忧成疾病,遂回洛阳。4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灌园叟晚逢仙女》:“秋公见牡丹、茂盛如初,伤感不已。”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六回:“‘你今儿不叫我进来,难道明儿就不见面了。’﹝黛玉﹞越想越伤感起来。”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七回:且说宝玉送了黛玉回来,想著黛玉的孤苦,不免也替他伤感起来。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十八回:凤姐恐怕老人家伤感太过,明仗着宝玉心中不甚明白,便偷偷的使人来撒个谎儿巴金《家》十五:“我想了...

  5、辛弃疾: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中年后别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人。南宋官员、将领、文学家,豪放派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出生时山东已为金人所占,早年与党怀英齐名北方,号称“辛党”。青年时参与耿京起义,擒杀叛徒张安国,回归南宋,献《美芹十论》《九议》等,条陈战守之策。先后在江西、湖南、福建等地为守臣,平定荆南茶商赖文政起事,又力排众议,创制飞虎军,以稳定湖湘地区。由于他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故而屡遭劾奏,数次起落,最终退隐山居。开禧北伐前后,宰臣韩侂胄接连起用辛弃疾知绍兴、镇江二府,并征他入朝任枢密都承旨等官,均遭辞免。开禧三年(1207年),辛弃疾抱憾病逝,享年六十八岁。宋恭帝时获赠少师,谥号“忠敏”。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壮志难酬。但他始终没有动摇恢复中原的信念,而是把满腔激情和对...


标签: 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