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老爱幼的诗句古诗

非凡网 251 0

1、无父无君,是禽兽也。

  ——孟子《孟子·滕文公下》译文:眼中没有父母、目无君上的人,犹如畜生豺狼。2、惟孝顺父母,可以解忧。

  ——战国孟子《孟子·万章章句上·第一节》释义:只有孝顺父母,才可以排解忧愁。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对父母孝顺,父母喜从心生,身体健康,就是我们的福。

  3、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游子吟》译文:慈爱的母亲用手中的丝线,为游子缝制身上的衣服。

  游子通常是指远走他乡的孩子,不管年龄大小,儿女在母亲的眼中永远都是孩子。4、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祖孙两人,更相为命。——西晋李密《陈情表》 译文:臣下我如果没有祖母,是活不到今天的,祖母如果没有我的照料,也无法度过她的余生。

  我们祖孙二人,互相依靠,相濡以沫。5、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战国)孟子《孟子·梁惠王上》译文: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孝悌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 头发花白的老人不会在路上背着或者顶着东西了。

  意思是,年轻人知道敬老,都来代劳了。6、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战国)孔子《孝经•三才》译文:孝道犹如天上日月星辰的运行,地上万物的自然生长,天经地义,是人类最为根本首要的品行。尽孝是为人子女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判断一个人本性善恶的最基本一个品行。

2.尊老爱幼的古诗

  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子孝父心宽。——陈元靓

  2、要知亲恩,看你儿郎;要求子顺,先孝爹娘。——《四言》

  3、幸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礼记》

  4、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孟子

  5、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论语·为政第二》

  6、将出牵衣送,未归倚阁望。——黄遵宪

  7、游子吟

  孟郊

  慈 母 手 中 线,

  游 子 身 上 衣。

  临 行 密 密 缝,

  意 恐 迟 迟 归。

  谁 言 寸 草 心,

  报 得 三 春 晖。

  8、子曰:孝,天之经,地之义,民之行也。——康熙

  9、挟泰山以超北海,此不能也,非不为也;为老人折枝,是不为也,非不能也。——庄子

  10、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祖孙两人,更相为命。——李密

  11、将出牵衣送,未归倚阁望。——黄遵宪

  1、译:在赡养孝敬自己的长辈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亲缘关系的老人。在抚养教育自己的小辈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小孩。

  注释

  寸草:比喻非常微小。

  三春晖:三春,指春天的孟春、仲春、季春;晖,阳光;形容母爱如春天和煦的阳光。

  2、译文

  慈祥的母亲手里把着针线。 为将远游的孩子赶制新衣。

  临行她忙着缝得严严实实, 是耽心孩子此去难得回归。

  谁能说象小草的那点孝心, 可报答春晖般的慈母恩惠?

  3、译文

  总是明日又明日,明日是何等的多啊!如果天天等待明天,那么只会空度时光,永远一事无成。世上的人都受“待明日”的害处,明日是无穷无尽的,但人却越来越老。从早到晚,一天天就像这滚滚东流水一样,飞逝而去,从古至今的漫长岁月,就是随着落日西下,慢慢过去。百年来的明日能有多少呢?请诸位听听我的《明日歌》。

  相似词语:骨肉至亲 骨肉相连 恩重如山 返哺之恩 尊老爱幼 百善孝为先 寸草春晖

  4、译文

  花草树木知道春天即将归去,都想留住春天的脚步,纷纷争奇斗艳。就连那没有美丽颜色的杨花和榆钱也不甘寂寞,随风起舞,化作漫天飞雪。

3.关于“尊老爱幼”的整首古诗有哪些

  1、《别老母》清代:黄景仁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

  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2、《母别子》唐代:白居易

  母别子,子别母,白日无光哭声苦。

  关西骠骑大将军,去年破虏新策勋。

  敕赐金钱二百万,洛阳迎得如花人。

  新人迎来旧人弃,掌上莲花眼中刺。

  迎新弃旧未足悲,悲在君家留两儿。

  一始扶行一初坐,坐啼行哭牵人衣。

  以汝夫妇新燕婉,使我母子生别离。

  不如林中乌与鹊,母不失雏雄伴雌。

  应似园中桃李树,花落随风子在枝。

  新人新人听我语,洛阳无限红楼女。

  但愿将军重立功,更有新人胜于汝。

  3、《思母》宋代:与恭

  霜殒芦花泪湿衣,白头无复倚柴扉。

  去年五月黄梅雨,曾典袈裟籴米归。

  4、《牧童诗》宋代:黄庭坚

  骑牛远远过前村,短笛横吹隔陇闻。

  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5、《幼女词》唐代:施肩吾

  幼女才六岁,未知巧与拙。

  向夜在堂前,学人拜新月。

4.关于尊老爱幼的古诗

  1、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孟子《孟子·滕文公下》

  译文:眼中没有父母、目无君上的人,犹如畜生豺狼。

  2、惟孝顺父母,可以解忧。——战国孟子《孟子·万章章句上·第一节》

  释义:只有孝顺父母,才可以排解忧愁。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对父母孝顺,父母喜从心生,身体健康,就是我们的福。

  3、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游子吟》

  译文:慈爱的母亲用手中的丝线,为游子缝制身上的衣服。游子通常是指远走他乡的孩子,不管年龄大小,儿女在母亲的眼中永远都是孩子。

  4、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祖孙两人,更相为命。——西晋李密《陈情表》

  译文:臣下我如果没有祖母,是活不到今天的,祖母如果没有我的照料,也无法度过她的余生。我们祖孙二人,互相依靠,相濡以沫。

  5、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战国)孟子《孟子·梁惠王上》

  译文: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孝悌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 头发花白的老人不会在路上背着或者顶着东西了。意思是,年轻人知道敬老,都来代劳了。

  6、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战国)孔子《孝经•三才》

  译文:孝道犹如天上日月星辰的运行,地上万物的自然生长,天经地义,是人类最为根本首要的品行。尽孝是为人子女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判断一个人本性善恶的最基本一个品行。

5.尊老爱老的古诗

  尊老爱老古诗:

  《九日齐山登高》唐 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作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九月十日即事》唐 李白

  昨日登高罢,今朝再举觞。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唐 卢照邻

  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望积风烟。

  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

  《蜀中九日》唐 王勃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九日作》唐 王缙

  莫将边地比京都,八月严霜草已枯。

  今日登高樽酒里,不知能有菊花无。

  《九日》唐 杨衡

  黄花紫菊傍篱落,摘菊泛酒爱芳新。

  不堪今日望乡意,强插茱萸随众人。

  《奉和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得枝字》唐 韦安石

  重九开秋节,得一动宸仪。

  金风飘菊蕊,玉露泣萸枝。

  睿览八紘外,天文七曜披。

  临深应在即,居高岂忘危。

  尊老爱老古诗句:

  1.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祖孙两人,更相为命。(李密)

  2.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

  3.将出牵衣送,未归倚阁望。(黄遵宪)

  4.子孝父心宽。(陈元靓)

  5.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孟子)

  6. 子曰:孝,天之经,地之义,民之行也。

  7.人,更相为命 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养

  8.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9、挟泰山以超北海,此不能也,非不为也;为老人折枝,是不为也,非不能也。(庄子)

  以上供参考。

6.关于尊老爱幼的诗句有哪些

  1.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游子吟》

  译文:慈爱的母亲用手中的丝线,为游子缝制身上的衣服。游子通常是指远走他乡的孩子,不管年龄大小,儿女在母亲的眼中永远都是孩子。

  2.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战国)孟子《孟子·梁惠王上》

  译文:在赡养孝敬自己的长辈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亲缘关系的老人。在抚养教育自己的小辈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小孩。

  3. 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战国)孟子《孟子·梁惠王上》

  赏析:要一个人把 泰山夹在胳膊下跳过 渤海,这人告诉人说:‘我做不到。’这是真的做不到。要一个人为老年人揉揉胳膊这人告诉人说:‘我做不到。’这是不愿意做,而不是做不到。大王您没有做到用道德来统一天下,不是属于把 泰山夹在胳膊下跳过渤海的一类,而是属于为老年人揉揉 胳膊的一类。 尊敬自己的老人,进而推广到尊敬别人家的老人;爱护自己的孩子,进而推广到爱护别人家的孩子。

  4.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游子吟》

  译文:谁能说像萱草的那点孝心,可报答春晖般的慈母恩惠。

  5.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近代)鲁迅《答客诮》

  赏析:这首诗,不仅是鲁迅回答别人对他爱孩子的讥讽,表现他对孩子深厚的感情,而且应该看做鲁迅对革命后代的殷切期望。“知否兴风狂啸者,回眸时看小於菟”,正是希望革命后代也能如自己那样勇猛,那样“兴风狂啸”,像一只小老虎。

  6.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战国)孟子《孟子·梁惠王上》

  译文: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孝悌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 头发花白的老人不会在路上背着或者顶着东西了。意思是,年轻人知道敬老,都来代劳了。

  7. 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战国)孔子《孝经•三才》

  译文:孝道犹如天上日月星辰的运行,地上万物的自然生长,天经地义,是人类最为根本首要的品行。尽孝是为人子女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判断一个人本性善恶的最基本一个品行。

  8. 子孝父心宽。——(明朝)冯梦龙《名贤集》

  译文:儿子孝顺,老爸才能心宽。

  9. 陈遗至孝。母好食铛底焦饭,遗作郡主簿,恒装一囊,每煮食,辄贮收焦饭,归以遗母。——(南北朝)刘义庆《陈遗至孝》

  译文:陈遗极孝顺。他母亲喜欢吃锅底的焦饭。陈遗担任主簿时,总是收拾好一个口袋,每次煮饭,就把锅底的焦饭(锅巴)储存起来,等到回到家里,就带给母亲。

  10. 君子曰:“颍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先秦)左丘明《郑伯克段于鄢》

  译文:君子说:“颍考叔是位真正的孝子,他不仅孝顺自己的母亲,而且把这种孝心推广到郑伯身上。《诗经·大雅·既醉》篇说:“孝子不断地推行孝道,永远能感化你的同类。”大概就是对颍考叔这类纯孝而说的吧?”

拓展阅读

  说明:以下内容为本文主关键词的百科内容,一词可能多意,仅作为参考阅读内容,下载的文档不包含此内容。每个关键词后面会随机推荐一个搜索引擎工具,方便用户从多个垂直领域了解更多与本文相似的内容。

  1、尊老爱幼:尊老爱幼,汉语成语,拼音是zūnlǎoàiyòu,尊敬长辈,爱护晚辈,形容人的品德良好。尊老爱幼是中国的传统美德。尊敬长辈,爱护幼小。“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孟子的这段教导的意思尊老爱幼是我国优良的道德传统的精华。尊老爱幼是人类敬重自己的表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儿童时代,每个人也都有老的一天。一代代人由小孩到老人,不管是处于盛唐还是当今社会,有一点却是共同的,那就是弘扬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尊老爱幼起始于原始社会,当时生产力低下,在氏族公社的内部为了人类的繁衍和文明的延续,对丧失劳动能力的老人和尚无劳动与生活能力的小孩都一样分配劳动果实,实行义务抚养。由此逐渐形成的这种朴素的道德观念,被继承下来。从原始的社会,就已有了尊老爱幼的思想,这使人听起来感到非常的高兴,从中也可看出人性的善良。“尊老爱幼”有着她经久不衰的生命力。这项传统美德一定会被我们永远的继承下去。1986年,根据中国老龄问题全国委员会的...

  2、孝顺父母:《孝顺父母》是亚洲爱心大使李扬光演唱的一首歌曲,2016年4月发行。歌名:孝顺父母演唱:李扬光作词:李扬光作曲:李扬光发行:凤凰涅盘孝顺父母身体健康孝顺父母家庭和谐孝顺父母国泰民安孝顺父母世界太平孝顺父母出入平安孝顺父母生意兴隆孝顺父母财源广进孝顺父母万事如意孝顺父母工作顺利孝顺父母事业兴旺孝顺父母学业有成孝顺父母官运亨通孝顺父母福禄双全孝顺父母合家欢乐孝顺父母人缘兴旺孝顺父母人丁兴旺孝顺父母积德行善孝顺父母婚姻美满孝顺父母孩子吉祥孝顺父母父慈子孝孝顺父母社会和谐孝顺父母天下太平孝顺父母阖家欢乐孝顺父母事事顺心孝顺父母人见人爱孝顺父母聪明可爱孝顺父母英俊潇洒孝顺父母诚实守信孝顺父母遵纪守法孝顺父母尊老爱幼孝顺父母爱岗敬业孝顺父母富贵三代诸事不顺因不孝孝能感动地和天积德行善也是孝孝亲家风代代传...

  3、古诗:古体诗是诗歌体裁。从诗句的字数看,有所谓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和杂言诗等形式。四言是四个字一句,五言是五个字一句,七言是七个字一句。唐代以后,称为近体诗,所以通常只分五言、七言两类。五言古体诗简称五古;七言古体诗简称七古,而三五七言兼用者,一般也算七古。古体诗是与近体诗相对而言的诗体。近体诗形成前,各种汉族诗歌体裁。也称古诗、古风,有“歌”、“行”、“吟”三种载体。四言诗,在近体诗中已经不存在了,虽不加“古”字,但不言而喻,就知道是古体诗。《诗经》中收集的上古诗歌以四言诗为主。两汉、魏、晋仍有人写四言诗,曹操的《观沧海》、陶渊明的《停云》都是四言诗的典型例子。五言和七言古体诗作较多,简称五古、七古。五古最早产生于汉代。《古诗十九首》都是五言古诗。汉代以后,写五言古诗的人很多。南北朝时的诗大都是五言的,唐代及其以后的古体诗中五言的也较多。而七古的产生可能早于五古。但在唐代以前不如五古多见。到了唐代,七古大量地出现,唐人又称七古为长...

  4、游子吟:《游子吟》是一部由里程所著的书籍,校园书房出版社出版发行。作者:里程出版社:校园书房出版社副标题:永恒在召唤原作名:SongofaWanderer--BeckonedByEternity出版年:2000页数:245装帧:平装ISBN:9781882324194近些年来,一批又一批中国学生、学者赴美求学、深造,有机会接触基督教。他们聪慧、勤奋,富于进取。不少人开始翻阅《圣经》,步入教堂。然而,"神六日内创造天地万物","童女生子","死人复活"象一盆盆冷水劈头盖脑浇来。他们或满心疑狐,或面露轻讽。唯物主义、科学至上和世俗骄傲横卧在神与人之间。他们虽仍偶尔参加教会一些活动,寻求的心门却渐渐关闭了。我理解他们的挣扎,因为我曾经历过。同时,我坚信基督教信仰与科学、理性没有根本冲突。1992年起,我在教会开办慕道班,按《圣经》的观点,从科学和理性的角度探讨基督教的基本信仰,并到其他教会参与布道事工,使不少人得到帮助。为和更多人分享,在众教...


标签: 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