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爬山的古诗词
游山玩水是古人的娱乐方式,他们呀把自己的情况寄托于山水之间,下面一起去看看小编整理的描写爬山的`古诗词吧!
一、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夏完淳《别云间》
二、举觞酹巢由,洗耳何独清。——李白《山人劝酒》
三、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李白《独坐敬亭山》
四、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夏日绝句》
五、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李白《独坐敬亭山》
六、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渊明《归园田居》
七、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八、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贾岛《寻隐者不遇》
九、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李白《渡荆门送别》
十、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白朴《天净沙·秋》
十一、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杜牧《山行》
十二、江山如画,望中烟树历历。——苏轼《念奴娇·中秋》
十三、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雷震《村晚》
十四、山深失小寺,湖尽得孤亭。——唐庚《栖禅暮归书所见》
十五、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杜牧《金谷园》
十六、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杨万里《小池》
十七、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张旭《桃花溪》
十八、探讨意未穷,回艇夕阳晚。——孟浩然《登鹿门山怀古》
十九、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
二十、山长水阔知何处。——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二十一、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二十二、阮籍推名饮,清风坐竹林。——孟浩然《听郑五愔弹琴》
二十三、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尘。——白居易《山泉煎茶有怀》
二十四、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柳宗元《渔翁》
二十五、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二十六、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二十七、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李白《望天门山》
二十八、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二十九、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刘禹锡《竹枝词》
三十、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
三十一、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许浑《谢亭送别》
三十二、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三十三、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鲍照《拟行路难·其四》
三十四、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李白《早发白帝城》
三十五、山云吞吐翠微中,淡绿深青一万重。——元好问《台山杂咏》
三十六、非鬼亦非仙,一曲桃花水。——辛弃疾《生查子·独游雨岩》
三十七、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李贺《雁门太守行》
三十八、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三十九、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韦应物《淮上喜会梁川故人》
四十、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
四十一、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陈与义《登岳阳楼》
四十二、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四十三、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李白《金陵酒肆留别》
四十四、爱向竹栏骑竹马,懒于金地聚金沙。——金地藏《送童子下山》
四十五、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四十六、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四十七、春未来时,酒携不到千岩路。——吴文英《点绛唇·越山见梅》
四十八、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四十九、剩向空山餐秀色,为渠着句清新。——辛弃疾《临江仙·探梅》
五十、云白山青万余里,愁看直北是长安。——杜甫《小寒食舟中作》
五十一、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李之仪《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五十二、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杜甫《小寒食舟中作》
五十三、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五十四、儿女不知来避地,强言风物胜江南。——吕本中《连州阳山归路》
五十五、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五十六、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李煜《乌夜啼·昨夜风兼雨》
五十七、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
五十八、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五十九、伊川桃李正芳新,寒食山中酒复春。——宋之问《寒食还陆浑别业》
六十、泰山不要欺毫末,颜子无心羡老彭。——白居易《放言五首·其五》
六十一、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鱼玄机《江陵愁望寄子安》
六十二、且莫思身外,长近尊前。——周邦彦《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
拓展阅读
说明:以下内容为本文主关键词的百科内容,一词可能多意,仅作为参考阅读内容,下载的文档不包含此内容。每个关键词后面会随机推荐一个搜索引擎工具,方便用户从多个垂直领域了解更多与本文相似的内容。
1、孟浩然:孟浩然(689年—740年),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孟浩然生于盛唐,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修道归隐终身。曾隐居鹿门山。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开元二十五年(737)张九龄招致幕府,后隐居。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其中虽不无愤世嫉俗之词,而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孟浩然的诗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后人把孟浩然与盛唐另一山水诗人王维并称为“王孟”,有《孟浩然集》三卷传世。永昌元年(689年),孟浩然出生于襄阳城中一个薄有恒产的书香之家。圣历元年(698年),孟浩然与弟弟一起读书学剑。景龙二年(708年),孟浩然20岁,是年前后游鹿门山,作《题鹿门山》诗。诗标志着孟浩然独特的诗风基本形成。景云二年(711年),...
2、辛弃疾: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中年后别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人。南宋官员、将领、文学家,豪放派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出生时山东已为金人所占,早年与党怀英齐名北方,号称“辛党”。青年时参与耿京起义,擒杀叛徒张安国,回归南宋,献《美芹十论》《九议》等,条陈战守之策。先后在江西、湖南、福建等地为守臣,平定荆南茶商赖文政起事,又力排众议,创制飞虎军,以稳定湖湘地区。由于他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故而屡遭劾奏,数次起落,最终退隐山居。开禧北伐前后,宰臣韩侂胄接连起用辛弃疾知绍兴、镇江二府,并征他入朝任枢密都承旨等官,均遭辞免。开禧三年(1207年),辛弃疾抱憾病逝,享年六十八岁。宋恭帝时获赠少师,谥号“忠敏”。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壮志难酬。但他始终没有动摇恢复中原的信念,而是把满腔激情和对...
3、王之涣:王之涣(688年—742年),字季淩(一作季凌,一作季陵),祖籍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唐朝诗人。王之涣幼年聪颖,弱冠能文。慷慨有大略,倜傥有异才。以门荫入仕,授衡水主簿,在任上娶衡水县令李涤第三女为妻。后受人诬谤,拂衣去官。天宝元年(742年),补文安县尉,清白处世,理政公平。卒于文安任上,时年五十五岁。归葬洛阳县北邙山祖坟。王之涣精于文章,善于写诗,多被引为歌词。尤善五言诗,以描写边塞风光为胜,代表作有《登鹳雀楼》《凉州词二首》等。(概述图取自山西永济鹳雀楼王之涣铜像)王之涣像(3张)王之涣在《旧唐书》《新唐书》均无传,《唐才子传》所记也甚简,说王之涣为蓟门人。唐人靳能所作《唐故文安郡文安县太原王府君墓志铭并序》记载,王之涣“本家晋阳,宦徙绛郡”,则晋阳(今山西太原)为其原籍,祖上做官时移居绛州(今山西新绛)。根据墓志铭推之可知王之涣生于武则天垂拱四年(688年),兄弟四人,他行次居末。当时太原王家为名门望族。王之涣的五世祖...
4、白居易: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白居易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太子少傅、刑部尚书,封冯翊县侯。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1988年,日本中国文化显彰会为白园捐立石碑,以纪念白居易,碑文用中、日两种文字书写。1995年,4个日本人于此上书“樱献”。白居易画像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年)正月,白居易出生于河南新郑的一个“世敦儒业”的中小官僚家庭。白居易出生之后不久,家乡便发生了战争。藩镇李正己割据河南十余州,战火烧得民不聊生。白居易二岁时,任巩县令的祖父卒于长安,紧接他的祖母又病故。白居易的父亲白季庚先由宋州司户...
标签: 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