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圣节的诗歌《万圣节》
《万圣节》
作者:浅蓝向日葵
是先有游戏创造了恶魔?
还是有了恶魔才产生了游戏?
这是一个有趣且沉重的话题。
当神秘的暗夜降临,
恶魔们在幽黑的角落里窃喜,
因为有了游戏的荒谬规律,
它们一个个变的肆意无忌。
为了满足自私阴险的心理,
可以将同类随心侮辱诈欺,
为了将万能的金钱更多获取,
不惜使无数同类无立锥之地。
当午夜盛宴的高潮来到,
在面具下含笑观赏着弱者自焚的乐趣。
节日使虚幻和现实交织在一起,
鬼怪嗜血的贪欲已压倒贫弱生存的权利。
当第一缕曙光出现在天际,
我并未看到恶魔们应有的结局,
清晨如往日一般毫无生机,
恶魔怪诞的恶作剧似乎不留痕迹。
《万圣节》
夜晚已经降临,
四周只有微弱的灯光。
恐怖的音乐一遍遍响着,
说不定——随时有“鬼”突然冒出来,
让人惊叫连连。
——这是“鬼”们最爱的音乐,
小孩子就是“鬼”的扮演者。
“小鬼”们可都是大馋猫,
吵着让“鬼妈妈”要吃糖。
这是一个黑色流淌的节日,
南瓜和骷髅的面具大行其道,
谁面目狰狞谁就是赢家。
我们就想让鬼都害怕!
哈哈,我们都喜欢这个搞怪的节日,
让学习的压力都见鬼去!
但我们知道有所节制,
争取不把心脏有病的人吓昏!
拓展阅读
说明:以下内容为本文主关键词的百科内容,一词可能多意,仅作为参考阅读内容,下载的文档不包含此内容。每个关键词后面会随机推荐一个搜索引擎工具,方便用户从多个垂直领域了解更多与本文相似的内容。
1、诗歌:诗歌,是一种抒情言志的文学体裁。是用高度凝练的语言,生动形象地表达作者丰富情感,集中反映社会生活并具有一定节奏和韵律的文学体裁。《毛诗·大序》记载:“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南宋严羽《沧浪诗话》云:“诗者,吟咏性情也”。只有一种用言语表达的艺术就是诗歌。汉族古代不合乐的称为诗,合乐的称为歌,现代一般统称为诗歌。它按照一定的音节、韵律的要求,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的精神世界。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相传为孔子所整理,关于这个问题学术界尚有争论。汉族诗歌历经汉魏六朝乐府、唐诗、宋词、元曲之发展。汉荀悦《汉纪·惠帝纪》作“诗謌”。唐朝韩愈《郓州溪堂诗》序:“虽然,斯堂之作,意其有谓,而喑无诗歌,是不考引公德而接邦人於道也。”明王鏊《震泽长语·官制》:“唐宋翰林,极为深严之地,见於诗歌者多矣。”鲁迅《书信集·致窦隐夫》:“诗歌虽有眼看的和嘴唱的两种,也究以后一种为好。”孔羽《睢县文史资料·袁氏陆园...
2、面目狰狞:面目狰狞,汉语成语,拼音是miànmùzhēngníng,意思是形容面目凶狠可怕;亦作“面貌狰狞”、“狰狞面目”。出自《九命奇冤》。狰狞:面目凶恶。清·吴趼人《九命奇冤》第13回试喇:“另外还有两人……都是身材达祖龙骄健,狼重凳面目狰狞捉宙档。”作宾语、定语;用于人的外貌道厦糠己。示例做一个名人也是有很大的危险的,孩采料探旋子,可怕的敌人不一定是面目狰狞的。★傅雷《傅雷家书·1955年4月欠姜询21日夜》...
3、万圣节:万圣节,在每年的11月1日,是西方的传统节日;而万圣节前夜的10月31日是这个节日最热闹的时刻。在中文里,常常把万圣节前夜(Halloween)讹译为万圣节(AllSaints'Day)。为庆祝万圣节的来临,小孩会装扮成各种可爱的鬼怪向逐家逐户地敲门,要求获得糖果,否则就会捣蛋。而同时传说这一晚,各种鬼怪也会装扮成小孩混入群众之中一起庆祝万圣节的来临,而人类为了让鬼怪更融洽才装扮成各种鬼怪。万圣节服装万圣节英语是AllSaintsDay,天主教和东正教节日之一,是西方国家的传统节日。华语地区常将万圣夜误称为万圣节。“Hallow”来源于中古英语halwen,与holy词源很接近,在苏格兰和加拿大的某些区域,万圣节仍然被称为“AllHallowMas”。那一天,要举行的弥撒仪式(Mass)是庆祝在天的全体圣人(Hallow)。现在社会上为了商业利益或其他目的,在10月31日夜里组织各种充满妖魔鬼怪的活动,完全背离了万圣节的神圣意义...
标签: 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