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念奴娇赤壁怀古》获奖教案

非凡网 38 0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苏轼的生平和思想,了解词的写作背景。

  2、引导学生初步掌握赏析诗词的基本步骤和方法,提高学生理解和鉴赏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学生通过阅读学习,理解词中写景、咏史、抒情融为一体的写作手法。 2、通过教师点拨,学生自主探索,掌握并学习烘托和映衬的表达技巧。 3、多角色、多种形式的朗诵这首词,以达到熟读成诵。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苏轼豪放的词风,体会作者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与壮志未酬的苦闷,学习他的旷达胸襟和进取精神。 教学重点:

  1、了解豪放派宋词的特点,提高古典诗词阅读鉴赏能力。

  2、学生通过阅读学习,理解词中写景、咏史、抒情融为一体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

  感受苏轼豪放的词风,体会作者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与壮志未酬的苦闷,学习他的旷达胸襟和进取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古代许多文人,每见名山大川,必有所感怀。如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范仲淹临洞庭忧苍生,柳宗元游西山而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他们心为山动,情为水发,锦文华章喷薄而出,留下许多千古绝唱。今天,我们就通过品味苏轼的一首《念奴娇·赤壁怀古》来领略东坡居士的人生境界。

  二、词

  复习有关“词”的文体常识,说说你对古代“词”这一文体的了解。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

  1、衍生于诗,独立于“词” 2、词,于我国宋代形成颠峰

  3、词有“词牌”,就是词调,不同的词牌有不同的句数和长短

  4、词常常分前后两部分,称“前片”“后片”,或者“上阕”“下阕” 。

  词是隋唐兴起的是一种和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又称乐府、长短句、诗余、曲、曲子词等。

  三、简介作者与写作背景:

  1、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四川眉山人。一生宦海沉浮,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三苏”。苏轼总结自己一生,说:“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政治上苏轼是失意的,但就个人创作成就而言,苏轼是中国古代第一全才。 2、北宋元丰五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游赤鼻矶,作词抒怀。 四、朗读

  1、听朗读录音,学生注意读音和语气的缓急。 2、教师正音,作诵读指导。 字词正音:

  ⑴故垒(lěi) ⑵纶巾(guān) ⑶樯橹(qiáng lǔ) ⑷早生华发(fà) ⑸还酹(huán lai)

  诵读:学生自由朗读,揣摩语速、语调;(诵读提示:这首词历来被视为豪放派的代表作,应读得铿锵有力。) 3、教师范读,全班齐声诵读。 五、研读词作,探究情感

  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我们已初步感受了苏轼的豪放词风,接下来让我们走进词作,具体探究。

  用简单的语言概况上、下片的主要内容。 明确:上片状写赤壁之景,下片抒写人生感慨。 (一)、分析上阙 1、男生集体朗读。

  2、先提出问题,小组讨论后学生作答:

  ①.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三句历来被人们称道,原因是什么? 词一开篇,江山、历史、人物逐一奔入眼底,引起怀古思绪。境界开阔,气势恢宏,豪放之气笼罩全词。由江水的流逝想到岁月的无情,引发历史的想象。写景和抒情结合自然,给人以强烈的感情冲击,并产生对历史和人生的思索。

  ②.作者描写赤壁景色,为什么用“人道是”三字?

  以此点明这里并非一定是赤壁之战的所在地,只是借此怀古抒发自己的感情。 ③.本词的上片中,作者看到了哪些赤壁景观?

  明确:赤壁景观:大江 故垒 赤壁 乱石 惊涛 千堆雪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这三句中哪几个字用得非常妙,思考作者为什么极力描绘这些景象?

  “乱”——写出岸边岩石山崖之险怪 “穿”——写出陡峭山崖直插云霄的高峻 “惊”——本意为马受惊狂奔,写出了江水的汹涌 “拍”——突出了惊涛骇浪与江岸搏击的力度 “卷”——波涛力量之浩大

  这三句运用拟人、比喻、夸张、对偶等修辞手法,从声音、色彩、姿态、气势等方面描绘赤壁的奇景和长江的气势,也暗写下阕赤壁之战惊心动魄的场面和英雄人物的英姿,表现作者的豪迈奋发意气,渲染了环境气氛。

  ④.“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这两句在全词中起了什么作用?

  明确:这两句承上启下。“江山如画” 表达了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激情,又由写景过渡到写人,总结上阕,引起下阕。

  3.学生自读上阕,体会景中之情,总结上阕内容。

  小结上阕:作者先以波澜壮阔的长江为背景,点出赤壁战场之所在,然后写它的险要地势,对当时众多的英雄人物称颂缅怀,充溢着对建功立业的渴望。

  集体朗读并试背上阕。 (二)、分析下阙 1、女生集体朗读。

  2、先提出问题,小组讨论后学生作答:

  ①.下阕主要写词人的回忆和感慨,他回忆的是什么?感慨的是什么?

  明确:前五句:所忆——周郎雄姿英发 风流潇洒 才华横溢

  后五句:所感——自己功业无成 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

  下阕先着力塑造周瑜的英雄形象,描述火烧曹营的历史事件,最后借对周瑜的仰慕,抒发自己功业无成的感慨。

  ②.下阕中周瑜的形象有何特点?为何要插入“小乔初嫁了”这一细节? 明确:周瑜——雄姿勃发,儒将风流,从容闲雅,指挥若定。

  苏轼词中插入“小乔初嫁了”这一细节的深刻含义在于:

  一是借周瑜娶小乔的事实,说明周瑜在指挥赤壁之战时,年纪很轻,很有作为。 二是以美人烘托英雄,更能衬托周瑜潇洒的风姿,英雄美人,相得益彰。

  三是小乔之姊大乔系孙策之妻,所以周瑜跟孙权外托君臣之义,内有葭莩之亲,能取得孙权的绝对信任,这是他能够建功立业的一个重要条件。 以上这些正是作者所没有的,又是他十分渴望的。

  补充:烘托——“以乙托甲”,使甲的性质更加突出,乙起陪衬作用。 ③、词人为什么只写周瑜,对周瑜形象的刻画,又寄寓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人物 年龄 婚姻 外貌 职务 际遇 周瑜 34岁 幸福美满 英俊儒雅 东吴都督(24岁) 功成名就 苏轼 47岁 三十丧妻 早生华发 团练副使 功业未成 明确:通过周瑜少年英雄的形象,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感慨。周瑜年仅34岁就在赤壁之战中取得胜利,成为一时之英雄。而自己年将半百,却身遭贬谪,功业无成,怎能不在感慨万分中生发仰慕之情呢? 苏轼对周瑜“赞扬”的同时又是在慨叹自己。词人刻画周瑜的“雄姿英发、叱咤风云”与自己的“待罪黄州、早生华发”相互映衬,怀古思今,对比反差强烈,既显出周瑜的少年得志,又显出自己的壮志未酬,意在感慨自己报国无门,渴望能够建功立业。

  补充:映衬——既是“以乙托甲”,也是“以甲托乙”,有互相彰显的作用。

  ④. 下阕后五句作者是怎样抒发人生感慨的?

  明确:“故国神游”承接上文,道出了对英雄时代、英雄人物的热诚向往。但想到自己头发斑白,空有才华,一事无成,作者用自嘲的方式表现自己的伤感,最终发出“人生如梦”的感慨,以呼应首三句。英雄人物与丰功伟绩,全都是过眼烟云,所以最后诗人以酒酹月,表现自己的伤感。

  ⑤.下阕中“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一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慨? 明确: 这首词表现了苏轼复杂的思想感情。从情感上看具有激奋和伤感的双重色彩。词中对壮丽河山的描绘,对英雄人物的尽情赞颂,表现了作者渴望建功立业的积极进取精神和奋发乐观的人生态度;而“人生如梦”的感慨,则反映了诗人内心的郁闷和忧愤。但从全诗主题看,苏轼的感伤是由于建功立业的激切热望不能实现而萌发的,是诗人壮志未酬的无奈情绪的流露。因而不能孤立地看成是诗人悲观失望的自白。我们应该更多地体味作者对事业对人生的激情和追求。从词的意境和语言分析,这首词感情热烈,富于激情,意境壮阔,风格豪放,反映了苏轼的宽阔胸怀。因此 “人生如梦”反过来也可以激发我们对人生的追求,这也是《赤壁怀古》的理趣所在。 3.朗读下阕,总结下阕内容。

  下阕第一层描写周瑜形象,第二层抒发对身世的感叹,咏史、抒情自然结合。 六、探究:

  俞文豹《吹剑录》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东坡在玉堂(翰林院),有幕士善歌,(苏轼)因问:“我词何如柳七(柳永)?”对曰:“柳郎中(柳永)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苏轼)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苏东坡豪放词的风格可见一斑。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公认的豪放派代表作,其“豪放”表现在哪些方面? 明确:①.描绘壮丽之景。不仅写出了长江的非凡气势,而且融合概括了千古英雄的非凡业绩,将江山形胜与怀古之情融为一体,引发读者的历史联想。

  ②.刻画豪迈之人。上片将“周郎”与“赤壁”并称,肯定周瑜在赤壁之战中的关键作用,下片着力写他的才华和功勋,塑造一个指挥若定而从容闲雅的儒将形象,借称颂周瑜来抒发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

  ③.抒发壮志豪情。全词借称颂周瑜来抒发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 七、课堂小结:

  这首词把写景、咏史、议论、抒情融为一体,豪迈奔放,一泻千里。在对赤壁景物的描写上和对周瑜形象的塑造上,都体现了豪壮的情调。用烘托和映衬的手法,抒发了自己的感慨。更可贵的是,这首词还留给我们无尽的人生启示:每个人的一生都必然遇到种种挫折和磨难,你将如何应对呢?每个人的一生也必然面临许多选择和考验,你将如何处理呢?从苏轼和他的作品中,或许我们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需要的答案。 八、作业设计 1、背诵这首词。

  2、利用本节课所学的诗词赏析法,课外多找些苏轼的词作进行阅读品味。 九、板书设计:

  念奴娇·赤壁怀古

  赤壁奇景

  写景 咏赤壁

  大江气势

  抒情

  英雄风采

  咏史 怀周瑜

  抒怀感慨

  2016年特岗高中 语文试讲教案 《念

  作者:北宋·苏轼

  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

  奴 娇 赤· 壁 怀 古 》 试 讲

  教 案

拓展阅读

  说明:以下内容为本文主关键词的百科内容,一词可能多意,仅作为参考阅读内容,下载的文档不包含此内容。每个关键词后面会随机推荐一个搜索引擎工具,方便用户从多个垂直领域了解更多与本文相似的内容。

  1、建功立业:建功立业,汉语成语,拼音是jiàngōnglìyè,意思是建立功勋,成就大业。出自《上两制书》。建:建立;功:功勋;业:事业。宋·苏轼《上两制书》:“古之圣贤建功立业,兴利捍患,至于百工小事之事皆有可观。”【近义词】建功立事联合式;作谓语、宾语;指建立功勋和事业。示例……凭着这资格可以~,也可以升官发财。◎朱自清《经典常谈〈四书〉第七》明施耐庵《水浒》第六十八回《宋公明夜打曾头市卢俊义活捉史文恭》他日归顺朝廷,建功立业,官爵升迁,能使弟兄们尽生光彩。明姚茂良《精忠记》第三出:“元帅威名震边陲,震边陲;建功立业在须臾,在须臾。”...

  2、获奖:《获奖》,是一部法语电影。讲述了墨索里尼的情人伊达·达尔塞以及他们的白化病儿子贝尼托·阿尔比诺的故事。演员乔凡娜·梅索兹殴诺GiovannaMezzogiorno安东尼奥·阿尔巴内斯AntonioAlbanese米雪拉·塞尚MichelaCescon意大利导演马可·贝罗奇奥的这部影片讲述了墨索里尼的情人伊达·达尔塞以及他们的白化病儿子贝尼托·阿尔比诺的故事。1915年11月11日,墨索里尼和他情人伊达·达尔塞的儿子贝尼托·阿尔比诺·墨索里尼(BenitoAlbinoMussolini)出生,而1915年也是墨索里尼生命中重要的一年:1914年爆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剧烈地改变了墨索里尼,使他在思想上从极左转向极右,从反干涉主义转向战争狂热,1914年11月5日墨索里尼在米兰创建了右翼干涉主义报纸“意大利人民(IlPopolod'Italia)”,思想的转变也导致他在1915年退出了意大利社会党。在意大利于1915年4月改加入协约国进...

  3、赤壁:《赤壁》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人即物感兴,托物咏史,点明赤壁之战关系到国家存亡,社稷安危;同时暗指自己胸怀大志不被重用,以小见大。赤壁折戟⑴沉沙铁未销⑵,自将⑶磨洗⑷认前朝⑸。东风⑹不与周郎⑺便,铜雀春深锁二乔⑼。⑴折戟:折断的戟。戟,古代兵器。⑵销:销蚀。⑶将:拿起。⑷磨洗:磨光洗净。⑸认前朝:认出戟是东吴破曹时的遗物。⑹东风:指火烧赤壁事⑺周郎:指周瑜,字公瑾,年轻时即有才名,人乎周郎。后任吴军大都督。⑻铜雀:即铜雀台,曹操在今河北省临漳县建造的一座楼台,楼顶里有大铜雀,台上住姬妾歌妓,是曹操暮年行乐处。⑼二乔:东吴乔公的两个女儿,一嫁前国主孙策(孙权兄),称大乔,一嫁军事统帅周瑜,称小乔,合称“二乔”。一支折断了的铁戟沉没在水底沙中还没有销蚀掉,经过自己又磨又洗发现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物。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被关进铜雀台了。这首诗是诗人经过赤壁(今湖北省武昌县西南赤矶山)这个著名的...

  4、人生如梦:《人生如梦》是由巫启贤演唱,并收录在其1993年发行的专辑《红尘来去一场梦》,后又收录在1996年发行的专辑《傻情歌精选辑》中的一首歌。“情歌王子”巫启贤唱过400首情歌,却很少触碰过往伤心“情”事。对此,他笑称《红尘来去一场梦》这首歌最能代表他浮浮沉沉的星运,也是他和前女友刘琦分手时每月为了付贷款,忙得焦头烂额时的心境写照。回头看那段情伤又欠债的日子,巫启贤说:“真的是红尘来去一场梦,付钱付到我心痛!”当我开始活的像一阵风在人间不停的吹送走过了春夏卷过了秋冬用看戏的眼看待繁华梦渐渐我发觉人生就像梦像蝴蝶穿越了时空有多少真实有几分朦胧有苦有乐有笑有痛人皆寻梦梦里不分西东醒在红尘中醉在红尘中何不从从容容入梦人皆寻梦梦里不分西东爱在红尘中恨在红尘中何不潇洒入梦日升日落潮起潮涌梦里有爱何必怕人去楼空当我开始活得像一阵风在人间不停的吹送走过了悲欢卷过了聚散梦如人生人生如梦人皆寻梦梦里不分西东醒在红尘中醉在红尘中何不从从容容入梦人皆寻梦梦...


标签: 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