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春花的经典诗句
1、酥花空点春妍。——陆游《朝中措》
2、花谢絮飞春又尽。——苏轼《定风波》
3、野草闲花不当春。——辛弃疾《定风波》
4、灯下揉花春去早。——吕渭老《浣溪沙》
5、过尽春花秋叶。——向子諲《好事近》
6、三春景色花荡扬。——宋太宗《缘识》
7、泪眼花前只见春。——贺铸《减字木兰花》
8、花漏怯春宵。——贺铸《菩萨蛮》
9、林花谢了春红。——李煜《相见欢》
10、千盖笼花斗胜春。——吴文英《浣溪沙》
11、春入花梢红欲半。——王之道《蝶恋花》
12、花落春残。——冯延巳《采桑子》
13、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14、柳阴花底春将半。——无名氏《青玉案》
15、莺蝶一春花里活。——辛弃疾《满江红》
16、春花春月年年客。——纳兰性德《菩萨蛮》
17、恰如春入浣花村。——辛弃疾《浣溪沙》
18、花间春鸟语喈喈。——宋太宗《缘识》
19、试问花留春几日。——辛弃疾《浣溪沙》
20、花柳逢春谁不惜。——宋太宗《缘识》
21、逢春总有看花情。——宋太宗《缘识》
22、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23、每见花开即苦春。——王建《宫词》
24、多少惜花春意绪。——曾觌《蝶恋花》
25、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已亥杂诗》
26、逢春但笑乐花秋。——宋太宗《缘识》
27、富春巷陌花重重。——陆游《忆秦娥》
28、只为春花竞发。——张抡《西江月》
29、黄四娘家花满溪,千朵万朵压枝低
30、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31、花靥斗春娇。——无名氏《水调歌头》
32、春院无人花自香。——无名氏《浣溪沙》
33、花下春藏五马。——毛滂《西江月》
34、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35、薄衫春院闲花落。——苏轼《菩萨蛮》
36、寂寞春残花谢后。——杨泽民《蝶恋花》
37、二月春花厌落梅。——晏几道《浣溪沙》
38、一花六叶殿春归。——杨泽民《浣溪沙》
39、酒美春浓花世界。——欧阳修《玉楼春》
40、春到临春花正妩。——王国维《蝶恋花》
41、来春空好花。——舒亶《菩萨蛮》
42、春花秋月暗消磨。——张抡《西江月》
43、春在溪头野荠花。——辛弃疾《鹧鸪天》
44、试看春残花渐落。——曹雪芹《葬花吟》
45、花上春禽冰上雹。——苏轼《减字木兰花》
46、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47、花动两山春。——曹勋《好事近》
48、阆苑花开不夜春。——无名氏《鹧鸪天》
49、花前失却游春侣。——冯延巳《采桑子》
50、花乘流水传春信。——黄裳《蝶恋花》
拓展阅读
说明:以下内容为本文主关键词的百科内容,一词可能多意,仅作为参考阅读内容,下载的文档不包含此内容。每个关键词后面会随机推荐一个搜索引擎工具,方便用户从多个垂直领域了解更多与本文相似的内容。
1、集锦:集锦,是一个汉语词汇,汉语拼音为jíjǐn,指汇编的各种精彩的图片、书画、诗文等(多用作标题)。如:《红楼梦》第十七回:“原来四面皆是雕空玲珑木板……或集锦,或博古,或万福万寿。”汇编的各种精彩的图片、书画、诗文等(多用作标题)精彩的图画、诗文汇集。指各种优点的汇集。《红楼梦》第十七回:“原来四面皆是雕空玲珑木板……或集锦,或博古,或万福万寿。”周嘉俊《独特的旋律》:“让它们发挥作用!你们也不看一看,这些都是七十年代的先进技术的集锦,难道要藏到八十年代?”图片集锦本词条未经许可copy自41021653...
2、蝶恋花:蝶恋花,词牌名,原是唐教坊曲,后用作词牌,本名“鹊踏枝”,又名“黄金缕”“卷珠帘”“凤栖梧”“明月生南浦”“细雨吹池沼”“一箩金”“鱼水同欢”“转调蝶恋花”等。以南唐冯延巳《蝶恋花·六曲阑干偎碧树》(一作晏殊词)为正体,此体为双调六十字,前后段各五句四仄韵,另有变体二种。代表作有李煜《蝶恋花·遥夜亭皋闲信步》、柳永《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苏轼《蝶恋花·春景》等。蝶恋花原是唐教坊曲,后用作词牌,本名“鹊踏枝”。《乐章集》注“小石调”,赵令畤词注“商调”,《太平乐府》注“双调”。冯延巳词有“杨柳风轻,展尽黄金缕”句,名“黄金缕”。赵令畤词有“不卷珠帘,人在深深院”句,名“卷珠帘”。司马槱词有“夜凉明月生南浦”句,名“明月生南浦”。韩淲词有“细雨吹池沼”句,名“细雨吹池沼”。贺铸词名“凤栖梧”,李石词名“一箩金”,衷元吉词名“鱼水同欢”,沈会宗词名“转调蝶恋花”。关于“蝶恋花”调的来源,学者说法不一。明代杨慎在《词品》卷一“词名多...
3、浣溪沙:浣溪沙,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此调分平仄两体,字数以四十二字居多,另有四十四字和四十六字两种。最早采用此调的是唐人韩偓,通常以其词《浣溪沙·宿醉离愁慢髻鬟》为正体,另有四种变体。正体双调四十二字,上片三句三平韵,下片三句两平韵。此调音节明快,为婉约、豪放两派词人所常用。代表作有晏殊的《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秦观的《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等。浣溪沙,原为唐代教坊曲名,《金奁集》入“黄钟宫”,《张子野词》入“中吕宫”。唐教坊曲有“浣溪沙”曲名,与词调稍异。唐声诗(唐代配乐的近体诗)亦有“浣溪沙”调名,歌词为七言六句形式;又有“浣纱女”调名,歌词为五言四句形式。从字义上来看,“浣”指洗涤、漂洗;“沙”,古通“纱”。因此,“浣”的对象只能是“纱”。敦煌出土的唐写本《云谣集·杂曲子》及五代后蜀赵崇祚集录的《花间集》所录毛文锡、阎选、毛熙震、李珣词,调名均题为“浣纱溪”。据南朝宋孔灵符《会稽记》载,“勾践索美女以献吴王,得诸暨...
4、辛弃疾: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中年后别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人。南宋官员、将领、文学家,豪放派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出生时山东已为金人所占,早年与党怀英齐名北方,号称“辛党”。青年时参与耿京起义,擒杀叛徒张安国,回归南宋,献《美芹十论》《九议》等,条陈战守之策。先后在江西、湖南、福建等地为守臣,平定荆南茶商赖文政起事,又力排众议,创制飞虎军,以稳定湖湘地区。由于他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故而屡遭劾奏,数次起落,最终退隐山居。开禧北伐前后,宰臣韩侂胄接连起用辛弃疾知绍兴、镇江二府,并征他入朝任枢密都承旨等官,均遭辞免。开禧三年(1207年),辛弃疾抱憾病逝,享年六十八岁。宋恭帝时获赠少师,谥号“忠敏”。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壮志难酬。但他始终没有动摇恢复中原的信念,而是把满腔激情和对...
标签: 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