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词鉴赏课后习题24、25章

非凡网 37 0

唐宋词鉴赏课后习题24、25章

      1.  陆游,字__务观____,号___放翁___ 。又晚号龟堂老人。有 《___剑南诗稿_____》 、《渭南文集》、《南唐书》行世

      2. 古代有 “ _幼名_ __ ,_冠字_ __ ” 的制度,即幼小取名,二十岁左右定字。

 3. 陆游一生志在恢复,坚持抗金,以“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不拘礼法”、“嘲咏风月”等罪名多次遭弹劾免职,晚年心境转而消沉、凄凉。 正确 错误

  4. 陆游曾有《梅花绝句》,中有警句“何方可化身千亿? __一树梅花一放翁_____________ 。”

  5. 《卜算子》是词人以梅花精神自喻,借梅花表达了自己凌霜傲雪,不同流俗的情操。正确 错误 6. 多选题 (1 满分)

  《卜算子》.一词采用了以下哪一种或几种修辞手法? A. 夸张 B. 拟物 c. 拟人D. 象征

  7. 陆游《卜算子?咏梅》的上阕写出一种寂寞愁苦的境界,写梅花受世俗的冷落,为下阕申发议论作铺垫,关键词为“__寂寞__”二字。下阕则重在刻画其志趣高洁,不同凡俗,即便遭受再大的挫伤打击也不改其本质,关键词为“____香如故__”三字。 8. 陆游写作《秋波媚》时,正在南郑(今陕西汉中市)任 _四川_ __ 宣抚使司干办公事兼检法官。 9. 多选题

  以下哪一项或几项是《秋波媚》一词的艺术特色?

  A.充满悲壮之情,极具鞭挞之力 B.笔墨形象,感情饱满 c.具浪漫主义情调 D.运用大胆想象与拟人法

  10. 词的上阕,诗人正面出场,通过 “ _悲歌击筑_ __ __ __ ”和“凭高酹酒”这两个具有典型意义的动作,展示出诗人热爱祖国而又无比乐观的襟怀。

  11. “灞桥烟柳”、“曲江池馆”都是古代都城( )的名胜。 A. 开封 B. 杭州 c. 北京 D. 西安

  12 《钗头凤》是陆游写给前妻 _唐婉_ __ 的一首词。其时陆游在游览 _沈园_ __ 之时,与偕夫同游的唐氏相遇,有感而发。 13 “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是作者以乐景写哀情,同时为词作增添了明丽而又和谐的色彩感。正确错误

  多选题

  14作者连用三个“错”字表达了何种情绪?

  A. 对母亲的怨 B. 对妻子再嫁的恨 c. 对命运的诘问D. 对自己软弱的自责

  15.陆游另有《沈园》二首,是他为唐婉所作的悼亡诗,中有名句“伤心桥下春波绿,_曾是惊鸿照影来______________ 。” 16如果说上片的“错、错、错”是饱含着泪水的呐喊的话,那么下片的“莫、莫、莫”就是浸透悲凉的哀叹,是作者对母亲无理干涉的反抗。 正确 错误

  17. 《诉衷情》一词是陆游 _淳熙_ __ 八年(1181)至 _淳熙_ __ 十二年(1185)五年间家居 __山阴 __ 时作。

  18. 《诉衷情》中,“ _当年万里觅封侯______________,匹马戍梁州____________ ”一句是陆游追忆自己应四川宣抚使王炎邀请、到抗金前线的南郑军中任职的战争生活。

  19. 《诉衷情》结句“心在天山,身老沧洲”,先扬后抑,形成

  一个大转折。正确 错误 20. 多选题 (1 满分)

  《诉衷情》一词在一组组矛盾的交织中抒发了自己“报国欲死无战场”的悲愤心情,请问其中涉及到以下哪些矛盾? A.理想→现实B.昔日→今朝c.敌→我D.天山→沧州

  21. 咏物词贵在“不离不即__ __ __ __”,做到托物寄意,物我

  相融。陆游《卜算子?咏梅》不雕镂梅花形貌,而着重摄取其神韵,借以自我写照,是咏梅的上乘之作。 22. 陆游《秋波媚》充满着乐观气氛和胜利在望的情绪,这在南

  宋爱国词作中是很少见的。

  正确 错误

  文字填空题 (3 满分)

  1.__张孝祥____,字安国,号___于湖居士____,历阳乌江(今分属安徽和县和南京江浦区)人,与_张元干_____是南宋初期词坛双璧。他追踪苏轼,词风豪放,然亦有婉约之作。《全宋词》存词 224 首。 文字填空题 (1 满分)

  2. “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用语所本为《诗经?唐风?绸缪》:“_今夕何夕______,见此良人。” 3. 单选题 (1 满分)

  古人对张孝祥曾有评价云“至于托物寄情,弄翰戏墨,融取乐府之遗意,铸为毫端之妙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请问这一评价的出处是? A.陈应行《于湖先生雅词序》B.汤衡《张紫微雅词序》 c.朱熹《晦庵题跋》 D.查礼《铜鼓书堂遗稿》 4.判断题 (1 满分)

  平声韵容易营造平缓、悠长之感,令读者回味无穷,因而历代较出色的词作,如李煜《虞美人》、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等皆押平声韵。错误 5.文字填空题 (1 满分)

  《念奴娇》一词是乾道二年(1166),张孝祥从 _广南西路经略安抚使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任被谗罢职,经湖南返芜湖过洞庭时的感受。 6.单选题 (1 满分)

  《念奴娇》一词化用了不少前代或同时代的诗词佳句,以下哪一项不是该词的来源?

  A.《诗经?小雅》 B.《景德传灯录》 c.《九歌?云中君》 D.《诗经?唐风》 7.判断题 (1 满分)

  《念奴娇》一词集中描绘了洞庭湖的阔大壮美,描写客观、,笔法克制,不过多夸张。错误 8.文字填空题 (1 满分)

  清代王闓运在其《湘绮楼词选》中评价《念奴娇》一词“飘飘有凌云之气, 觉东坡水调犹有尘心________________ 。”(回答时请不要加书名号) 9.判断题 (1 满分)

  《念奴娇》词写水光月光,上下澄澈,境极空阔。而胸襟之洒落,气概之轩昂,亦可于境中见之。正确 10.文字填空题 (6 满分)

  据宛敏灏《张孝祥年谱》,《西江月》一词作于 _绍兴三二_ __ __ __ __ 年 (1162),张孝祥自建康还宣城途中。

  11.张孝祥除有《西江月》一词记三塔寺外,尚有《过三塔寺》诗二首,中有“ _湖光潋滟接天游_______________ ,风卷银涛未肯休”的句子。

  12.《西江月?题溧阳三塔寺》,题目中的“三塔寺”相传为 _僧

拓展阅读

  说明:以下内容为本文主关键词的百科内容,一词可能多意,仅作为参考阅读内容,下载的文档不包含此内容。每个关键词后面会随机推荐一个搜索引擎工具,方便用户从多个垂直领域了解更多与本文相似的内容。

  1、宋词:宋代盛行的一种中国文学体裁,宋词是一种相对于古体诗的新体诗歌之一,为宋代儒客文人智慧精华,标志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宋词句子有长有短,便于歌唱。因是合乐的歌词,故又称曲子词、乐府、乐章、长短句、诗余、琴趣等。它始于南朝梁代,形成于唐代而极盛于宋代。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明珠,在古代中国文学的阆苑里,它是一座芬芳绚丽的园圃。它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神韵,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艳,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都代表一代文学之盛。后有同名书籍《宋词》。宋词的代表人物主要有苏轼、辛弃疾(豪放派代表词人)、柳永、李清照(婉约派代表词人)。词是一种音乐文学,它的产生、发展,以及创作、流传都与音乐有直接关系。词所配合的音乐是燕乐,又叫宴乐,为隋唐时主要用于娱乐和宴会的演奏,隋代已开始流行。而配合燕乐的词的起源,也就可以上溯到隋代。宋代王灼《碧鸡漫志》卷一说:“盖隋以来,今之所谓曲子者渐兴,至唐稍盛。”词最初主要流行于民间,《敦煌曲子词集》收录...

  2、卜算子:卜算子,词牌名,又名“卜算子令”“百尺楼”“眉峰碧”“楚天遥”等。以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为正体。另有双调四十四字,前后段各四句、三仄韵;双调四十五字,前段四句两仄韵,后段四句三仄韵等变体。代表作品有陆游《卜算子·咏梅》、毛泽东《卜算子·咏梅》等。清毛先舒《填词名解》云:“唐骆宾王诗好用数名,人称为‘卜算子’,词取以为名。”清万树《词律》据北宋黄庭坚“似扶着,卖卜算”词句,认为取义于卖卜算命之人。子:“曲子”的省称。即小曲的意思。因此,调名本意即为歌咏占卜测算的小曲。此调之始词是北宋初年张先之作;作者甚众,但以苏轼此体为通用之体。陆游咏梅之作为名篇:“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南宋官妓严蕊之作在民间流传很广,其词云:“不是爱风尘,似被前缘误。花落花开自有时,总是东君主。去也终须去,住也如何住。若得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处。”此两词皆意脉贯串,...

  3、诉衷情:诉衷情,词牌名,又名“桃花水”“诉衷情令”“渔父家风”等。以温庭筠《诉衷情·莺语》为正体,该词为单调三十三字,十一句五仄韵六平韵。另有三十三字九句六平韵两仄韵,三十七字九句六平韵两仄韵,四十一字前段五句四平韵后段四句四平韵,四十一字前段五句四平韵后段四句三平韵的变体。代表作有陆游《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等。唐代教坊曲,后用为词牌。本是情辞。后人据毛文锡词改名“桃花水”,因黄庭坚词曾咏渔父生活,名“渔父家风”。贺铸词名“步花间”“画楼空”,张辑词名“一丝风”。又名“诉衷情令”。《花间集》有单调三体、双调一体。韦庄此调两词,格律全同,可见律极严。此调平韵中插入两仄韵,短句颇多,极富变化。宋人用此调者甚众,但通行四十四字体。宋僧仲殊此调五词,推为绝作。《唐宋诸贤绝妙词选》卷九:“仲殊之词多矣,佳者固不少,而小令为最,小令之中,《诉衷情》一调又其最,盖篇篇奇丽,字字清婉,高处不减唐人风致也。”此调前段多平仄字不拘者,后段三个三字句、三...

  4、鉴赏:鉴赏是对文物、艺术品等的鉴定和欣赏。人们对艺术形象进行感受,理解和评判的思维活动和过程。人们在鉴赏中的思维活动和感情活动一般都从艺术形象的具体感受出发,实现由感性阶段到理性阶段的认识飞跃,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丰富。运用自己的视觉感知、过去已经有的生活经验和文化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的活动。鉴赏对文物、艺术品等的鉴定和欣赏。犹识别,辨识。《晋书·王戎传》:“族弟敦有高名,戎恶之。敦每候戎,辄托疾不见。敦后果为逆乱。其鉴赏先见如此。”谓赏识。唐李翱《答韩侍郎书》:“其鉴赏称颂人物,初未甚信,其后卒享盛名为贤士者,故陆歙州、常简州皆是也。”宋黄庭坚《和答莘老见赠》:“儿曹被鉴赏,许以综九流。”明徐渭《送俞生之入楚》诗:“归来逢鉴赏,几度抹山窗。”明谢肇淛《五杂俎·地部一》:“东山之圣泉...


标签: 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