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登望舟的诗句汇编100句

非凡网 32 0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的诗句赏析

  【诗句】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出处】唐·李白《夜泊牛渚怀古》

  【译注】在一叶扁舟上,仰望秋月,徒然忆起那欣赏袁宏的谢尚将军。

  【全诗】

  夜泊牛渚怀古

  李白,

  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

  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

  【注释】

  1.牛渚:山名,在今安徽当涂县西北,山的北部突入长江中,山下有矶,称采石矶。是唐代大江南北重要渡口之一。此诗题下有李白原注:“此地即谢尚闻袁宏咏史处。”

  2.西江:古时称从江西到南京的一段长江为西江。牛渚就在这一段中。

  3.谢将军:指东晋镇西将军谢尚,字仁祖。《晋书·文苑传》:“袁宏有逸才,曾为咏史诗。谢尚时镇牛渚,秋夜乘月,微服泛江。值宏在舫中吟咏,遂驻蝗甚久,后尚移舟相见,与之谈论,申旦不寐。”“空忆谢将军”指此典故。

  4.斯人:这人,指谢尚。

  【赏析】

  这是一首触景生情的佳作。牛渚山在安徽当涂西北,山北部突入长江,名采石矶。本诗题下原注:“此处即谢尚闻袁宏咏史处。”晋人袁宏少时贫寒,以运租为业。一个秋天的月夜,他在船上朗诵自己所作的《咏史》诗,被在牛渚江面泛舟游览的镇西将军谢尚听见,大加赞赏,邀他畅谈,直到天明。题中“怀古”,即指此事。

  首联照应题面,描写夜泊牛渚所见景色。“无片云”,极写夜空之晴朗。举首,青天高远明净;远望,大江苍茫浩渺。从上到下,境界辽阔。当此之际,登船望月,怎么不思绪万千呢?地是此地,景是此景,当年的袁宏因有谢尚的"赏识而得遂夙愿,可如今有谁来赏识自己呢?想到这些,诗人不能不有感于中,发出“空忆谢将军”的浩叹。更进一步,袁宏之所以被谢尚赏识,是因为他诗写得好,吟咏得好,可自己的诗并不比袁宏写得差,而且也能高声咏歌,怎么就遇不到一个真正的知音呢?“斯人不可闻”,明写谢尚这样的人在现实中不可能有,暗写整个社会的黑暗与混浊,诗人的愤世疾俗之情,也见于言外。

  末联借想象之辞,展现了明朝离开此地时的景象,令人于纷纷飘落的枫叶之中,去体味扬孤帆远去的诗人那惆怅苦闷的情怀。

  这首诗,从字句平仄韵脚等方面看,都符合五言律诗的条件。但中间两联全未对仗,则不合律诗的规定。在五律早已定型的时候,李白却为了更好的表现内容而在形式上有所突破,这正是他的豪迈之处。前人认为“律诗有彻首尾不对者”,举的例子就是李白的这一首和孟浩然的“挂席东南望,……”一首。

拓展阅读

  说明:以下内容为本文主关键词的百科内容,一词可能多意,仅作为参考阅读内容,下载的文档不包含此内容。每个关键词后面会随机推荐一个搜索引擎工具,方便用户从多个垂直领域了解更多与本文相似的内容。

  1、汇编:汇编程序是指把汇编语言书写的程序翻译成与之等价的机器语言程序的翻译程序。汇编程序输入的是用汇编语言书写的源程序,输出的是用机器语言表示的目标程序。汇编语言是为特定计算机或计算机系列设计的一种面向机器的语言,由汇编执行指令和汇编伪指令组成。采用汇编语言编写程序虽不如高级程序设计语言简便、直观,但是汇编出的目标程序占用内存较少、运行效率较高,且能直接引用计算机的各种设备资源。它通常用于编写系统的核心部分程序,或编写需要耗费大量运行时间和实时性要求较高的程序段。汇编执行指令是机器指令的符号化表示,其操作码用记忆符表示,地址码直接用标号、变量名字、常数等表示。汇编执行指令经汇编程序翻译为机器指令,二者之间基本上保持一一对应的关系。汇编伪指令又称作汇编指示,用于向汇编程序提供用户自定义的符号、数据的类型、数据空间的长度,以及目标程序的格式、存放位置等提示性信息,其作用是指示汇编程序如何进行汇编。使用汇编语言编写的源代码,需要通过使用相应的...

  2、当涂县:当涂县,隶属于安徽省马鞍山市,地处安徽东部、长江下游东岸。东临博望区和石臼湖,以湖中流河与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高淳区交界;西濒长江,与和县隔江相望;南与芜湖市郊、芜湖县及宣城市接壤;北与雨山区毗连。2019年,当涂县辖10个镇、1个乡,另设有4个功能区。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当涂县常住人口为446991人。当涂县有2200多年置县史,秦代设为丹阳县,隋开皇九年(589年)定名当涂。县城历史上曾为宋代太平州、明清太平府、清代长江水师、安徽学政署所在地。自秦代以来,共吸引600多位诗人在这里留下了1000多首脍炙人口的诗文。南朝大诗人谢朓称之“山水都”,诗仙李白七次游历当涂,写就《望天门山》等56首千古绝唱。北宋著名词人李之仪,写下了“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传唱千年的经典诗词。当涂是千字文的故乡,南朝当涂才子周兴嗣,一夜著就中国蒙学经典《千字文》。2020年实现地区生产总...

  3、孟浩然:孟浩然(689年—740年),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孟浩然生于盛唐,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修道归隐终身。曾隐居鹿门山。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开元二十五年(737)张九龄招致幕府,后隐居。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其中虽不无愤世嫉俗之词,而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孟浩然的诗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后人把孟浩然与盛唐另一山水诗人王维并称为“王孟”,有《孟浩然集》三卷传世。永昌元年(689年),孟浩然出生于襄阳城中一个薄有恒产的书香之家。圣历元年(698年),孟浩然与弟弟一起读书学剑。景龙二年(708年),孟浩然20岁,是年前后游鹿门山,作《题鹿门山》诗。诗标志着孟浩然独特的诗风基本形成。景云二年(711年),...


标签: 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