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描写友情的古诗精选

非凡网 57 0

关于描写友情的古诗精选

  1、《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茱萸少一人。

  2、《渭城曲》又名《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3、《送梓州李使君》

  唐·王维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汉女输幢布,巴人讼芋田。

  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

  4、《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唐·王维

  圣代无隐者,英灵尽来归。

  遂令东山客,不得顾采薇。

  既至金门远,孰云吾道非。

  *淮度寒食,京洛缝春衣。

  置酒长安道,同心与我违。

  行当浮桂棹,未几拂荆扉。

  远树带行客,孤城当落晖。

  吾谋适不用,勿谓知音稀。

  5、《送友人》

  唐·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6、《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天际流。

  7、《渡荆门送别》

  唐·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8、《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9、《送魏万之京》

  唐·李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度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曙*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莫是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10、《芙蓉楼送*渐》

  唐·王昌龄

  寒雨连*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心在玉壶。

  11、《别董大》

  唐·岑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12、《送李端》

  唐·卢纶

  故关衰草遍,离别正堪悲。

  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

  掩泣空相向,风尘何所期。

  13、《赋得暮雨送李胄》

  唐·韦应物

  楚*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14、《送人东游》

  唐·温庭筠

  荒戌落黄叶,浩然离故关。

  高风汉阳渡,初日郢门山。

  *上几人在,天涯孤棹还。

  何当重相见,樽酒慰离颜。

  15、《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16、《送别》

  唐·王维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17、《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

  唐·刘长卿

  万里辞家事鼓鼙,金陵驿路楚云西。

  *春不肯留行客,草*青青送马蹄。

  看了关于描写友情的古诗精选还看了:

拓展阅读

  说明:以下内容为本文主关键词的百科内容,一词可能多意,仅作为参考阅读内容,下载的文档不包含此内容。每个关键词后面会随机推荐一个搜索引擎工具,方便用户从多个垂直领域了解更多与本文相似的内容。

  1、杨万里: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自号诚斋野客。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文学家、官员,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南宋“中兴四大诗人”。杨万里早年多次拜他人为师。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举进士,授赣州司户参军。历任国子监博、漳州知州、吏部员外郎秘书监等。在朝廷中,杨万里是主战派人物。绍熙元年(1190年),借焕章阁学士,为金国贺正旦使接伴使。后出为江东转运副使、反对以铁钱行于江南诸郡,改知赣州,不赴,乞辞官而归,自此闲居乡里。开禧二年(1206年)卒于家中。谥号文节。杨万里的诗自成一家,独具风格,形成对后世影响颇大的诚斋体。学江西诗派,后学陈师道之五律、王安石之七绝,又学晚唐诗。代表作有《插秧歌》《竹枝词》《小池》《初入淮河四绝句》等。其词清新自然,如其诗。赋有《浯溪赋》《海鱿赋》等。今存诗4200余首。概述图参考资料:宋高宗建炎元年九月二十二日(1127年10月29日...

  2、九月九:重阳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节期在每年农历九月初九日。“九”数在《易经》中为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故曰“重阳”;因日与月皆逢九,故又称为“重九”。九九归真,一元肇始,古人认为九九重阳是吉祥的日子。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拜神祭祖及饮宴祈寿等习俗。传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登高赏秋与感恩敬老是当今重阳节日活动的两大重要主题。重阳节源自天象崇拜,起始于上古,普及于西汉,鼎盛于唐代以后。据现存史料及考证,上古时代有在季秋举行丰收祭天、祭祖的活动;古人在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这是重阳节作为秋季丰收祭祀活动而存在的原始形式。唐代是传统节日习俗揉合定型的重要时期,其主体部分传承至今。重阳节在历史发展演变中杂糅多种民俗为一体,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在民俗观念中“九”在数字中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意,寄托着人们对老人健康长寿的祝福。2006年5月20日,重阳节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3、天下谁人不识君:董大,即唐玄宗时著名的琴师董庭兰。高适《别董大》诗的第二首说:“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余年。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从诗的内容来看,这两篇作品当是写高适与董大久别重逢,经过短暂的聚会以后,又各奔他方的赠别之作。而且,两个人都处在困顿不达的境遇之中,贫贱相交自有深沉的感慨.诗的第二首可作如是理解。第一首却胸襟开阔,写别离而一扫缠绵忧怨的老调,雄壮豪迈,堪与王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情境相媲美。天下谁人不识君出自唐代高适《别董大》【原文】别董大(其一)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别董大(其二)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余年。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其一)前两句“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用白描手法写眼前之景:北风呼啸,黄沙千里,遮天蔽日,到处都是灰蒙蒙的一片,以致云也似乎变成了黄色,本来璀璨耀眼的阳光现在也淡然失色,如同落日的余晖一般。大雪纷纷扬扬地飘落,群雁...


标签: 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