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民史诗中人的品德的诗句

非凡网 311 0

1.平民史诗有关品德的名句有哪些

  知足常足,终身不辱;知止常止,终身不耻。──老聃

  君子忧道不忧贫。──孔丘

  知耻近乎勇。──孔丘

  喜不应喜无事之事,怒不应怒无怒之物。──诸葛亮

  辱,莫大于不知耻。──王通

  贫而无谄,富而无骄。──子贡

  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荀况

  侈而惰者贫,而力而俭者富。──韩非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刘备

  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伙,而耻智之不博。──张衡

  劳谦虚己,则附之者众;骄慢倨傲,则去之者多。──葛洪

  土扶可城墙,积德为厚地。──李白

  行一件好事,心中泰然;行一件歹事,衾影抱愧。──神涵光

  奢者狼藉俭者安,一凶一吉在眼前。──白居易

  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以伐根而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魏徵

  将拒谏则英雄散,策不从则谋士叛。──黄石公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屈原

  居高常虑缺,持满每忧盈。──简文帝

  峣峣者缺,皎皎者易污。《阳春》之曲,和者必寡,盛名之下,其实难副。──范晔

  傲不可长,欲不可纵,乐不可极,志不可满。──魏徵

  功有所不全,力有所不任,才有所不足。──宋濂

  短不可护,护短终短;长不可矜,矜则不长。──聂大年

  不傲才以骄人,不以宠而作威。──诸葛亮

  气忌盛,新忌满,才忌露。──吕坤

  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盈,则思江海下百川。──魏徵

  好说己长便是短,自知己短便是长。──申居郧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李商隐

  霸祖孤身取二江,子孙多以百城降。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王安石

  善气迎人,亲如弟兄;恶气迎人,害于戈兵。──管仲

  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诸葛亮

  谦固美名,过谦者,宜防其诈。──朱熹

  大勇若怯,大智若愚。──苏轼

  天下有大勇者,猝然临之而不惊,不故加之而不怒。──苏轼

  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念慕富贵,枉道速祸。──司马光

  奢则妄取苟取,志气卑辱;一从俭约,则于人无求,于己无愧,是可以养气也。──罗大经

  自觉心是进步之母,自贱心是堕落之源,故自觉心不可无,自贱心不可有。──邹韬奋

  恃国家之大,矜民人之众,欲见威于敌者,谓之骄兵。──魏相

  放荡功不遂,满盈身必灾。──张咏

  虚已者进德之基。──方孝孺

  满盈者,不损何为?慎之!慎之!──朱舜水

  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王阳明

  不骄方能师人之长,而自成其学。──谭嗣同

  人生至愚是恶闻已过,人生至恶是善谈人过。──申居郧

  盛满易为灾,谦冲恒受福。──张廷玉

2.关于人的品德的诗句

  2、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唐•杜甫《》) 丹青,朱红色和青色的颜料,借指绘画.这两句说,一生沉浸在绘画艺术中而不觉得将近年老,富贵对我就像天上的浮云一般淡泊.诗句赞扬了名画家曹霸潜心艺术,不慕名利的高尚情操. 3、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宋•程颢) 不为富贵所迷惑而安于贫贱,男子汉能达到这一境界才称得上英雄豪杰.今赋予其新的含义,形容志士仁人不谋名利的高尚品质. 4、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 蹊(xī):小路.桃树李树虽然不会说话,但是它们那芬芳的花朵和甜美的果实,却吸引人们纷纷前去欣赏采摘,以至在树下自然踩出一条条小路来.此句比喻品德高尚的人自然会赢得人们的敬仰. 5、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三国•蜀•诸葛亮《诫子书》) 没有恬淡寡欲的修养,就不能使志向清白;没有宁静的心胸,不排除外界干扰,就无法达到远大的目标.诸葛亮认为,修身治学应该首先摆脱名缰利锁的束缚,切戒浮躁,方能成才. 6、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礼记•学记》) 如果孤独地学习,没有朋友相互切磋,那么就会学识浅陋,见闻不广. 7、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赵策一》) 指记住过去的经验教训,可以作为以后的借鉴. 8、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唐朝•杜荀鹤《泾溪》) 告诫人们,一帆风顺时,不要自满疏忽,而要小心谨慎.沉沦:指沉船、溺人. 9、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 坏事即使很小也绝不要干,好事即使细微也一定要做. 10、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论语》) 对待自己,每天都要自省,有错即改,无错自勉.对别人给自己提出的意见,也应采取这种态度. 11、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宋•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 辛勤操劳,艰苦奋斗,足以成就大业;贪图安逸,放纵享乐,则必遭亡身之祸. 12、言必信,行必果.(《论语》) 说话要恪守信用,做事要果断彻底,这是做人的准则和美德. 13、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何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秦•李斯《谏逐客书》) 让:拒绝,舍弃.就:成就.原喻指要广纳人才,才能成就大业.也可喻指博学多闻,才有更深的造诣. 14、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宋•卢梅坡《雪梅》) 梅花不如雪花白,雪花则不如梅花香.现可用以形容人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应该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15、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清•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以:与,交付.假如对国家有利,我可以付出自己的生命.岂能因为有祸患而逃避,有幸福就争抢呢?诗句表现了林则徐以国家利益为重,不计较个人得失的高尚情怀. 16、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汉乐府古辞《君子行》) 在瓜田里不要弯身提鞋(免得别人误认为是摘瓜).在李树下不要举手正帽(免得别人误认为偷李子).比喻在容易被人怀疑的地方要谨慎,注意检点规范自己的行为. 17、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论语》) 君子,指有道德的人.小人,指道德低劣的人.这两句说君子心地平坦宽广,小人却经常局促忧愁. 18、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经•小雅》) 景行(háng):大路.止:语助词,无义.两句的原意是:遇到高山就尽情仰望,遇到大路就顺利通行.后以“高山”比喻道德高尚,以“景行”比喻行为光明正大.句意为:品德像山一样崇高的人,就会有人敬仰他;行为光明正大的人,就会有人效法他. 19、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苏轼《赠刘景文》) 擎(qíng):往上托,举.擎雨盖,指荷叶,因它像撑开的雨伞.两句的意思是:荷花衰败,那高擎如伞的荷叶也随之枯萎;可菊花凋谢,却还留下了在严霜中傲然挺立的枝桠.诗句以荷衬菊,表达了对友人高尚情操的仰慕钦佩之情. 20、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宋•郑思肖《画菊》) 宁愿在枝头含着芳香死去,也不为凛冽的北风所吹落.诗人借菊咏怀,抒发坚守节操,矢志不渝的爱国情怀. 21、人而无信,不知其可.(《论语》) 做一个人不讲信用,真不知道怎么能行.意为人不讲信用是不行的. 22、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论语》) 君子帮助别人成就好事,不帮助别人做坏事. 2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自己不喜欢的事,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 24、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资治通鉴》) 善于借鉴别人的经验教训来对照自己的言行,就会知道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 25、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戒.(《毛诗•序》) 提意见的人没有罪过,听意见的人,可引以为戒. 26、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荀子》) 正确地批评我的错误的人,是我的老师;恰当肯定我的优点的人,是我的朋友;一味奉承阿谀我的人,是存心要害我的贼寇.这是荀子处世做人的原则,时过千年,仍值得我们借鉴. 27、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晶莹如冰的心藏于内,高洁如玉壶之形现于外,比喻为人内外纯洁,品质高尚. 28、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唐•刘禹锡《浪淘沙》) 比喻清白正直之士,虽一。

3.关于人精神品德的诗句

  石灰吟

  于谦(明)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诗人借石灰自吟来表现诗人自己那种不畏艰险,不怕磨练,敢于粉身碎骨的精神和清白高洁的优秀品格】

  竹石

  郑燮(清)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这是一首咏物诗,赞美了岩竹顽强而有执着的品格,含蓄的表达了诗人绝不随波逐流的高尚的思想情操】

  这也是我比较喜欢的两首诗,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4.有关品德修养的诗句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唐元稹《菊花》)

  倒不是百花中特别偏爱菊花,而是因为菊花开过后再也没有花朵可赏了.句中隐含着对菊花独傲寒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赞美.

  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唐杜甫)

  丹青,朱红色和青色的颜料,借指绘画.这两句说,一生沉浸在绘画艺术中而不觉得将近年老,富贵对我就像天上的浮云一般淡泊.诗句赞扬了名画家曹霸潜心艺术,不慕名利的高尚情操.

  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宋程颢)

  不为富贵所迷惑而安于贫贱,男子汉能达到这一境界才称得上英雄豪杰.今赋予其新的含义,形容志士仁人不谋名利的高尚品质.

拓展阅读

  说明:以下内容为本文主关键词的百科内容,一词可能多意,仅作为参考阅读内容,下载的文档不包含此内容。每个关键词后面会随机推荐一个搜索引擎工具,方便用户从多个垂直领域了解更多与本文相似的内容。

  1、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不要;为:做。意思是不要因为是很小的好事就不去做。语出《三国志·蜀书·先主传》:“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勿以善小而不为·篆刻“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刘备临终前对儿子刘禅如是说。意思是让刘禅不要轻视小事,“小”中有大。“小”水滴不断滴下,力可透石;“小”火星足以燎原;“小小”的一句话,足以影响一国之兴衰;“小”不忍,即足以乱大谋;一丝“小小”的微笑,给人信心无限;每日一件“小小”的善行,足以广结善缘;勿以善小而不为,“善小”不是“不足道”的,“善小”也含有“大义”。故《梵网经菩萨戒》云:“勿轻小罪,以为无殃;水滴虽微,渐盈大器。”善小与因小见大、见微知著的道理相近也。世人多好大,而少能领悟佛教语“一滴水中看世界”。晶莹的一滴水,有如明镜,足以鉴人,或任人自照。【成语】勿以善小而不为【拼音】wùyǐshànxiǎoérbùwéi【解释】勿:不要;为:做。不要以为是很小的...

  2、史诗:叙述英雄传说或重大历史事件的叙事长诗。史诗是一种庄严的文学体裁,内容为民间传说或歌颂英雄功绩的长篇叙事诗,它涉及的主题可以包括历史事件、民族、宗教或传说。读音:shǐshī史诗是叙述英雄传说或重大历史事件的古代长篇叙事诗。多以古代英雄歌谣为基础,经集体编创而成,反映人类童年时期的具有重大意义的历史事件或者神话传说。史诗是人类最早的精神产品,对我们了解早期人类社会具有重大意义。史诗和古代的神话、传说有着天然的联系。史诗在神话世界观的基础上产生,而它的发展最终又是对神话思想的一种否定。巴比伦史诗《吉尔伽美什》。中国的《格萨尔王传》、印度的《摩诃婆罗多》、《罗摩衍那》和古希腊的《伊里亚特》、《奥德赛》等都是著名的史诗。“史诗”这个词在现代语文中,多用来指虚构的文艺作品,其特点是背景庞大、人物众多,涉及大量的虚构地理,时间跨度大的叙事作品。典型的例子如《星球大战》等,参见大河小说。史诗作为一种文类,它是经过长期发展和演变的结果,各种史诗...

  3、诸葛亮: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琅琊阳都(今山东省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发明家、文学家。诸葛亮早年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诸葛玄死后,诸葛亮就在隆中隐居。刘备依附荆州刘表时三顾茅庐,诸葛亮向刘备提出占据荆州、益州,联合孙权共同对抗曹操的“隆中对”策,刘备根据诸葛亮的策略,成功建立蜀汉政权,与孙权、曹操形成三足鼎立之势。章武元年(221年),刘备称帝,任命诸葛亮为丞相,伐吴失败后,刘备于永安举国托付于诸葛亮。刘禅继位后,封诸葛亮为武乡侯,领益州牧。勤勉谨慎,大小政事必亲自处理,赏罚严明;与东吴联盟,改善和西南各族的关系;实行屯田政策,加强战备。前后五次北伐中原,未能实现兴复汉室的目标。终因积劳成疾,于建兴十二年(234年)病逝于五丈原(今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境内),享年五十四岁。后主刘禅追谥为忠武侯,后世常以武侯尊称。东晋桓温追封为武兴王。诸葛亮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

  4、中人:中人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zhōngrén,指常人,中等的人;.中等人家;指有权势的朝臣。《东周列国志》等均有记载。zhōngrén∶在两方之间调解、做见证或介绍买卖的人∶一般人;中等人中人之家∶宦官中人监织造者。——《明史》∶普通人才能不及中人。——汉·贾谊《过秦论》中人:专业风险管理顾问,面向全国提供风险管理和保险安排服务。国有控股、中外合资企业。古代文献中的含义中等的人;常人。《论语·雍也》:“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汉书·食货志上》:“数石之重,中人弗胜。”颜师古注:“中人者,处强弱之中也。”宋王谠《唐语林·政事上》:“大凡中人三十成名,四十乃至清列。”《东周列国志》第九十四回:“孟尝君身材短小,不逾中人。”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恒娘》:“恒娘三十许,姿仅中人,言词轻倩。”冰心《到青龙桥去》:“﹝兵丁﹞脸上微微的有点麻子,中人身材。他站起来,只到那稽查的肩际。”中等人家...


标签: 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