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备级古诗三首复习A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⑴东临碣石( ) ⑵水何澹澹( ) ⑶山岛竦峙( ) .....⑷星汉灿烂 ( ) ⑸秋风萧瑟 ( ) ⑹造化钟神秀 ( ) .....⑺阴阳割昏晓 ( ) ⑻会当凌绝顶 ( )( ) ...⑼水光潋滟晴方好 ( )( ) ⑽山色空蒙雨亦奇 ( ) .....二、内容理解
(一)《饮湖上初晴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1、本诗作者是____朝_______(人名)。诗歌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抒发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2、“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作者把西湖比作_______,两者的相似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运用了_______修辞手法,“淡妆”与前面 __________相照应,”浓抹”与前面_________相照应,相宜与________相照应。 3、下面对这首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水光潋滟晴方好”一句描写了西湖晴天湖水的美丽风光。 B、“山色空蒙雨亦奇”一句描写作者身处西湖远观雨中山色的美。 c、这是一首婉约派的七律诗。
D、这首诗写出了西湖夏季时晴时雨的特征,描绘了西湖在不同气候下呈现的优美风姿。 (二)《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诗中的“岱宗”指的是“五岳之首”的_______。“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蕴含的人生哲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和气概。 2、“阴阳割昏晓”中“阴阳”是指_____________。“阴阳割昏晓”一句写出了泰山_____________的特点。
3、“齐鲁青未了”一句表现了泰山的_________________;“造化钟神秀”一句描写了泰山的_______________;
4、“决眦入归鸟”一句蕴藏了诗人_____________之情。
5、“阴阳割昏晓”中的“割”字使用精当,请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下面对这首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齐鲁青未了”句是说在齐鲁广大区域内都能望见泰山的青色,用距离之远来烘托泰山之高,别出心裁地写出自己的体验。
B、“造化钟神秀”中“钟”字写出泰山将天地间一切秀丽的景色聚集在一起的神奇作用。
c、“会当凌绝顶”中,“会当”的意思是“一定要”,从中可以看出诗人不怕困难,勇于攀登顶峰的雄心和气概。
D、作者用“岱宗夫”把泰山比拟为一个顶天立地的大丈夫。
7、本诗运用对偶表现出五律诗工整的特点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诗人观沧海的地点在________。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____”字统领全篇的写景。写景的十句中,前_____句是实写,后_____句是虚写,其中总写沧海全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写部分,先写岛上的__________,次写海面上的___________,最后写天空中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的主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了这首诗,谈谈你对曹操这个人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备级古诗三首复习B
观沧海 (三国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诗中,作者通过所观之景,表现了大海的 辽阔壮观和生命活力 ;接着又通过所想之境 ,表现了大海的博大胸怀。(2分)
2、诗中点明观沧海地点的句子是 , 。 3、诗中总写大海全景句子的是 , 。 4、诗中“澹澹”的意思是 。
5、本诗以“ ”字总领全篇,借大海辽阔壮观的景象,表达诗人 情怀。 6、诗中的 “星汉”指的是 。 7.下列对这首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诗歌首句交代了诗人观海的地点,显示出“君临天下”的威严气势。 B.“秋风萧瑟”为诗歌平添了一份肃杀之气,吻合曹操“奸雄”的形象。 c.诗歌采用动静相衬、虚实结合的写法,既描绘了“景”,又表达了“志”。 D.诗歌借景抒情,抒发了诗人要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 8.下列对这首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 A.首句点明了诗人观沧海的时间和地点。 B.“水何澹澹”两句勾勒出大海壮丽的景象。 c.“日月之行”四句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怀。 D.诗人借大海抒写了自己高远的抱负。
9.下列对“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这几句为沧海美景平添了浩荡磅礴的气势。 B.描绘了眼前大海正吞吐日月星辰的景象。 c.是诗人文武兼备、雄才大略的生动写照。 D.表达了诗人旷达的胸襟和乐观的气度。 10、下列对这首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 A.开头两句流露出诗人兴奋而庄严的心情。 B.“水何澹澹”两句总体上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壮观。 c.“树木丛生”四句描绘了沧海上山岛的具体景象。 D.最后两句是古体乐府诗结束时的“套语”。
望 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表明诗人并未登上泰山之顶的依据有两个,一是标题中的“ ”字,
1.诗中“齐鲁”是指现在的 。
2.诗中“岱宗”是指 ,诗中“造化\的意思是 。 3、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时间是自 到 ,距离是自 到 ,并由望岳联想到将来登岳。
4、解释“造 化 钟 神 秀”句中加点“钟” 字并赏析其表达效果。
5、诗歌的语言精炼而蕴含无穷的意味,品析“阴阳割昏晓”一句中“割”字的妙用。
6、以“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一联说说对偶修辞的特征。
7、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8、A.“岱宗夫如何”句,写出了作者乍一望见泰山时对自然造化神奇的疑惑之情。
B.“造化钟神秀”句,“钟”是“聚集”的意思,“钟”字将大自然写得十分有情。
c.“阴阳割昏晓”中“割”字给人泰山如刀的感觉,突出了泰山险峻陡峭的形象。
D.“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句写出了黄昏时山中云气层出的山景和诗人的感受。
8.对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诗人由望泰山而产生登临意愿,于是想象登临泰山绝顶的景象和心理感受。 B、诗的第二句,作者没有用笔墨去勾画泰山是多么高大,而是写泰山占地多么广大,
以距离远衬托山势高峻,用笔不凡。
c、第三句中“造化”是运气,福气的意思,这句是说神奇秀美都聚集在此,实为泰山
的运气。
二是诗句中的“ ”一词。
D、全诗格调高亢,尤其是七、八两句表现了诗人勇攀高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读来催人奋进。
9.对这首诗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作者在诗中描写了自己眼里的泰山,流露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B.诗的前三联在“望”字上下功夫,后一联是诗人登上泰山后的感受。 c.诗的尾联富有哲理和象征意义,因此一直激励着历代力争上游的人们。 D.全诗意境开阔,格调高昂,抒发了诗人奋力攀登人生高峰的雄心壮志。 10.下面对这首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齐鲁青未了”句,是说在齐鲁广大区域内都能望见泰山的青色,用距离之远来烘托泰
山之高,别出心裁地写出自己的体验。
B.“造化钟神秀”中,“钟”字写出泰山将天地问一切秀丽的景色聚集在一起的神奇作用。.
c.“会当凌绝顶”中,“会当”的意思是“一定要”,从中可以看出诗人不怕困难,勇于攀
登顶峰的雄心和气概。
D.作者用“岱宗夫”把泰山比拟为一个顶天立地的大丈夫。 11、对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句表达了诗人高山仰止的感叹。 B.第二句诗人以近距离衬托山势高峻。 c.第三句式说泰山很有运气和福气。 D.最后两句表现了诗人的雄心和气概。 12、对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一问一答,表达了诗人敬慕之情。 B.颔联写远观泰山神秀巍峨的形象。 c.颈联写黄昏时的山景和诗人的感受。 D.尾联表达诗人睥睨天下的豪情壮志。
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1、诗中“总相宜”的“宜”意思是
2、诗中“西子”是指 。后来人们把“西湖”又叫作 。 3、诗中“潋滟”的意思是 。
4、这首诗抓住了夏季 的特征,描绘了西湖在不同天气下呈现的别样风姿,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 热爱和赞美 。
5.全诗表达的情感是 。 6、下面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句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潋滟”突出水波荡漾、波光粼粼的状态。 B.次句描写雨天中的山色,“空蒙”勾勒出西湖周围群山朦胧的景象。 c.最后两句将西湖比作西子,特别强调了西湖晴天的景色尤其优美。 D.诗人在诗中借景抒发自己的感情,表达了对西湖的喜爱之情。 7、对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潋滟”描写了西湖晴天波光闪闪的水光。 B. “空蒙”描写了西湖雨后迷迷茫茫的山色。 c. “西湖”和“西子”都有婀娜多姿的神韵。 D. “淡妆”和“浓抹”指西湖的晴姿和雨态。 8、对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边饮酒边赏西湖的两种风光。 B. 诗中描绘了西湖的具体景物。 c. 诗人给西湖赋予了生命之美。 D. 诗人非常热爱西湖的美景。
拓展阅读
说明:以下内容为本文主关键词的百科内容,一词可能多意,仅作为参考阅读内容,下载的文档不包含此内容。每个关键词后面会随机推荐一个搜索引擎工具,方便用户从多个垂直领域了解更多与本文相似的内容。
1、练习:《恋习》是江语晨于2010年9月17日发行的音乐专辑,共收录10首歌曲。江语晨的第二张专辑《恋习》,从《晴天娃娃》蜕变成长,褪去柔弱的外表,唱出个性;第一张专辑之后,广告邀约不断、戏约不断,透过拍戏的磨炼,让她诠释歌词时更细腻;专辑制作过程更大量吸收国内外流行音乐,提供音乐的想法,并与制作人讨论编曲,寻找更接近自己的音乐风格。专辑名称定为《恋习》,就是江语晨想传达的心情。为了《恋习》专辑,江语晨为了拍摄MV努力练习舞蹈,也挑战体能极限,破除《晴天娃娃》的柔弱,展现出女性的力与美,平常非常爱自拍的江语晨,透过练习自拍也让她更了解摄影,甚至变成3C达人。那不是爱请你勇敢一点最后一页放晴晨间新闻下个夏天太阳语温暖的背面熊猫二分之一的美好参考资料这张专辑里对爱的观点,更深入、更直接,遇到错的人,不需要勉强或委屈自己,勇敢对这段爱情练习说不,专辑里的十首歌谱成了一本写满爱的恋习簿..
2、观沧海:《观沧海》是东汉末年诗人曹操创作的一首四言诗,《步出夏门行》的第一章。这首诗是曹操在碣石山登山望海时,用饱蘸浪漫主义激情的大笔,所勾勒出的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描绘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既刻画了高山大海的壮阔,更表达了诗人以景托志,胸怀天下的进取精神。全诗语言质朴,想象丰富,气势磅礴,苍凉悲壮。观沧海东临⑴碣⑵石,以观沧⑶海⑷。水何⑸澹澹⑹,山岛竦峙⑺。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⑻,洪波⑼涌起。日月⑽之行,若⑾出其中;星汉⑿灿烂,若出其里。幸⒀甚⒁至⒂哉,歌以咏志⒃。⑴临:登上,有游览的意思。⑵碣(jié)石:山名。碣石山有两处,一为《汉书·地理志》所载骊成的大碣石山;一为今河北省昌黎县的碣石山。公元207年秋天,曹操征乌桓得胜回师时经过此地。⑶沧:通“苍”,青绿色。⑷海:渤海。⑸何:多么。⑹澹澹(dàn):水波摇动的样子。⑺竦峙(sǒngzhì):高高地挺立。竦,高起。峙,挺立。⑻萧瑟:树叶被秋风吹的声音。⑼洪波...
3、青未了:青未了位于香山静翠湖东,山脊之上。此建筑建于乾隆十年(1745年),为五间四面环廊的歇山式殿阁,殿外檐悬有乾隆御书“青未了”匾额。青未了位于香山静翠湖东,山脊之上。此建筑建于乾隆十年(1745年),为五间四面环廊的歇山式殿阁,殿外檐悬有乾隆御书“青未了”匾额。在此极目,群峰苍翠,岱色无垠,颇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乾隆皇帝取杜甫《望岳》中“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的诗句为此景命名。186O年被英法联军焚毁,基址项订保存完好,2015年修复。恋整劝修复后的敞厅殿阁精美绝伦,内外梁柁檩枋等处均绘有花鸟鱼虫和人物故事的彩画,此处罕有人至,为一清幽之所,厅中远眺,可遥望香炉峰,对面为香山寺,俯视下方,可见绿色欲滴的静翠湖。东望,可见玉泉山、万寿山等颈殃淋。...
4、会当凌绝顶:“会当凌绝顶”此句出自杜甫的名篇《望岳》,通过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流露出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望岳》作者:杜甫张连庭《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通“层”但是还是要和原诗一模一样}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注释】岳:此指东岳泰山,泰山为五岳之首,其余四岳为西岳:华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中岳:嵩山。岱宗:泰山亦名岱山或岱岳,在今山东省泰安市城北。古代以泰山为五岳之首,诸山所宗,故又称“岱宗”。历代帝王凡举行封禅大典,皆在此山,这里指对泰山的尊称。夫:读“fú”。发音词,无实在意义,强调疑问语气。夫如何:怎么样齐、鲁:古代齐鲁两国以泰山为界,齐国在泰山北,鲁国在泰山南,即山东地区。原是春秋战国时代的两个国名,故后世以齐鲁大地代称山东地区。...
标签: 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