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诗歌的三重境界

非凡网 94 0

王维诗歌境界高远雅丽,呈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王维是绚丽多姿的唐代诗苑中的一朵奇葩,无论当时或后世,都享有崇高的声誉。杜甫《解闷》诗称他为“高人”,说他的诗“最传秀句寰区满”。王维逝后,殷 《河岳英灵集》说:“维诗词秀调雅,意新理惬,在泉为珠,着壁成绘,一字一句,皆出常境”,很称道王维诗的境界。苏轼《东坡志林》则赞:“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也肯定其诗境界之美。

  一、无念无欲的佛老境界

  后世誉称王维为诗佛,赵殿成《王右丞集笺注》中说:“王维诗,高者似禅,卑者似僧,奉佛之应哉,人心系则难脱”,这是从佛学角度评价王维诗的价值。高文在《禅诗鉴赏辞典》中说:“王维是佛教禅宗在文学上的代表人”,这话是十分精当的。

  王维生活在佛教氛围浓厚的家庭中,从小接受佛学的濡染。王维字摩诘,其名和字,均取自佛教《维摩诘经》中的维摩诘居士。他是神会禅师的弟子,神会是禅宗南宗创始人慧能的嫡传。《旧唐书·王维传》载:“王维弟兄俱奉佛,居常蔬食,不茹荤血。晚年长斋,不衣文 。在京师日饭数十僧,以玄谈为乐。斋中无所有,唯茶铛、药臼、经案、绳床而已。退朝之后,焚香独坐,以禅诵为事。”王维在诗中描绘着无念无欲的禅境。《秋夜独坐》写禅悟的过程。他秋夜独坐似僧人坐禅,深感人生易老,青春难再,如雨中山果之落地,草虫鸣叫也似哀怨生命之匆匆,人生怎样才能消除生老病死的痛苦呢?“欲知除老病,唯有学无生。”只有学佛静修达到无生的境界,才能除七情六欲,灭功利欲望。佛教的基本定理是解脱人生痛苦,追求理想的境界。王维悟到了这一禅理,所以才一心向佛皈依佛教。王维不同于一般的佛教徒,他是知识阶层中的佼佼者,诗、书、画、音律无所不精,对佛道都有深入的研究。他将道教的守静去欲、安心坐忘、知止守分等义理和修炼方法,同佛教的修习禅定、色空观念、随缘任运等学说融合在一起,使思想得到新的升华。他“好读高僧传,时看辟谷方”(《春日上方即事》),“白法调犯象,玄言问老龙”(《黎拾遗昕裴秀才迪见过秋夜对雨之作》),在佛老的交汇中,对禅学研思日深。

  王维是以禅入诗的一个典型代表,他的不少诗歌渗透着禅理、禅境、禅趣。《入香积寺》写探访一古寺的过程,深山的钟声似佛祖的召唤,在警醒痴迷者去净化心灵、寻求幽远境界之所在。《鹿砦》以禅机悟境,似无一字入禅,却字字充满禅趣。在那寂静不见人迹的山中,在那偶尔听到的杳然的人语声中,在那一抹落日余晖涂洒在的苍冷的青苔之上,人与自然融为了一体,个体的生命在这一刹那融入了古刹那终古、有限无限为一的禅的境界!《终南别业》写以充分自由之身,享受自然之乐,“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内中深寓着任运自然的禅理,有一唱三叹不可穷之妙。故而胡应麟《诗薮》赞曰:“太白五言绝自是天仙口语,右丞却入禅宗。……读之身世两忘,万念俱寂。”

拓展阅读

  说明:以下内容为本文主关键词的百科内容,一词可能多意,仅作为参考阅读内容,下载的文档不包含此内容。每个关键词后面会随机推荐一个搜索引擎工具,方便用户从多个垂直领域了解更多与本文相似的内容。

  1、维摩诘:维摩诘,维摩罗诘、毗摩罗诘、净名、无垢称、金粟如来、净名居士、维摩居士在家的大乘佛教居士,是著名的在家菩萨。据《维摩诘经》所讲,维摩诘是古印度毗舍离地方的一位富翁,家有万贯,奴婢成群。但是,他勤于攻读,虔诚修行,能够处相而不住相,对境而不生境,得圣果成就,被称为大菩萨。这位大菩萨早已成佛,他才智超群,享尽人间富贵,又擅论佛法,深得佛祖尊重,也是诗人王维心中的楷模。维摩诘(10张)梵文里“维”是“没有”之意,“摩”是“脏”,而“诘”是“匀称”。即为无垢。据《维摩诘经》讲,维摩诘是古印度毗舍离地方的一个富翁,家有万贯,奴婢成群。但是,他勤于攻读,虔诚修行,能够处相而不住相,对境而不生境,得圣果成就,被称为菩萨。维摩诘为诸大菩萨之代表。直心正念真如,亲证平等实相;见得一切众生心源,具足恒沙烦恼,无量功德。故起方便教化,使一切众生,除心源上之烦恼,显心源上之功德。然其为模范与标准者,须依已除已显之佛。起广大心,证如实相,则能依佛功德为功...

  2、境界:境界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jìngjiè,境界是在感知力上感知的主观上的广义的名词,境界既是人的思想觉悟和精神修养,也是自我修持的能力,即修为,人生感悟,对于境界来说在各个不同的领域有着不同的看法和见解,故境界是一种很微妙的感觉。多数时把境界楞划分几种,以质来区分;度来衡量。如主体在某件事物上所处于的水平。清代鸿儒王国维在其著作《人间词话》里谈到:“古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疆界;土地的界限等《诗·大雅·江汉》【释义】境界既是指人的思想觉悟和精神修养,也是自我修持的能力,即修为,人生感悟,其可表现一个人的思想境界如何,实际上指的是一个人的思想觉悟和精神修养的水平如何。在日常的生活中,人们的思想觉悟和精神修养总是不一样的,可作为社会中的普遍的价值取向,人们总希望自己是一个有较高思想觉悟和良好精神修养的人,以便体现自己在整个生活中的位置。一个人的经历和悟性最终决定了他的人生境界。道家中的境界其实是精神上的境界。∶边...

  3、落日余晖:杜帕恩是个漂亮的女骑手,救了来牧场游玩的杜安老爷和阿雅夫人,Duan(杜安)对杜帕恩一见钟情,在阿雅夫人的劝说下,她嫁给了杜安老爷,但是在生产时难产而死。杜帕恩的姐姐Pim(匹玛)因为贪婪,为了夺取家产,把妹妹女儿塔婉和恰好同时生下儿子的穷苦渔夫夫妻的儿子Nalian(那连)调了包。塔婉被这对渔夫收养,在不知道自己的真实身份是富家千金的情况下成长。渔夫父亲因达因为误杀人罪而被逮捕入狱,继父是一个酒鬼加赌鬼,经常虐待母女。塔婉和玩伴阿英和被调包的那连打架,幸好遇到善良的阿莱少爷(Vee)救助了他们并带他们去逛庙会,小塔婉和阿莱打赌,阿莱输了答应当小塔婉一天男友。塔婉阴差阳错救了生父杜安老爷,因为她跟亲生母亲长得一模一样,杜安和塔婉非常投缘。杜安对性格恶劣的那连的身世起了怀疑,但遭匹玛下毒而死,杜安临终时立了遗嘱,要将其财产给杜帕恩的孩子。剧照(14张)为了逃避那连的迫害,塔婉改名为YorSaeng(余晖),剪掉长发,女扮男装,和改...

  4、诗歌:诗歌,是一种抒情言志的文学体裁。是用高度凝练的语言,生动形象地表达作者丰富情感,集中反映社会生活并具有一定节奏和韵律的文学体裁。《毛诗·大序》记载:“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南宋严羽《沧浪诗话》云:“诗者,吟咏性情也”。只有一种用言语表达的艺术就是诗歌。汉族古代不合乐的称为诗,合乐的称为歌,现代一般统称为诗歌。它按照一定的音节、韵律的要求,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的精神世界。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相传为孔子所整理,关于这个问题学术界尚有争论。汉族诗歌历经汉魏六朝乐府、唐诗、宋词、元曲之发展。汉荀悦《汉纪·惠帝纪》作“诗謌”。唐朝韩愈《郓州溪堂诗》序:“虽然,斯堂之作,意其有谓,而喑无诗歌,是不考引公德而接邦人於道也。”明王鏊《震泽长语·官制》:“唐宋翰林,极为深严之地,见於诗歌者多矣。”鲁迅《书信集·致窦隐夫》:“诗歌虽有眼看的和嘴唱的两种,也究以后一种为好。”孔羽《睢县文史资料·袁氏陆园...


标签: 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