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怎么读韩愈《南溪始泛三首·其一》古诗
原文
南溪始泛三首·其一(此诗乃长庆间以病在告日所作)
作者:唐·韩愈
榜舟南山下,上上不得返。
幽事随去多,孰能量近远。
阴沈过连树,藏昂抵横坂。
石粗肆磨砺,波恶厌牵挽。
或倚偏岸渔,竟就平洲饭。
点点暮雨飘,梢梢新月偃。
馀年懔无几,休日怆已晚。
自是病使然,非由取高蹇。
注释
①南溪:在长安城南樊川。魏怀忠《新刊五百家注音辨昌黎先生文集》引樊汝霖说:韩愈于长庆四年八月休病假满百日,十二月卒于靖安里,明年正月葬于河阳。张籍作诗祭吊,中有“去夏公请告,养疾城南庄。籍时官休罢,两月同游翔。移船人南溪,东西纵篙根。公为游溪诗,唱咏多慷慨”。因知韩愈此诗,乃因病休假时所作。
②榜舟:划船。山下:全诗校:“一作溪上。”
③上上:逆流而上,屡上不止。
④此句全诗校:“一作幽寻事随去。”
⑤藏昂:同“昂藏”,高朗。坂:坡。
⑥梢梢:细小的样子。偃:弯。月半弦叫僵月。
⑦怆已晚:唐制,因病休假满百日须致仕(犹今所谓退休)。
⑧高赛:犹高卧。指隐居不仕,以示清高。
作者介绍
韩愈(768—824) 字退之,洛阳人,文学家,世有韩昌黎、韩吏部、韩文公之称。三岁即孤,由嫂抚养成人,贞元进士。曾官监察御史、阳山令、刑部侍郎、潮州刺史、吏部侍郎,卒赠礼部侍郎。政治上既不赞成改革主张,又反对藩镇割据。尊儒反佛,比较关心人民疾苦 。
韩愈在文学上主张师承秦、汉散文传统,积极倡导古文运动,提出“文以载道”、“文道合一”的观点。《师说》、《进学解》等,皆为名篇。韩诗力求创新,气势雄伟,有独特风格,对宋诗创作影响较大,延及清代 。有《昌黎先生集》。
拓展阅读
说明:以下内容为本文主关键词的百科内容,一词可能多意,仅作为参考阅读内容,下载的文档不包含此内容。每个关键词后面会随机推荐一个搜索引擎工具,方便用户从多个垂直领域了解更多与本文相似的内容。
1、南溪:南溪区,隶属四川省宜宾市,是宜宾市市辖区之一,位于四川省南部,介于东经104°43′52″-105°53′2″,北纬28°41′46″-29°3′52″之间,辖区面积704平方公里。属亚热带湿润型季风性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适宜,适宜农作物生长。辖8镇3街道,有163个村(社区),1257个村(居)民小组。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南溪区常住人口为332796人。汉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年)开“西南夷”,置犍为郡,今县址属犍为郡僰道县地至南齐,2011年03月17日,撤销南溪县,设立宜宾市南溪区。境内宜泸高速公路,有自贡至南溪一级公路,另有两条省道S206线遂筠路、S307线泸盐路穿境而过。南溪古街、滨江湿地公园、云台山省级森林公园、瀛洲阁、漂海楼、南溪临江古城楼古城墙登景点。2020年,南溪区地区生产总值62亿元,同比增长9%;第一产业增加值86亿元,增长5%;规模以上...
2、刑部侍郎:刑部侍郎六部之刑部副长官,明代正三品衔,清代为从二品。中国古代官署刑部的副主官。刑部官职最早出现于隋,明、清两代沿袭此制。汉朝为郎官的一种,本为是宫廷的近侍。东汉以后,作为尚书的属官,初任为郎中,满一年为尚书郎,满三年为侍郎。之后随着尚书台的权利加大,侍郎日渐重要。隋唐之时,于京城内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掌管国家政务。其中,每部一名之侍郎为辅佐尚书主官之事务实际执行者,相当于今部次长。中书省的副官称为中书侍郎,门下省的副官称为门下侍郎(黄门侍郎)。宋元明清不改。1368年,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将六部侍郎升为正三品。之后,清朝沿袭旧制,亦设左右侍郎,左右侍郎均为满汉人各一,也就是六部各部之间均有侍郎四名。历任刑部左侍郎(满)共有125筆資料:任職人員任職資訊類別卸任資訊備註1阿精阿乾隆六十年十月廿七日(7)任嘉慶三年八月日卒離職根據清史稿、國朝耆獻類徵初編卷97頁442特克慎嘉慶三年八月廿三日(10...
3、韩愈: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中期官员,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贞元八年(792年),韩愈登进士第,两任节度推官,累官监察御史。后因论事而被贬阳山,历都官员外郎、史馆修撰、中书舍人等职。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的行军司马,参与讨平“淮西之乱”。其后又因谏迎佛骨一事被贬至潮州。晚年官至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长庆四年(824年),韩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赠礼部尚书,谥号“文”,故称“韩文公”。元丰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伯,并从祀孔庙。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后人将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散文的写作理论,对后人很有指导意义。有《韩昌黎集》传世。(概...
标签: 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