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节诗句古诗大全(实用)(篇一)
1.寒食桐阴下,春风柳林侧。——元稹《寄吴士矩端公五十韵》
2.寒食江村路,风花高下飞。——杜甫《寒食》
3.梨花度寒食,客子未春衣。 ——钱起《下第题长安客舍》
4.岭外无寒食,春来不见饧。——沈佺期《岭表逢寒食》
5.三年遇寒食,尽在洛阳城。——白居易《洛桥寒食日作十韵》
6.春风已入片时梦,寒食从今数日间。——范成大《二月三日登楼,有懹金陵、宣城诸友》
7.浓阴花照野,寒食柳围村。——陈与义《寒食·草草随时事》
8.寒食北园春已深,梨花满枝雪围遍。——文同《北园梨花》
9.江城寒食下,花木惨离魂。——李频《苏州寒食日送人归觐》
10.旷野风吹寒食月, 广庭烟著黄昏花。——韩偓《寄友人》
11.斗鸡寒食下,走马射堂前。 ——孟浩然《上巳洛中寄王九迥》
12.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韦应物《寒食寄京师诸弟》
13.樱小杏青寒食后。衣换缕金轻绣。——张先《清平乐·清歌逐酒》
14.消息未归来,寒食梨花谢。——晏几道《生查子·金鞭美少年》
15.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苏轼《寒食雨二首》
16.清愁诗酒少,寒食雨风多。——张镃《寒食》
17.相劝一杯寒食酒,几多辛苦到春风。—— 赵嘏《赠皇甫垣》
18.白首伤春一老翁,预愁寒食过春中。——张耒《春日偶题四首·白首伤春一老翁》
19.客路逢寒食,划船闹水干。——曹勋《上塘值清明八首·其一》
20.鹭窥芦箔水,鸟啄纸钱风。——范成大《寒食郊行书事》
21.红药一枝寒食过,东风万点海棠空。——白玉蟾《春词七首·晴帘暖幕笑如烘》
22.去去谅无留滞欺,不妨寒食半阴晴。——王之道《朝晴》
23.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孟云卿《寒食》
寒食节诗句古诗大全(实用)(篇二)
24.无月无灯寒食夜,夜深犹立暗花前。 ——白居易《寒食夜》
25.烟景临寒食,农桑接仲春。——皇甫冉《寄高云》
26.只欠翠纱红映肉,两年寒食负先生。——杨万里《春晴怀故园海棠二首》
27.烟火临寒食,笙歌达曙钟。——孟浩然《李少府与杨九再来》
28.一年好处君知麽,寒食千门插柳枝。——杨万里《清明雨寒八首·脱却单衣著裌衣》
29.戴月行,披星走,孤馆寒食故乡秋。——马致远《四块玉·叹世》
30.快雨快晴寒食近,峥嵘芳事趁佳辰。——释正觉《雨晴偶作示禅者》
31.寒食数日间,春事求诸野。——曹勋《山居杂诗九十首·春雪翳重霄》
32.玉容寂寞谁为主。寒食心情愁几许。——史达祖《玉楼春·玉容寂寞谁为主》
33.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孟云卿《寒食》
34.近寒食人家,相思未忘苹藻香。——史达祖《寿楼春·寻春服感念》
35.故人留我过寒食,童重宁同所历家。——赵蕃《寒食前一日发黄堰明日抵定夸连日逆风吹沙不》
36.想得心知近寒食,潜听喜鹊望归来。——李绅《江南暮春寄家》
37.去年寒食杏花新,扶杖犹同过北邻。——程嘉燧《清明拜张二丈墓(同子柔作)》
38.一年寒食梨花近,二月春晴燕子来。——郭登《又过镇南州》
39.三月寒食时,日色浓于酒。—— 崔道融《春晚》
40.绿蛾缘条立春后,金蛹抱花寒食前。——文同《咏柳·绿蛾缘条立春后》
41.门外小桥寒食夜,月明人去杏花残。——宋无名氏《捣练子·初酒醒》
42.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潮。——王安石《壬辰寒食》
43.风雨临寒食,偏惊流浪情。——宋登春《海上寒食》
44.上元灯火胡尘里,寒食田园野草生。——晁说之《夜风雨声甚恶》
45.景物可怜人寂寞,年年寒食醉眠中。——张耒《寒食离白沙·花枝袅袅水溶溶》
46.忆得盈盈拾翠侣,共携赏、凤城寒食。——李甲《帝台春·芳草碧色》
拓展阅读
说明:以下内容为本文主关键词的百科内容,一词可能多意,仅作为参考阅读内容,下载的文档不包含此内容。每个关键词后面会随机推荐一个搜索引擎工具,方便用户从多个垂直领域了解更多与本文相似的内容。
1、实用:实用,汉语词语,拼音是shíyòng,意思是有实际使用价值的。有实际使用价值的。实际应用。《商君书·农战》:“今世主皆忧其国之危而兵之弱也,而强听说者。说者成伍,烦言饰辞而无实用。”《北史·崔浩传》:“姚兴好养虚名而无实用,子泓又病,众叛亲离。”宋·欧阳修《准诏言事上书》:“此有器械之虚名,而无器械之实用也。”《水浒传》第九一回:“国家费尽金钱,竟无一毫实用。”清·唐甄《潜书·无助》:“今人穷经,好为创见,而无实用,是为诬经,吾不欲取而观之矣。”《南齐书·褚渊传》:“是年虏动,上欲发王公以下无官者从军,渊谏以为无益实用,空致扰动,上乃止。”唐·韩愈《答窦秀才书》:“遂发愤笃专於文学,学不得其术,凡所辛苦而仅有之者,皆符於空言,而不适於实用。”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九流绪论上》:“﹝诸子﹞悉股肱之材,非如后世文人艺士,苟依托空谈,亡裨实用者也。”明·孔贞运《明资政大夫兵部尚书节寰袁公墓志铭》:“公(袁可立)纚纚条上方略...
2、范成大:范成大(1126年6月26日-1193年10月1日),字至能(《宋史》等误作“致能”),一字幼元,早年自号此山居士,晚号石湖居士。汉族,平江府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南宋名臣、文学家。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范成大登进士第,累官礼部员外郎兼崇政殿说书。乾道三年(1167年),出知处州。乾道六年(1170年),作为泛使出使金国,索求北宋诸帝陵寝之地,并争求改定受书之仪,不辱使命而还。乾道七年(1171年),自中书舍人出知静江府。淳熙二年(1175年),调任敷文阁待制、四川制置使。淳熙五年(1178年),升任参知政事,此后相继知明州、建康府,颇著政绩。晚年退居石湖,并加资政殿大学士。绍熙四年(1193年),范成大逝世,年六十八。累赠少师、崇国公,谥号“文穆”,后世遂称其为“范文穆”。范成大素有文名,尤工于诗。他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风格平易浅显、清...
3、白居易: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白居易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太子少傅、刑部尚书,封冯翊县侯。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1988年,日本中国文化显彰会为白园捐立石碑,以纪念白居易,碑文用中、日两种文字书写。1995年,4个日本人于此上书“樱献”。白居易画像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年)正月,白居易出生于河南新郑的一个“世敦儒业”的中小官僚家庭。白居易出生之后不久,家乡便发生了战争。藩镇李正己割据河南十余州,战火烧得民不聊生。白居易二岁时,任巩县令的祖父卒于长安,紧接他的祖母又病故。白居易的父亲白季庚先由宋州司户...
4、杨万里: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自号诚斋野客。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文学家、官员,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南宋“中兴四大诗人”。杨万里早年多次拜他人为师。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举进士,授赣州司户参军。历任国子监博、漳州知州、吏部员外郎秘书监等。在朝廷中,杨万里是主战派人物。绍熙元年(1190年),借焕章阁学士,为金国贺正旦使接伴使。后出为江东转运副使、反对以铁钱行于江南诸郡,改知赣州,不赴,乞辞官而归,自此闲居乡里。开禧二年(1206年)卒于家中。谥号文节。杨万里的诗自成一家,独具风格,形成对后世影响颇大的诚斋体。学江西诗派,后学陈师道之五律、王安石之七绝,又学晚唐诗。代表作有《插秧歌》《竹枝词》《小池》《初入淮河四绝句》等。其词清新自然,如其诗。赋有《浯溪赋》《海鱿赋》等。今存诗4200余首。概述图参考资料:宋高宗建炎元年九月二十二日(1127年10月29日...
标签: 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