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道》第八十三句是什么为之师找诗词
朝代:唐朝
博爱之谓仁,
行而宜之之谓义,
由是而之焉之谓道,
足乎己而无待于外之谓德。
仁与义为定名,
道与德为虚位。
故道有君子小人,
而德有凶有吉。
老子之小仁义,
非毁之也,
其见者小也。
坐井而观天,
曰天小者,
非天小也。
彼以煦煦为仁,
孑孑为义,
其小之也则宜。
其所谓道,
道其所道,
非吾所谓道也。
其所谓德,
德其所德,
非吾所谓德也。
凡吾所谓道德云者,
合仁与义言之也,
天下之公言也。
老子之所谓道德云者,
去仁与义言之也,
一人之私言也。
周道衰,
孔子没,
火于秦,
黄老于汉,
佛于晋、魏、梁、隋之间。
其言道德仁义者,
不入于杨,
则归于墨;
不入于老,
则归于佛。
入于彼,
必出于此。
入者主之,
出者奴之;
入者附之,
出者污之。
噫!
后之人其欲闻仁义道德之说,
孰从而听之?
老者曰:“孔子,
吾师之弟子也。
”佛者曰:“孔子,
吾师之弟子也。
”为孔子者,
习闻其说,
乐其诞而自小也,
亦曰“吾师亦尝师之”云尔。
不惟举之于其,
口而又笔之于其。
噫!
后之人虽欲闻仁义道德之说,
其孰从而求之?
甚矣,
人之好怪也,
不求其端,
不讯其末,
惟怪之欲闻。
古之为民者四,
今之为民者六。
古之教者处其一,
今之教者处其三。
农之家一,
而食粟之家六。
工之家一,
而用器之家六。
贾之家一,
而资焉之家六。
奈之何民不穷且盗也?
古之时,
人之害多矣。
有圣人者立,
然后教之以相生相养之道。
为之君,
为之师。
驱其虫蛇禽兽,
而处之中土。
寒然后为之衣,
饥然后为之食。
木处而颠,
土处而病也,
然后为之宫室。
为之工以赡其器用,
为之贾以通其有无,
为之医药以济其夭死,
为之葬埋祭祀以长其恩爱,
为之礼以次其先后,
为之乐以宣其湮郁,
为之政以率其怠倦,
为之刑以锄其强梗。
相欺也,
为之符、玺、斗斛、权衡以信之。
相夺也,
为之城郭甲兵以守之。
害至而为之备,
患生而为之防。
今其言曰:“圣人不死,
大盗不止。
剖斗折衡,
而民不争。
”呜呼!
其亦不思而已矣。
如古之无圣人,
人之类灭久矣。
何也?
无羽毛鳞介以居寒热也,
无爪牙以争食也。
是故君者,
出令者也;
臣者,
行君之令而致之民者也;
民者,
出粟米麻丝,
作器皿,
通货财,
以事其上者也。
君不出令,
则失其所以为君;
臣不行君之令而致之民,
则失其所以为臣;
民不出粟米麻丝,
作器皿,
通货财,
以事其上,
则诛。
今其法曰,
必弃而君臣,
去而父子,
禁而相生相养之道,
以求其所谓清净寂灭者。
呜呼!
其亦幸而出于三代之后,
不见黜于禹、汤、文、武、周公、孔子也。
其亦不幸而不出于三代之前,
不见正于禹、汤、文、武、周公、孔子也。
帝之与王,
其号虽殊,
其所以为圣一也。
夏葛而冬裘,
渴饮而饥食,
其事虽殊,
其所以为智一也。
今其言曰:“曷不为太古之无事”?
”是亦责冬之裘者曰:“曷不为葛之之易也?
”责饥之食者曰:“曷不为饮之之易也?
”传曰:“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
先治其国;
欲治其国者,
先齐其家;
欲齐其家者,
先修其身;
欲修其身者,
先正其心;
欲正其心者,
先诚其意。
”然则古之所谓正心而诚意者,
将以有为也。
今也欲治其心而外天下国家,
灭其天常,
子焉而不父其父,
臣焉而不君其君,
民焉而不事其事。
孔子之作《春秋》也,
诸侯用夷礼则夷之,
进于中国则中国之。
经曰:“夷狄之有君,
不如诸夏之亡。
”《诗》曰:戎狄是膺,
荆舒是惩”今也举夷狄之法,
而加之先王之教之上,
几何其不胥而为夷也?
夫所谓先王之教者,
何也?
博爱之谓仁,
行而宜之之谓义。
由是而之焉之谓道。
足乎己无待于外之谓德。
其文:《诗》、《书》、《易》、《春秋》;
其法:礼、乐、刑、政;
其民:士、农、工、贾;
其位:君臣、父子、师友、宾主、昆弟、夫妇;
其服:麻、丝;
其居:宫、室;
其食:粟米、果蔬、鱼肉。
其为道易明,
而其为教易行也。
是故以之为己,
则顺而祥;
以之为人,
则爱而公;
以之为心,
则和而平;
以之为天下国家,
无所处而不当。
是故生则得其情,
死则尽其常。
效焉而天神假,
庙焉而人鬼飨。
曰:“斯道也,
何道也?
”曰:“斯吾所谓道也,
非向所谓老与佛之道也。
尧以是传之舜,
舜以是传之禹,
禹以是传之汤,
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
文、武、周公传之孔子,
孔子传之孟轲,
轲之死,
不得其传焉。
荀与扬也,
择焉而不精,
语焉而不详。
由周公而上,
上而为君,
故其事行。
由周公而下,
下而为臣,
故其说长。
然则如之何而可也?
曰:“不塞不流,
不止不行。
人其人,
火其书,
庐其居。
明先王之道以道之,
鳏寡孤独废疾者有养也。
其亦庶乎其可也!
”
拓展阅读
说明:以下内容为本文主关键词的百科内容,一词可能多意,仅作为参考阅读内容,下载的文档不包含此内容。每个关键词后面会随机推荐一个搜索引擎工具,方便用户从多个垂直领域了解更多与本文相似的内容。
1、不止不行:比喻只有破除旧的、错误的东西,才能建立新的、正确的东西。发散解释:不塞不流,举个例子,就拿江水与湖泊来说,湖泊在江水的旺季蓄积江水,是"塞",能够阻止江水的汹涌,但是在江水的淡季,湖泊补充江水,是"流",这样江水就不会枯竭断流,能够更长远的流动.不塞不流,不止不行bùzhǐbùxíng塞:堵塞;止:停止。不止不行,也来举个例子,一个人登高山,走一段就需要休息一段时间>这是"止"休息够了再继续登山,这是"行",如果他一直走却不休息就会像夸父一样累死,最终不会登上山顶,所以不止不行.这种道理可以运用在各个领域,是事物的一种辨证发展规律.哲学含义:把事物的发展看作是对立面互相斗争、互相作用的结果。韩愈的观点认为(对佛教、道教)如不加以禁止,(儒教)就不能得到流传和推行。首先塞与流,止与行,是矛盾的两方面,是对立的,但在一定的条件下又是相互转化的,塞是前提,流是结果,二者有是统一的一个整体,二者相互依存相互转化,没有有永远的塞也没有无休...
2、如之何:如之何,汉语词汇,拼音rúzhīhé,释义怎么;为什么。怎么样;怎么办。出自《诗·王风·君子于役》。怎么;为什么。怎么样;怎么办。《论语·卫灵公》(15·16)子曰:“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末如之何也已矣。”大致意思是,孔子说:“从来遇事不说‘怎么办,怎么办’的人,我对他也不知怎么办才好。”《诗·王风·君子于役》:“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孟子·梁惠王上》:“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礼记·檀弓上》:“子柳曰:‘如之何其粥人之母以葬其母也?不可。’”明高攀龙《答袁节寰(袁可立)中丞书》之二:“事穷则变,变则通,如之何坐而待毙也。”《诗·齐风·南山》:“析薪如之何?匪斧不克。娶妻如之何?匪媒不得。”唐柳宗元《师友箴》:“不师如之何?吾何以成?不友如之何?吾何以增?”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三折:“如若此子至,其事将如之何?”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七回:今仲达如此变乱,将如之何?本信息未经许可copy自410...
3、是什么:《是什么》是张继聪演唱歌曲。在这一刻得到了什么在这一刻失去了什么在这一刻最紧要的最需要的最死手不放的又是什么是什么是什么在那一天你跟她讲过什么在那一天你跟她相爱过在这一刻身边那一个是那一个么是当天那一个么放得低了么还在等什么是谁的错究竟走过了什么成就了今天的一个我梦已走远么预计得到么为何越大越难快乐答案可会有人给我成长必经的一课迷失过哭过迷失里找线索在这一刻你拥有快乐吗在这一刻你拥有知己吗在这一刻你的理想实现了吗这一刻讲理想代价太高吗放弃了吗放弃了吧可惜吗在这一刻你爱你父母吗在这一刻你爱你伴侣吗在这一刻你爱你自己吗在这一刻还有感觉吗在这一刻你听我乱唱歌在这一刻迷失的不止你一个张继聪(LouisCheung,1980年1月11日-),香港男歌手,毕业于香港演艺学院,主修表演。共演出过20多套舞台剧,包括经典名作《欲望号街车》男主角史丹利·柯文斯基(StanleyKowalnski)。1984年,首次面对镜头演戏。至今拍摄超过100...
4、仁义道德:仁义道德,汉语成语,拼音是rényìdàodé,意思是泛指儒家的一整套道德规范。出自《原道》。唐·韩愈《原道》:“后之人,其欲闻仁义道德之说,孰从而听之。”作宾语、定语;指旧道德标准。示例你说凡是一口仁义道德的人,都是些伪君子,真是一点也不错。◎郭沫若《屈原》第二幕《战国策·赵策二》:今重甲循兵,不可以逾险;仁义道德,不可以来朝。宋·吴处厚《青箱杂记》卷八:“文章纯古,不害其为邪;文章艶丽,亦不害其为正。然世或见人文章铺陈仁义道德,便谓之正人君子;若言及花草月露,便谓之邪人,兹亦不尽也。”鲁迅《狂人日记》3:“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这里指吃人的封建礼教)...
标签: 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