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诗词《田家·绿桑高下映平川》
《田家·绿桑高下映平川》作者为宋朝文学家欧阳修。古诗词全文如下:
绿桑高下映平川,赛罢田神笑语喧。
林外鸣鸠春雨歇,屋头初日杏花繁。
【注释】
①绿桑高下:形容桑树高低错落
②赛罢田神:指春祭
③笑语喧:喧-噪杂,热闹
④鸠:一种小鸟
⑤屋头:宅边,房前屋后
⑥初日:雨后刚出的太阳
【翻译】
这首诗写了四幅画面,分别是绿满平川、春祭笑语、雨歇鸠鸣、初日繁花。全诗情景交融,欢快明朗,描绘了浓浓的春意、勃勃的生机,表现了田家生活的热烈,兴旺的气氛,同时也表现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态度。
【赏析】
这首小诗一、三、四句写景,二句写农人。通过写景,描绘出一幅清丽无比的乡村图画。辽阔的平川是画面的背景,红日映照下绿油油的桑树、洁白的杏花使画面色彩斑斓,鸠鸟的鸣叫使画面充满了生机,而刚刚消歇的春雨则使一切显得特别洁净、清新。疏疏几笔,即传达出了春雨过后,艳阳初照下的乡村别具魅力的美。 “赛罢田神笑语暄”是农人的精神状态,充满了乐观和愉悦,对生活的满足、对美好未来的自信尽在不言之中,而这又与乡村美景相得益彰。
拓展阅读
说明:以下内容为本文主关键词的百科内容,一词可能多意,仅作为参考阅读内容,下载的文档不包含此内容。每个关键词后面会随机推荐一个搜索引擎工具,方便用户从多个垂直领域了解更多与本文相似的内容。
1、诗词:诗词,是指以古体诗、近体诗和格律词为代表的中国汉族传统诗歌。亦是汉字文化圈的特色之一。通常认为,诗较为适合“言志”,而词则更为适合“抒情”。诗词是阐述心灵的文学艺术,而诗人、词人则需要掌握成熟的艺术技巧,并按照严格韵律要求,用凝练的语言、绵密的章法、充沛的情感以及丰富的意象来高度集中地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类精神世界。中国诗起源于先秦,鼎盛于唐代。中国词起源于隋唐,流行于宋代。中华诗词源自民间,其实是一种草根文学。在21世纪的中国,诗词仍然深受普通大众青睐。登鹳雀楼诗的词句。宋梅尧臣《张淳叟献诗永叔同永叔和之》:“张君献诗诗词巧,美女插花娇醉春。”明吴应箕《述怀》诗:“《咏怀》好诗词,能无自愧息。”诗和词。《儒林外史》第十七回:“匡超人初时不好问他,偷眼望那书上圈的花花绿绿,是些甚么诗词之类。”郭小川《痛悼敬爱的周总理》诗:“在病危时还一再聆听毛主席的光辉诗词。”诗歌起源于上古的社会生活,因劳动生产、两性相恋、原始宗教等而产生...
2、田家:《田家三首》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组诗作品。第一首诗形象而深刻地描写了农民的悲惨遭遇,体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第二首诗反映了夏秋之交农村景象的萧条和农民生活的贫困,同时揭露了封建官府的横征暴敛;第三首诗写农村秋收后的情景和诗人晚上投宿农家受到殷勤款待的经过,描写了农村秋日的美景,赞颂了农民的勤劳和淳朴。全诗叙事朴实周到,于平淡简朴的语言中含寓着深远的忧愤之情。田家三首【其一】蓐食徇所务⑴,驱牛向东阡。鸡鸣村巷白,夜色归暮田。札札耒耜声,飞飞来乌鸢⑵。竭兹筋力事,持用穷岁年⑶。尽输助徭役,聊就空自眠。子孙日已长,世世还复然。【其二】篱落隔烟火,农谈四邻夕⑷。庭际秋虫鸣,疏麻方寂历⑸。蚕丝尽输税,机杼空倚壁⑹。里胥夜经过,鸡黍事筵席⑺。各言官长峻,文字多督责⑻。东乡后租期,车毂陷泥泽⑼。公门少推恕,鞭朴恣狼藉⑽。努力慎经营,肌肤真可惜⑾。迎新在此岁,唯恐踵前迹⑿。【其三】古道饶蒺藜,萦回古城曲⒀。蓼花被堤岸,陂水寒更绿⒁。是时...
3、欧阳修:欧阳修(1007年8月6日-1072年9月22日),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景德四年(1007年)出生于绵州(今四川省绵阳市),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欧阳修于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年)以进士及第,历仕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死后累赠太师、楚国公,谥号“文忠”,故世称欧阳文忠公。欧阳修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被后人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他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其散文创作的高度成就与其正确的古文理论相辅相成,从而开创了一代文风。欧阳修在变革文风的同时,也对诗风、词风进行了革新。在史学方面,也有较高成就,他曾主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有《欧阳文忠公集》传世。1072年9月22日,欧阳修在家中逝世,享年六十六岁。欧阳...
标签: 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