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四语文《虞美人》教案

非凡网 151 0

必修四语文《虞美人》教案

  教学目的

  1.掌握词的文体知识,了解词的四个发展阶段和两大流派。

  2.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提高审美情趣,培养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

  1.体悟词的意境和语言。

  2.了解词的韵律和章法。

  教学设想

  教学方法:朗读法,问答法,讨论法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清代赵翼《论诗》)唐诗

  过后是宋词。好诗在唐代已被诗人们写尽了,宋代文人就另辟蹊径,使词这种文学形式趋于完善、臻于完美,达到了空前的繁荣,使宋词成为我国文化宝库中又一颗璀璨的明珠。(板书课题)

  解说:激发学生对祖国悠久灿烂文化的自豪感,并指出创新才是文学发展的出路。

  二、解题

  介绍词的一般知识(分段投影显示):

  词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

  词在形式上的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明代徐师曾《文章辨体序说》)。

  词大多分段,一段就是一个乐段,叫“片”或“阕”,分两片的最为常见,本课的七首词都分两片。

  词的篇幅比较短小,有人按字数将词分成小令、中调和长调三种,认为58字以内为小令,59—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见清代毛先舒《填词名解》)

  三、研习《虞美人》 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①齐读课文,找出该词的韵脚。

  (解说:引导学生体会词的音韵美,整体感知词的思想内涵。)

  ②内容与形式总理。

  李煜,即李后主,是五代最有成就的词人,也是整个词史上一流的大家。李煜的前半生,作为南唐的国君,生活相当豪华奢侈,词的题材狭窄,无非是表现宫廷生活、男女恋情或离愁别恨。亡国后,孤寂悲凉的处境,使他的词转向了写思乡之情、亡国之恨,成就很高,《虞美人》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篇。这是李煜的绝命词,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深切怀念。(见课本注释①)这首词采用白描手法,以自己的心境去观照事物、想像事物,这样,词中的意象就在“情”的贯穿下,构成了自然流畅、和谐完整的意境。

  (解说:引导学生读注释,并且从\'情”的高度理顺词的脉络。)

  2.具体研习

  ①“春花秋月”本是美好事物,作者为什么希望它结束呢?

  明确:李煜降宋后被封为违命侯,过着囚徒般的生活,他对人生已经绝望,所以见了春花秋月的无尽无休反而觉得厌烦。奇语劈空而下,问得很奇,却又在情理之中。

  (解说:引导学生在知人论世的基础上把握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理解“一切景语皆情语”、景物是感情的外化的道理。)

  ②讨论:“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具体指什么?换句话说,李煜到底在怀念什么?

  学生讨论的直接结果可能是锦衣玉食、后宫佳丽、“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尊荣等等,更可引导他们从精神层面上思考,诸如欢乐、尊严、自由,甚至生存的安全感等等。

  (解说:进一步挖掘词的思想内涵, 引导学生用两点论思考问题。)

  ③“小楼昨夜又东风”中的“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又东风”点明他归宋后又过了一年,时光在不断流逝,与开头句照应。季节的变化引起他的无限感慨,感慨人的生命随着花谢月残而长逝不返,感慨复国之梦随着花开月圆而逐步破灭。

  (解说:引导学生理解虚词的表达作用。)

  ④讨论:为什么词中两次提到“月”这个意象?联系我们读过的诗歌,“月亮”这个意象有什么特殊涵义吗?

  学生可能回答的是“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月是故乡明”“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今夜州月,闺中只独看”“我寄愁心与明月”等名句,只要诗句能表现怀念故乡、怀念亲人的主题即可。

  (解说:引导学生理解古诗词中意象相对固定的特征,其他诸如“梅”“莲”“柳”“雁”“长亭”等。)

  ⑤在前六句中,哪个字可以作为全词的“诗眼”?

  明确:“只是朱颜改”的“改”字,改变的不仅仅是“朱颜”,还有人的地位(由国之君沦为阶下囚)、人的感受(由安富尊荣到忍辱蒙羞)。

  ⑥全词的整体写作思路是怎样的?

  前六句的章法是三组对比,隔句相承,反复对比宇宙之永恒不变与人生短暂无常,富于哲理意味,感慨深沉。

  ⑦这六句中哪些是写“宇宙的永恒不变”?哪些是写“人生之短暂无常”?

  在这六句中,“何时了”“又东风”“应犹在”一脉相承,专说宇宙永恒不变;而“往事知多少”“不堪回首”“朱颜改”一脉相承,专说人生之短暂无常。如此回环往复,一唱三叹,唱出词人心灵上的波涛起伏和忧思难平,唱出物是人非的无限怅恨之感。

  (解说:整理全词的脉络,让学生理解词人的匠心。)

  ⑧欣赏品味:“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是以水喻愁的名句,显示出愁思如春水汪洋恣肆,一泻千里;又如春水之不舍昼夜,长流不断,无穷无尽。这9个字,确实把感情在升腾流动中的深度和力度表达出来了,并赋予无形的愁以质感和具象。人生啊人生,不就意味着无穷无尽的愁苦吗?一个处于刀俎之上的亡国之君,竟敢如此大胆地抒发亡国之恨,是史所罕见的。这两句充满悲恨激楚的感情色彩,其感情之深厚强烈,真如滔滔江水,大有不顾一切、冲决而出之势。诗人这种纯真深挚感情的全心倾注,让他为此付出了生命,但也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这样的不朽篇章。法国作家缪塞说:“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篇章是纯粹的眼泪。”

  5.课堂小结

  李煜后期的词发自内心,写的是从未有人写过的作为亡国之君的故国之思,而词中流露的,又主要是追惜年华、感慨人事变迁无情、哀叹命运等容易引起普通人共鸣的情绪,因此艺术感染力大大加强;更由于他采用了唐五代词人少用的白描手法,以清新的语言写情,因而形成了他独特的风格,使他成为我国词史上一流的大家。

  播放音乐,在邓丽君《虞美人》的歌声中进一步体味这首词的意境。

  结合板书,背诵这首词。

  (解说:进一步肯定李煜后期词的成就,这是对作者的又一次总体把握,与第一步遥相呼应,并让学生在歌声和诵读中接受美的陶冶。)

  四、布置作业

  1.延伸阅读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2.预习思考题

  (1)《雨霖铃》和《念奴娇》的韵脚在现代汉语中也押韵吗?如何理解这两首词的用韵?

  (2)柳永和苏轼分别是婉约派和豪放派的代表,试从题材范围、意境、造语等方面比较《雨霖铃》和《念奴娇》二词

  《虞美人》原文和译文

  原文: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译文:

  春花秋月什么时候才了结?往事知道有多少!

  小楼上昨夜又刮来了春天的东风,在月明中对已亡的本国不忍回首去想念。

  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在,只是朱红的颜色已经改变。

  问您能有多少愁?正象一江春水向东流。

  《虞美人》赏析

  这首词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唐宋词中的名篇。李煜以帝王之尊度过三年“日夕以泪洗面”的囚禁生活,受尽屈辱,尝尽辛酸,最后被宋太宗用药毒害而死。这首词可以看作是他临终前绝命词,据说这首词中抒写自己的悲恨和怀念故国,因而成为他被害的直接原因之一。词中吟咏感叹自己的身世和遭遇,诉说自己的悲剧命运和人生的愁恨,追怀往事,怀念故国,表达了亡国之痛。

  词的开头一句就极为沉痛。春花秋月本是美好的事物,可是作者却以怨恨的口吻发出诘问:“春花呀 ,秋月呀,什么时候才能终了呢?”词人为什么这样见花落泪,对月伤心,为什么这样痛不欲生呢?因为春花秋月只会引起他对往事的追忆,而往事桩桩件件都会令人心碎。“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两句缩笔吞咽,放笔呼号。因偷生人间,历尽折磨,感到这种非人的生活、痛苦的折磨没有尽头,而往日的一切又不堪回首,只能更加增添悲愁。下阕承上,因故国月明进一步联想,旧日的宫殿犹在,而江山易主,人事已非,回想起来真是肝肠寸断,凄惨之至。结尾两句自问自答,倾吐心中不可抑之愁,用江水的长流不息来形容自己愁恨的永无尽时,以兴体作结,尤为精警。

  全词以问起,以问结,由仰首问物,到抚心自问,一气盘旋,曲折回荡,如泣如诉,声泪俱下。通篇语气连贯而又起伏不定,抒发感情深沉真挚。词中还运用反衬和比喻,如春花秋月本来是美好的事物,但却怨问其“何时了”,小楼东风带来春天的信息,却反而引起“不堪回首”之念。这都是反衬的手法,表达感情更为深刻。“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以水喻愁的名句,形象地表现出愁思如水,长流不断,无穷无尽。通过这样具有诗意的形象比喻,真实而深刻地表现自己的深哀和剧痛,而且将这些抽象的、难以捉摸的东西写得具体形象,达到很好的艺术效果。

  亡国之音哀以思——李煜两首《相见欢》的解读

  一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二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一、李煜生平及词风衍演

  李煜(937-978)公元961年即位,史称南唐后主。他登位之时,宋已代周建国,南唐形势风雨飘摇。他在对宋委屈求全中过了十几年苟安生活。南唐为宋灭之后,他被俘到汴京,过了约两年囚徒生活,终为太宗赐鸩毒杀。

  李煜在政治上十分无能,文艺上却颇有成就,工书善画,妙解音律,尤工于词。他的创作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前期不修政事,纵情于吟咏宴游,笙歌燕舞,为了使宫女的舞姿更加曼妙婀娜,荒唐病态竟至于让宫女束脚,戕害中国女子裹脚陋习便起于其人。他这一时期的词作大都反映了他荒淫奢靡的官廷生活,这些词虽在技巧上已日臻成熟,实则为南朝宫体和花间词风的承续。后期则为入宋之后,此时,他逐渐从醉生梦死中清醒过来,对屈辱的拘囚生活极为愤懑感伤,他的词开始转向抒奏亡国之音,倾泻其“日夕以眼泪洗面”的深哀巨恸,他的词有了打动人心的恒久的艺术力量。可以说,亡国使他丢掉了皇帝的宝座,却使他在词的创作上获取了巨大的成就,诚如清人王国维评价:“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便是对他文学地位的中肯评价。

  二、《相见欢》的“细读”

  西方新批评学派在解读诗歌时采纳重视文字本身在作品中的作用的“细读”方式,他们认为,文字是组成篇什的基础,而文字表现出的形象、肌理、色调、语法乃是评说一首诗歌的重要依据。下面,笔者就用这种“细读”的形式对两首《相见欢》的意义加诸简评。

  (一)《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

  1、“林花”:满林花树;“谢了”:表现一种美好事物--美好之节、美好之花、美好之色--零落凋残的悲慨;“春红”:代落英;“太匆匆”:花开短促,体现为对美的凋零的伤悼之感。

  2、“无奈朝来寒雨往来风”:花谢匆匆之因。“朝”与“晚”、“雨”与“风”的对举,极尽朝暮风雨摧残施虐的无可抗争之悲绪。

  3、“胭脂泪”:承上文之“春红”,悲极艳绝,确有杜甫“林花著雨胭脂湿”的意蕴;“留人醉”:悲伤凄惜,人迷心醉,是“花”对赏花者的相留,还是“人”对赏花者的相留?或可作多义诠解;“几时重?”:犹言“何时可再?”,用花之凋谢与人之离别展现了一种难以挽回的痛苦惋叹。

  4、“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长恨”、“长东”,悲绪难平。系悲沈恨极的哀切之辞。

  (二)《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1、“无言独上西楼”:“无言”,无尽思绪,无可倾诉;“独上西楼”:登高问月,无人倾诉、心境落寞的行为观照;“月如钩”:寂寞清愁的意象,月圆必缺,载荷着人生的无常之悲。

  2、“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种着梧桐树的寂静庭院为秋色笼罩(梧桐,古有“梧桐树,三更雨”、“疏雨滴梧桐”等句),“寂寞梧桐”,似有人树泯合之感;“深院”,庭院深深,音讯隔绝杳无;“清秋”:背景,为通篇充溢的“离愁”愁起之由。全句摹画了一幅意境朦胧、浸染着哀愁的图画。

  3、“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表现了心宇深处深深的寂寞、万般的无奈和无法排遣的离愁。

  4、“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别是一般滋味”指离愁,即“离愁在心头”之意。如果说前文还用“剪”和“理”的动作对离愁加以形象摹刻,本句则将离愁写得无可形状、无以陈述,为更深一层的写法。

  三、《相见欢》的喻况

  “尼采谓:‘一切文字,余爱以血书者。’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王国维《人间词话》卷上)对任何一个作家的作品的解读,都离不开对其本人生平和思想的了解,因为在作品中,无一例外地蕴藉着作者自身的爱憎情感和思想观念,所以法朗士说“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叙传”。这句话是否绝对我们姑且不论,但其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文学创作活动的本质是毋庸置疑的。的确,作品往往折射着作者本人的经验体悟和身世感发,李煜正是以他的心和血才浇沥出这两首《相见欢》。

  “林花”一词,表面上是伤春咏别,但细作探求,“人生长恨水长东”的深切悲慨,决非一般闺怨、离情,其“伤春咏别”,很难说没有托意:上片惜花之意,实是自悲身世,朝雨、晚风,摧残不已;下片念泪留醉尚且不能,何况重返故国?国而“长恨”“长东”,悲慨难托难平。“无言”一词,表面上看也是悲秋咏别,但细品寻微,词中深深的寂寞、万般的无奈和无法排遣的离愁,也决非一般离别相思,而是有所喻况:上片“梧桐”,是惨遭幽闭的物象,而“深院”难道不正是囚身之喻?下片的离愁无疑可以解为去国之愁。心品之下,确可品出“亡国之音”的况味,难怪宋人黄升评注:“此词最凄惋,可谓‘亡国之者哀以思’。”正因为如此,我们可以说,李煜词中所表现的情感哀伤深挚,莫不是字字见血,有如血泪凝铸而成。

  四、结论

  李煜的两首《相见欢》,虽然表面上都是写相思离别,但他作为亡国之君,受人拘囚,又何敢明目张胆地在作品中言志而表明自已“故国之恋”、“亡国之痛”的情感呢?除非他觉着活腻了。因而在作品中以“喻况”流露情感。

  因此,我们在赏析品读时,不仅要明白作品所写的外表情事方面的主题,更应把握作品中所流露的隐藏的某种心灵和情感的本质。

  同时,由于两者在内容情感上有着诸多的契合之处,甚至连标题也一样,我们当然可将它们视为关系密切姊妹篇,因而,为了使学生对李煜“无言”一词有更为深切的感悟,应将他的“林花”一词作为补充阅读材料以给学生,通过对举并读,使学生得到更为丰富的情感体验。

  一壶酒?一竿身?快活如侬①有几人

  李煜(南唐后主)?《渔父②》

  ①侬:江南一带称自己为“侬”。 ②渔父:词牌名,此处亦实指。

  这两句是说,渔父孤身一人,生活在船上端来一壶酒自斟自饮,只有一竿竹篙陪伴,还在自我安慰:世上像我这样乐哉优哉能有几人?俨然一幅图画,画面简洁、明朗、素描韵味很浓。这是李煜早期的作品,相传题在南唐卫贤所作《春江钓叟图》上。有人说词中称道的渔隐生活带有作者自己的情绪,是他受其长兄太子弘冀猜忌,而希求避祸心理的写照,曲折地表示自己无意于朝政。这种看法颇有道理,也符合词中所抒发的意境。

  --------------------------------------------------------------------------------

  云一①?玉一梭②??

  淡淡衫儿薄薄罗

  轻颦③双黛螺④

  李煜(南唐后主)?《长相思⑤》

  25/889/10043

  ①云一:云,指头发;,饰发用的紫青色丝绳。 ②玉一梭:指扎发用的 玉簪。 ③颦:皱眉。 ④黛螺:青绿色的颜料,古代妇女用以画眉。 ⑤长相思:词牌名

  。

  这几句词勾划了一个乖巧、玲珑、丰韵多姿的女子(有人说是他的大周后娥皇)的形象——乌云般的秀发,扎着紫青色的丝带,头上簪着一支玉梭,身上穿着丝罗做的淡淡的衫儿,微皱眉头,一双美丽的眼睛格外动人。语言精炼准确,两个“一”字,一个“轻”字,一个“儿”字,两组重叠词“淡淡”、“薄薄”,烘托出人物“亭亭玉立”的形象,从中透出个中的丰韵。

  --------------------------------------------------------------------------------

  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①

  李煜(南唐后主)?《乌夜啼②》

  25/889/10045

  ①浮生:语本《庄子?刻意》:“其生若浮,其死若休。”以人生在世,虚浮不定,固称人生为“浮生”。 ②乌夜啼:词牌名。

  这两句是说,世间一切都算不得什么,随着流水飘荡。生命像一场梦一样,十分短促。愁闷难堪的心境写得真实而感人。

  --------------------------------------------------------------------------------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李煜(南唐后主)?《相见欢①》

  25/889/10043

  ①相见欢:词牌名。

  这几句词是说,园林的花已经辞谢了春天,它那红艳艳的花朵都一个一个地飘落,实在太匆忙了。原因在于早上的寒雨晚上的风,摧残生物的威力实在太厉害了。这首词恐为李煜入宋后的作品。这两句看似写景,但用“太匆匆”这样含情的辞语,惋惜好景不长,乃抒情而不是体物。融景入情,景为情使,感叹南唐小朝廷如林花之谢春天那样,匆匆忙忙结束了它的命运,这位风流倜傥的李后主遽然终结了自己的帝王生涯,为之十分感伤。

  --------------------------------------------------------------------------------

  砌下①落梅如雪乱②?拂了一身还满

  李煜(南唐后主)?《清平乐③》

  25/889/10045

  ①砌下:阶下。 ②雪乱:此指白梅花凋谢落下如雪花般纷乱。 ③清平乐:词牌名。

  原词写李煜在春天怀念远人不归。这两句对景生情,极力写出纷乱的情怀——阶下飘落的梅花,如落雪一样纷乱;把身上拂了又拂,落花又把全身落满。表达了对忆念之人的深挚感情。

  --------------------------------------------------------------------------------

  揖让月在手?动摇风满怀

  李煜(南唐后主)?《咏扇》

  1/8/74

  这两句逸句是咏团扇。揖让别人如双手捧月,摇动扇柄,则习习风生,满怀凉爽。两句诗把团扇写活了,尤其前一句形象生动,用语明净、精炼、准确、传神,并反映了作者潇洒自如的神态。

  --------------------------------------------------------------------------------

  醉乡路稳宜频到?此外不堪行

  李煜(南唐后主)?《乌夜啼》

  25/889/10045

  这两句写李煜国破家亡,沦为俘虏,愁闷难堪时的实际生活和心理活动——醉乡的路子很平稳,应该时常去,别的地方都不堪行。即是说,应该时常醉酒,利用酒的麻醉来忘却愁闷和哀痛。将愁闷难堪时的实际生活和心理活动写得很真实、很概括,不仅感到生活的威胁,简直想以醉酒来逃避现实,以麻醉求解脱了。

  --------------------------------------------------------------------------------

  最是仓皇辞庙①日?

  教坊②独奏别离歌

  垂泪对宫娥③

  李煜(南唐后主)?《破阵子④》

  25/889/10047

  ①辞庙:古代帝王把自己的祖先供奉在庙里,“辞庙”是表示辞别祖先,即是离开了祖先创建的国家。

  ②教坊:古代管理宫廷音乐的官署。唐代开始设置。专管雅乐以外的音乐、歌唱、舞蹈,百戏的教习、排练、演出等事务。 ③宫娥:即宫女。 ④破阵子:词牌名。

  这几句词是李煜写他离开南唐入宋作俘虏时的情景——最令人难堪的是,那天京城陷落,慌慌张张辞别太庙的时候,教坊乐队奏起别离的歌曲,忍不住挥洒眼泪看着满宫的妃女宫娥。史载,李煜是一个“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的人,辞庙这个场面,对于一个亡国皇帝来说,难堪是难免的,“垂泪对宫娥”的悲凉状况也是真实的。这几句词好就好在反映了匆匆忙忙、慌慌张张、凄凄惨惨的场面和心理活动,真实、坦率、具体、明朗。

  --------------------------------------------------------------------------------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

  李煜(南唐后主)?《忆江南》

  25/889/10043

  这两句词是李煜写入宋后对逝去的美好日子的怀恋,夜间梦里,追忆旧游,无限哀痛——在昨夜的梦魂里,曾有多少的恨啊!看来旧事全是空幻的,只是像一场大梦罢了。深刻地表达出当时悲苦的心境。

  --------------------------------------------------------------------------------

  云笼远岫①愁千片?雨打归舟泪万行

  李煜(南唐后主)?《渡中江望石城泣下》

  1/8/72

  ①岫:峰峦。

  《渡中江望石城泣下》是李煜作了俘虏北上渡江时所作的一首七律,抒发了亡国的悲痛心情。这两句是说,雨中行舟,云烟笼罩着峰峦,好像天也在为南唐亡国、君王被俘而愁肠一片;雨下个不停,敲打着舟船,天上雨下,舟中人泪下,如同汇集成千行万行珠泪,滚滚流淌。诗句着力抒写了亡国之君的伤痛之情,写景着意于渲染愁情,情景交融,抒情真挚

拓展阅读

  说明:以下内容为本文主关键词的百科内容,一词可能多意,仅作为参考阅读内容,下载的文档不包含此内容。每个关键词后面会随机推荐一个搜索引擎工具,方便用户从多个垂直领域了解更多与本文相似的内容。

  1、语文:语文是一个多义词,通常作为语言文字、语言文学、语言文化的简称,其本义为“语言文字”。语文课一般被认为是语言和文化的综合科。语言和文章、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的简约式统称等都离不开它。也可以说,语文是运用语言规律与特定语言词汇所形成的书面的或口语的言语作品及这个形成过程的总和。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点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特点。《语文》也是中国的学校等教育机构开设的一门主要学科。语文学是偏重从文献角度研究语言和文字的学科总称,一般包括文字学、训诂学、音韵学、校勘学等。中国由于古代文献丰富,文字比较特殊,语文比较发达,广义的语文也应该包括语言学,也就是语言学和文字学的总称,但由于国际学术分科中语言学是一大类,所以反而是语文学从属于语言学,成为语言学的一个分支。“语文”的语源是...

  2、春花秋月:剧情截图(11张)出身小康人家美丽非凡怀有志向的女大学生霍雨菡,就在这种严峻背景下登场了。她从求学的上海刚回家乡,展现在她面前的是自己家已被大火吞灭,父母被杀,昏迷之中被浑身匪气的李显豪派人绑架,竟塞入大木箱当作礼物送给刘占金。无恶不作的李显豪不但与刘的二姨太张凤媛勾搭成奸,还在平山一带大肆贩毒走私,形成人人谈虎色变的黑恶势力。大权在握的广州国民政府专员侯筑城来为革命军筹措军饷,并负有扫毒打黑的重任。故事序幕由此拉开,霍雨菡立刻卷入命运激流的漩涡,她的人生故事不得不在自己的故乡小镇重新开始。伤心欲绝的霍雨菡,为了复仇,她留在了高深莫测、贪欲横溢、阴风鬼气的刘家大院,并在抗争中求生存,在苦难中求幸福,在追求中求理想。同雨菡一样,刘家大少爷刘振邦也正遭受着命运的折腾,父亲强迫他从北平回来继承家业,共同对付威胁刘家的邪恶势力,使一个艺术型的青年不得不面对太多的丑恶、倾轧甚至血腥,他痛苦悲愤想挣扎却在父爱压力下苍白无力。就在这种险恶莫测...

  3、虞美人:虞姬,是楚汉之争时期西楚霸王项羽的美人,名虞(yú)(一说姓虞),曾在四面楚歌的困境下一直陪伴在项羽身边,项羽为了她作《垓下歌》。相传虞姬容颜倾城,才艺并重,舞姿美艳,并有“虞美人”之称。后人曾根据《垓下歌》,以及相传是虞姬所作的《和垓下歌》,臆想她的结局是公元前202年楚汉战争项羽兵败时,在楚营内自刎,由此流传了一段关于“霸王别姬”的传说。史书中对虞姬的记载较少,甚至连本名、种族、出生地、生卒时间、与项羽相识的时间、与项羽相识的过程最终结局全都没有记载。西汉大历史学家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里仅记载道:“有美人名虞。”因此后来就出现了两种说法:一是有人推测“虞”是美人的名;二则推测“虞”是美人的姓,《辞源》备有此说。而“虞姬”则是后人对其的称呼,关于“姬”这个字,也有一定的说法,体上有两个含义:一是“姬”就是她的姓;二则是“姬”是古代妇女的美称。虞姬的姬可以归为第二义,即美称。总而之,人们只能得知虞姬的姓名与“虞”字有关,而她...

  4、教案: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教案包括教材简析和学生分析、教学目的、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及练习设计等。教案中对每个课题或每个课时的教学内容,教学步骤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板书设计,教具或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各个教学步骤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等等,都要经过周密考虑,精心设计而确定下来,体现着很强的计划性。《倪焕之》十七:“她做这些事绝不随便,都运用无可加胜的心思写成精密的教案,先送与级任教师看过,得到了完全的赞许,还不放心,又斟酌再三,然后拿来实施。”编写教案要依据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精心设计。一般要符合以下要求:明确地制订教学目的,具体规定传授基础知识、培养基本技能﹑发展能力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合理地组织教材,突出重点,解决难点,便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


标签: 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