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达对爱人牵挂的诗句
在古代,可没有我们现在交通那么方便,我们可以一起看看下面的表达对爱人牵挂的诗句,感受一下古人的思念牵挂之情。
表达对爱人牵挂的诗句
1.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 出自李之仪的《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2. 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 出自晏殊的《玉楼春·春恨》
3.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 出自张籍的《秋思》
4. 春日游,杏花吹满头。 —— 出自韦庄的《思帝乡·春日游》
5.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 出自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
6.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 出自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7.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 —— 出自苏轼的《望江南·超然台作》
8.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 —— 出自纳兰性德的《长相思·山一程》
9.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
10.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 出自范仲淹的《苏幕遮·怀旧》
11.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 出自张九龄的《望月怀远》
12.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 出自韩愈的《晚春》
13.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 出自李白的《春思》
14. 借问江潮与海水,何似君情与妾心?相恨不如潮有信,相思始觉海非深。 —— 出自白居易的《浪淘沙·借问江潮与海水》
15.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 出自李白的《峨眉山月歌》
16.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17. 自君之出矣,宝镜为谁明?思君如陇水,长闻呜咽声。 —— 出自辛弘智的《自君之出矣》
18. 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 —— 出自苏武的《留别妻》
19. 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 —— 出自纳兰性德的《画堂春·一生一代一双人》
20. 连天衰草,望断归来路。 —— 出自李清照的《点绛唇·闺思》
21.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 —— 出自白居易的《长相思·汴水流》
22. 意溪山欲援例者,遂作数语,庶几仿佛渊明思亲友之意云 甚矣吾衰矣。 —— 出自辛弃疾的《贺新郎·甚矣吾衰矣》
23.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 —— 出自谭嗣同的《狱中题壁》
24.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 出自杜甫的《春日忆李白》
25.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 出自孟郊的《登科后》
26.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 出自李商隐的《无题·重帏深下莫愁堂》
27. 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 —— 出自武则天的《如意娘》
28. 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 —— 出自曹丕的《燕歌行》
29.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 出自杨万里的《闲居初夏午睡起》
30. 共眠一舸听秋雨,小簟轻衾各自寒。 —— 出自朱彝尊的'《桂殿秋·思往事》
31. 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 —— 出自韦庄的《思帝乡·春日游》
32. 相思本是无凭语,莫向花笺费泪行。 —— 出自晏几道的《鹧鸪天·醉拍春衫惜旧香》
33.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 出自薛道衡的《人日思归》
34.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 出自李觏的《乡思》
35. 怕相思,已相思,轮到相思没处辞,眉间露一丝。 —— 出自俞彦的《长相思·折花枝》
36.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 出自孟浩然的《早寒江上有怀 》
37. 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 —— 出自李白的《长相思·其一》
38.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 出自李白的《春思》
39.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 出自温庭筠的《商山早行》
40.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 出自孟浩然的《早寒江上有怀 》
41. 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何淹留寄他方? —— 出自曹丕的《燕歌行》
42.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 —— 出自韦应物的《寄李儋元锡》
43. 纵被无情弃,不能羞。 —— 出自韦庄的《思帝乡·春日游》
44. 相思一夜梅花发。 —— 出自房舜卿的《忆秦娥·与君别》
45. 相思已是不曾闲,又那得、工夫咒你。 —— 出自蜀妓的《鹊桥仙·说盟说誓》
46. 一寸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 —— 出自于谦的《立春日感怀》
47. 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 —— 出自李白的《长相思·其一》
48. 月色入高楼,相思两处愁。
49. 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 —— 出自李煜的《长相思·一重山》
50.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 出自李白的《春思》
51. 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 —— 出自韦应物的《闻雁》
52.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 出自柳宗元的《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53.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 出自柳永的《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54.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著远行人。 —— 出自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
55. 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 —— 出自李煜的《长相思·一重山》
56. 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 —— 出自程颢的《秋日》
57.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 —— 出自李商隐的《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58.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
59. 此曲有意无人传,愿随春风寄燕然,忆君迢迢隔青天。 —— 出自李白的《长相思三首·其二》
拓展阅读
说明:以下内容为本文主关键词的百科内容,一词可能多意,仅作为参考阅读内容,下载的文档不包含此内容。每个关键词后面会随机推荐一个搜索引擎工具,方便用户从多个垂直领域了解更多与本文相似的内容。
1、牵挂:《牵挂》是由国家一级编剧习志淦编写剧本并总导、冯楠执导,华中农业大学学生演出的大型校园原创公益话剧。该剧以张福禹义无反顾赴恩施支教的感人故事为主线,通过四个家庭的对比冲突,三代人的命运起伏,两份情感的取舍决策,表现了有良知的知识分子对农村发展的“牵挂”,诠释了华中农业大学“勤读力耕立己达人”的价值追求,展现了新时代知识分子的个人梦、华中农大梦、农业梦。2013年9月24日,话剧《牵挂》在华中农业大学大学生活动中心为庆祝华中农业大学115周年校庆首演成功,引起现场近千名观众的强烈共鸣,在场观众纷纷表示“真实”、“感动”、“贴近生活”。这个戏的主人公、青年志愿者张福禹,取材于华中农业大学三个真实的学生原型:感动中国的徐本禹、献身支教的“西部计划”志愿者赵福兵、舍己救人的张瑜。有着丰富戏曲创作经验的剧作家,第一次涉足话剧,就投入了对现实变革生活的感情,用朴素的现实主义典型化的创作方法,写出了这个非常生活化又颇具艺术典型性的好戏,又一次...
2、孟浩然:孟浩然(689年—740年),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孟浩然生于盛唐,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修道归隐终身。曾隐居鹿门山。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开元二十五年(737)张九龄招致幕府,后隐居。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其中虽不无愤世嫉俗之词,而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孟浩然的诗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后人把孟浩然与盛唐另一山水诗人王维并称为“王孟”,有《孟浩然集》三卷传世。永昌元年(689年),孟浩然出生于襄阳城中一个薄有恒产的书香之家。圣历元年(698年),孟浩然与弟弟一起读书学剑。景龙二年(708年),孟浩然20岁,是年前后游鹿门山,作《题鹿门山》诗。诗标志着孟浩然独特的诗风基本形成。景云二年(711年),...
3、表达:表达是将思维所得的成果用语言语音语调、表情、行为等方式反映出来的一种行为。表达以交际、传播为目的,以物、事、情、理为内容,以语言为工具,以听者、读者为接收对象。表达是观察、记忆、思维、创造和阅读的综合运用。表达是各种学习能力、智力的尖端反映。表达几乎包括了一切高级行为、一切艺术、一切表露出来的情绪。表达的方式: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1)叙述。叙述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作者对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所作的叙说和交代。(2)描写。描写是把描写对象的状貌、情态描绘出来,再现给读者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记叙文,特别是文学创作中的主要表达方式之一。在一般的抒情、议论、说明文中,有时也把它作为一种辅助手段。描写的手法运用得好,能逼真传神、生动形象,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中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3)抒情。抒情就是抒发和表现作者的感情。它是抒情文体中的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的文...
4、白居易: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白居易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太子少傅、刑部尚书,封冯翊县侯。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1988年,日本中国文化显彰会为白园捐立石碑,以纪念白居易,碑文用中、日两种文字书写。1995年,4个日本人于此上书“樱献”。白居易画像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年)正月,白居易出生于河南新郑的一个“世敦儒业”的中小官僚家庭。白居易出生之后不久,家乡便发生了战争。藩镇李正己割据河南十余州,战火烧得民不聊生。白居易二岁时,任巩县令的祖父卒于长安,紧接他的祖母又病故。白居易的父亲白季庚先由宋州司户...
标签: 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