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关于不争的诗句
竹石
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注释]
1. 《竹石》是一首题画诗。
2. 咬定:比喻根扎得结实,像咬着不松口一样。
3. 磨:折磨。坚劲:坚定强劲。
4. 尔:那。这句意思说:随那东南西北风猛刮,也吹不倒它。
[解说]
这是一首寓意深刻的题画诗。首二句说竹子扎根破岩中,基础牢固。次二句说任凭各方来的风猛刮,竹石受到多大的磨折击打,它们仍然坚定强劲。作者在赞美竹石的这种坚定顽强精神中,隐寓了自己风骨的强劲。“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常被用来形容人在斗争中的坚定立场和受到打击决不动摇的品格。
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杜甫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老去诗篇浑漫与,春来花鸟莫深愁。
新添水槛供垂钓,故着浮槎替入舟。
焉得思如陶谢手,令渠述作与同游。
[解说]
平生为人喜欢细细琢磨苦苦寻觅好的诗句,诗句的语言达不到惊人的地步,我就决不罢休。
人已越来越老,写诗全都是随随便便敷衍而成,对着春天的花鸟,没有了过去的深深忧愁。
江边新装了一副木栏,可供我悠然地垂钓,我又备了一只小木筏,可代替出入江河的小舟。
希望有陶渊明、谢灵运这样的诗坛高手相伴,肯定会在这时一起做诗畅谈,一起浮槎漫游。
2. 怒其不争的诗句
“哀其不幸,怒其不争”——鲁迅
解释:
哀是悲哀,惋惜,同情的意思, “哀其不幸” 是说对某人的不幸遭遇感到悲哀。
怒是愤怒,遗憾的意思, “怒其不争”是说对某人或者某种落魄境遇的不争气,不抗争而感到愤怒和遗憾。
整句的意思是说:对某人的不幸遭遇感到悲哀,他/她不抗争,不争气而感到愤怒和遗憾。
这是鲁迅在小说《孔乙己》中对孔乙己的描述,借此来表达作者对当时的国人一种无奈,同情和愤怒的感情。
鲁迅“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一语,常被人理解为是他对阿Q的态度。其实不是,或曰不全是。这是鲁迅1907年写小说之前,在论文《摩罗诗力说》里评论英国诗人拜伦时所用之语。原文里的几句是这样说的:“(诗人)重独立而爱自由,苟奴隶立其前,必哀悲而疾视,哀悲所以哀其不幸,疾视所以怒其不争……”这是鲁迅说拜伦对他的不觉悟的英国同胞的态度。
3. 形容“不争不罢休”的诗句有哪些
一. 《入山》 年代: 明 作者: 王履 庐山秀在外,华山秀在里。
要识真面目,即彼铁锁是。铁锁悬当云上头,纵横曲直是谁谋。
吾今判著浮生去,不见神奇不罢休。 二. 《鹧鸪天·萧瑟西风万里秋》 年代: 宋 作者: 倪偁 萧瑟西风万里秋。
暮云收尽月华流。偶然北海清尊满,况是西山爽气浮。
登翠岭,更溪游。素光何处不清幽。
悬知明岁君思我,今夕欢娱可罢休。 三. 《论诗三十首》 年代: 元 作者: 元好问 东野穷愁死不休,高天厚地一诗囚。
江山万古潮阳笔,合在元龙百尺楼。 四. 《沁园春·二十年前》 年代: 宋 作者: 吴潜 二十年前,君王东顾,诏牧此州。
念昔时豪杰,犹难辟阖,如金老大,却更迟留。四载相望,三春又半,邂逅劭农得纵游。
田畴事,是桑条正长,麦含初抽。悠悠。
身世何求。算七十迎头合罢休。
谩绕堤旌纛,牵连鷁棹,喧天鼓吹,断送龙舟。翠巘层边,碧云堆处,一担担来天外愁。
如何好,且同斟绿醑,自课清讴。 五. 《梅花》 年代: 宋 作者: 林逋 几回山脚又江头,绕着孤芳看不休。
一味清新无我爱,十分孤静与伊愁。任教月老须微见,却为春寒得少留。
终共公言数来者,海棠端的免包羞。 六. 《湖州歌九十八首》 年代: 宋 作者: 汪元量 徐州城上觅黄楼,四壁诗章读不休。
更欲登台看戏马,州官携酒共嬉游。 七. 《湖州歌九十八首》 年代: 宋 作者: 汪元量 满朝宰相出通州,迎接三宫晏不休。
六十里天围锦帐,素车白马月中游。 八. 《送杨氏女》 年代: 唐 作者: 韦应物 永日方戚戚,出行复悠悠。
女子今有行,大江溯轻舟。 尔辈苦无恃,抚念益慈柔。
幼为长所育,两别泣不休。 九. 《和蔡准郎中见邀游西湖三首》 年代: 宋 作者: 苏轼 相携烧笋苦竹寺,却下踏藕荷花洲。
船头斫鲜细缕缕,船尾炊玉香浮浮。临风饱食得甘寝,肯使细故胸中留。
君不见壮士憔悴时,饥谋食,渴谋饮,功名有时无罢休。 十. 《九日次韵王巩》 年代: 宋 作者: 苏轼 我醉欲眠君罢休,已教従事到青州。
鬓霜饶我三千丈,诗律输君一百筹。闻道郎君闭东阁,且容老子上南楼。
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
4. 表达怒其不争的爱国诗句
满江红 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示儿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勿忘告乃翁。 出塞曲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辛弃疾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休说鲈鱼堪鲙,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5. 找点关于“不和他人争输赢”的诗句
让他三尺又何妨
----赋诗息争端
据《宋稗类钞》记载,尚书杨玢告老还乡。他家的老屋被邻居侵占,家族的一些后辈要去告状,送来状词让杨玢过目。杨玢在后边题诗一首:
四邻侵我我从伊,毕竟须思未有时。
试上含光殿基望,秋风衰草正离离。
后辈见诗,就不敢再提这件事了。
清人《两般秋雨庵随笔》记载,明代礼部尚书杨翥,住宅也被别人侵占一两尺,家里人来告诉他。杨写诗一首:
余地无多莫较量,一条分作两家墙。
普天之下皆王土,再过些儿也不妨。
占地的邻居知道了,不禁又惭愧又佩服,主动退还所占土地。
明人《国朝典故》载:明代南京大理少卿杨复,家里养两头猪,每天叫童子到后湖采萍藻来喂猪。这一天,童子又到后湖去,碰到法司的家人,因为采萍而吵架,结果,童子被打,回家向主人哭诉。杨复听了,作诗一首:
太平门外后湖边,不是君家祖上田。
一点浮萍容不得,如何肚里好撑船。
法司听了,亲自到杨家道歉。
安徽桐城有一个小巷,长不过百米,宽不过六尺,名曰六尺巷。这里是清高官张英的故居。六尺巷的碑铭上这样记载:“清文华殿大学士张英居宅旁有一隙地,与吴氏邻,吴氏越用之。家人驰书与都,公批诗于后寄归,云:
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
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家人得书,遂让三尺。吴氏闻之感其义,亦退让三尺,故六尺巷遂以得名焉。”
六尺巷的故事流传至今,是因为人们敬佩张英的胸襟气度。它让后人懂得了谦让是美德。
拓展阅读
说明:以下内容为本文主关键词的百科内容,一词可能多意,仅作为参考阅读内容,下载的文档不包含此内容。每个关键词后面会随机推荐一个搜索引擎工具,方便用户从多个垂直领域了解更多与本文相似的内容。
1、不争气:不争气,读音bùzhēngqì,汉语词语,意思为使人或令人失望的。使人或令人失望的。在需要发挥作用时,未起到作用。不争意气。不自振作向上。元·无名氏《争报恩》第二折:“我可也不殢酒,不贪财;我不争气,不放歹,那妮子闲言长语,我只做耳边风,那里也将他来睬!睬!”《水浒传》第二四回:“都是你不争气,教外人来欺负我。”《红楼梦》第八十回:“不争气的孽障,狗也比你体面些。”《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四回:“争奈他自己不争气,终日在公馆里,同那些底下人鬼混。”金近《骗子骗自己》:“原来是自己那个不争气的儿子。”相关内容未经许可duplicate自41021653...
2、不争:不争是中国伦理思想史用语。在不同的学派中有不同的含义。道家视其为一种天道自然准则。《老子·七十三章》:“天之道,不争而善胜”。并引申为人道上的谦下之德,说:“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包括“不自见”,“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不与人争先、争上。但强调“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老子·二十二章》)。不争bùzhēng《道德经》:“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老子想尔注》中说:“圣人不与俗人争,有争,避之高逝,俗人如何能与之共争乎?”《云笈七签·七部语要》引《妙真经》轶文:"太上曰: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故与时争之者昌,与人争之者亡。是以有兵甲而无所陈之,以其不争。夫不祥者,人之所不争。垢辱者,人之所不欲。能受人所不欲,则足矣。得人所不争,则宁矣。"清-揭暄《兵经百言》:"战者争事也,兵争交,将争谋,将将争机。夫人而知之,不争力而争心,不争人而争己。夫人而知之,不争事而争道,不争功而争无功。无...
3、东西南北:《东西南北》是KOLOR演唱的歌曲。凯歌得一种声音彷佛清唱永远只得我欣赏让众生融化奏出了方向需要几重唱高举这火把之旅雾大路长碰到分岔变分享为了打一仗各展四个独行侠所长互相取暖才无双看要闯得飞快排除劝诫以勇者的姿态但怕走不太远已独个走出界成为同途人全赖理解未仰望北斗耀眼何以能信任指南寻梦需要视野实现需要时间碰见想都不想看的东西都可借鉴想找伊甸不只得一种方法各有起点去出发谁怕起磨擦哪管有几百套独行侠风格互相考察才合拍看要闯得飞快排除劝诫以勇者的姿态但怕走不太远已独个走出界成为同途人全赖理解未仰望北斗耀眼何以能信任指南寻梦需要视野实现需要时间看看东边的旭日降西山当作借鉴长路太长停步再分担困难谁怕慢寻梦太难各走东西怎可配合无间怕迷途不怕拐弯未仰望北斗耀眼何以能信任指南寻梦需要视野实现需要时间最怕东西不分最终走散若你像北斗耀眼愿我像镇定指南寻梦需要视野实现需要时间看看东边的旭日降西山当作借鉴多少种走法都一起出发不担心孤单怕凯歌各自弹多少种..
标签: 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