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节日的诗句
记前度刘郎曾赋。——吴文英《西子妆慢·湖上清明薄游》
窗中草色妬鸡卵,盘上芹泥憎燕巢。——温庭筠《寒食日作》
林卧愁春尽,开轩览物华。——孟浩然《清明日宴梅道士房》
暗柳啼鸦,单衣伫立,小帘朱户。——周邦彦《琐窗寒·寒食》
报扫荡狐嗥兔舞。——吴潜《海棠春·已未清明对海棠有赋》
寒食清明都过却。——张元干《满江红·自豫章阻风吴城山作》
春来春去何时尽,闲恨闲愁触处生。——王禹偁《清明日独酌》
到归时定有残英,待客携尊俎。——周邦彦《琐窗寒·寒食》
可惜一片清歌,都付与黄昏。——黄孝迈《湘春夜月·近清明》
云白山青万余里,愁看直北是长安。——杜甫《小寒食舟中作》
春事到清明,十分花柳。——辛弃疾《感皇恩·滁州为范倅寿》
日斜无计更留连,归路草和烟。——薛昭蕴《喜迁莺·清明节》
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杜甫《小寒食舟中作》
流水翻催泪,寒灰更伴人。——胡皓《和宋之问寒食题临江驿》
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白居易《寒食野望吟》
宠柳娇花寒食近,种种恼人天气。——李清照《念奴娇·春情》
葱蒨松犹嫩,清明月渐圆。——欧阳詹《酬裴十二秀才孩子咏》
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杜甫《小寒食舟中作》
燕子巢方就,盆池小,新荷蔽。——杜安世《鹤冲天·清明天气》
蓦见人家,杨柳分烟,扶上檐牙。——乔吉《折桂令·客窗清明》
有关于清明节的诗句
旧游人不见,惆怅洛城东。——张继《清明日自西午桥至瓜岩村有怀》
拆桐花烂漫,乍疏雨洗清明。——柳永《木兰花慢·拆桐花烂漫》
清明上巳西湖好,满目繁华。——欧阳修《采桑子·清明上巳西湖好》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黄庭坚《清明》
野棠花落,又匆匆过了,清明时节。——辛弃疾《念奴娇·书东流村壁》
欲共柳花低诉,怕柳花轻薄,不解伤春。——黄孝迈《湘春夜月·近清明》
花燃山色里,柳卧水声中。——范成大《清明日狸渡道中》
听风听雨过清明,愁草瘗花铭。——吴文英《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
桑柘外秋千女儿,髻双鸦斜插花枝。——卢挚《蟾宫曲·寒食新野道中》
桐花半亩,静锁一庭愁雨。——周邦彦《琐窗寒·寒食》
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张先《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
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杨万里《寒食上冢》
丹心终不改,白发为谁新。——胡皓《和宋之问寒食题临江驿》
今日清明节,园林胜事偏。——贾岛《清明日园林寄友人》
巷陌秋千,犹未清明过。——苏轼《蝶恋花·雨霰疏疏经泼火》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王禹偁《清明》
雨下飞花花上泪,吹不去,两难禁。——陈子龙《唐多令·寒食》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韩翃《寒食》
名字因农具,襟怀属钓蓑。——张镃《寒食》
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白居易《清明夜》
清明节诗句
玉炉沈水袅残烟。——李清照《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
尘香明日城南陌。——吴文英《菩萨蛮·落花夜雨辞寒食》
石榴美艳,一撮红绡比。——杜安世《鹤冲天·清明天气》
舞烟眠雨过清明。——晏几道《浣溪沙·二月和风到碧城》
独绕回廊行复歇,遥听弦管暗看花。——白居易《清明夜》
洒洒沾巾雨,披披侧帽风。——范成大《清明日狸渡道中》
绿柳朱轮走钿车。——欧阳修《采桑子·清明上巳西湖好》
总不解将春系住。——吴文英《西子妆慢·湖上清明薄游》
林卧愁春尽,开轩览物华。——孟浩然《清明日宴梅道士房》
记前度刘郎曾赋。——吴文英《西子妆慢·湖上清明薄游》
蹴球尘不起,泼火雨新晴。——白居易《洛桥寒食日作十韵》
云白山青万余里,愁看直北是长安。——杜甫《小寒食舟中作》
可惜一片清歌,都付与黄昏。——黄孝迈《湘春夜月·近清明》
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杜甫《小寒食舟中作》
春事到清明,十分花柳。——辛弃疾《感皇恩·滁州为范倅寿》
流水翻催泪,寒灰更伴人。——胡皓《和宋之问寒食题临江驿》
到归时定有残英,待客携尊俎。——周邦彦《琐窗寒·寒食》
春来春去何时尽,闲恨闲愁触处生。——王禹偁《清明日独酌》
回首西陵松柏路,肠断也,结同心。——陈子龙《唐多令·寒食》
残日半开一川,花影零乱。——吴文英《瑞龙吟·德清清明竞渡》
拓展阅读
说明:以下内容为本文主关键词的百科内容,一词可能多意,仅作为参考阅读内容,下载的文档不包含此内容。每个关键词后面会随机推荐一个搜索引擎工具,方便用户从多个垂直领域了解更多与本文相似的内容。
1、清明节: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扫墓祭祖与踏青郊游是清明节的两大礼俗主题,这两大传统礼俗主题在中国自古传承,至今不辍。清明节是中华民族古老的节日,既是一个扫墓祭祖的肃穆节日,也是人们亲近自然、踏青游玩、享受春天乐趣的欢乐节日。斗指乙(或太阳黄经达15°)为清明节气,交节时间在公历4月5日前后。这一时节,生气旺盛、阴气衰退,万物“吐故纳新”,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正是郊外踏青春游与行清墓祭的好时节。清明祭祖节期很长,有10日前8日后及10日前10日后两种说法,这近20天内均属清明祭祖节期内。清明节是传统的重大春祭节日,扫墓祭祀、缅怀祖先,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优良传统,不仅有利于弘扬孝道亲情、唤醒家族共同记忆,还可促进家族成员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清明节融汇自然节气与人文风俗为一体,是天时地利人和的合...
2、辛弃疾: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中年后别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人。南宋官员、将领、文学家,豪放派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出生时山东已为金人所占,早年与党怀英齐名北方,号称“辛党”。青年时参与耿京起义,擒杀叛徒张安国,回归南宋,献《美芹十论》《九议》等,条陈战守之策。先后在江西、湖南、福建等地为守臣,平定荆南茶商赖文政起事,又力排众议,创制飞虎军,以稳定湖湘地区。由于他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故而屡遭劾奏,数次起落,最终退隐山居。开禧北伐前后,宰臣韩侂胄接连起用辛弃疾知绍兴、镇江二府,并征他入朝任枢密都承旨等官,均遭辞免。开禧三年(1207年),辛弃疾抱憾病逝,享年六十八岁。宋恭帝时获赠少师,谥号“忠敏”。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壮志难酬。但他始终没有动摇恢复中原的信念,而是把满腔激情和对...
3、周邦彦:周邦彦(1056年-1121年或1058年-1123年),字美成,号清真居士,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北宋文学家、音乐家、官员,宋词“婉约派”的代表词人之一。周邦彦自少性格疏散,但勤于读书。宋神宗时成为太学生,撰《汴都赋》,歌颂新法,受到神宗赏识,升任太学正。此后十余年间,在外漂流,历任庐州教授、溧水县令等职。宋哲宗亲政后,周邦彦回到开封,任国子监主簿、校书郎等职。宋徽宗时一度提举大晟府,负责谱制词曲,供奉朝廷。后又外调顺昌府、处州等地。后在南京应天府逝世,享年六十六岁。获赠宣奉大夫。周邦彦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曲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词派词人所宗,其作品在婉约词人中长期被尊为“正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近人王国维称其为“词中老杜”,是公认“负一代词名”的词人,在宋代影响甚大。有《清真居士集》,已佚,今存《片玉集》。周邦彦生于宋仁宗嘉祐元年(1056年)...
4、节日:节日,是指生活中值得纪念的重要日子。是世界人民为适应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而共同创造的一种民俗文化,是世界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各民族和地区都有自己的节日。一些节日源于传统习俗,如中国的春节、中秋节、清明节、重阳节等。有的节日源于宗教,比如基督教国家的圣诞节。有的节日源于对某人或某件事件的纪念,比如中国的端午节、国庆节、青年节等等。另有国际组织提倡的运动指定的日子,如劳动节、妇女节、母亲节。随着时间推移,节日的内涵和庆祝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而现时节日经常与假日相混淆,事实上大多数节日都没有法定假期,如中国部分传统节日仍没有假期,如重阳节。大体说来,中国节日经历了五个发展时期:先秦发生期就节日风俗而言,许多节日元素早在远古时代已经出现了萌芽。流传的有春节、上巳、端午、中秋、冬至等节日元素,先秦时代大部分已经形成,但当时的节日比较少,内容不够丰富,时间也不那么固定。节日习俗大都建立在原始崇拜基础上,信仰色彩浓厚。同时一些需要防范、禁忌的...
标签: 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