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长江的诗句有哪些关于长江的诗句有哪些
长江干流自西而东横贯中国中部。数百条支流辐辏南北,延伸至贵州、甘肃、陕西、河南、广西、广东、浙江、福建8个省、自治区的部分地区。流域面积达180万平方公里,约占中国陆地总面积的20%。淮河大部分水量也通过大运河汇入长江。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关于长江的诗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2、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3、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书怀》
4、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杨慎《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5、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李之仪《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6、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李白《早发白帝城/白帝下江陵》
7、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李白《望天门山》
8、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李白《渡荆门送别》
9、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10、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王勃《山中》
11、舒卷江山图画,应答龙鱼悲啸,不暇顾诗愁。——杨炎正《水调歌头·登多景楼》
12、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王勃《滕王阁序》
13、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14、长江春水绿堪染,莲叶出水大如钱。——张籍《春别曲》
15、日暮长江里,相邀归渡头。——储光羲《江南曲四首》
16、湛湛长江去,冥冥细雨来。——杜甫《梅雨》
17、八月长江万里晴,千帆一道带风轻。——崔季卿《晴江秋望》
18、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至今。——刘长卿《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
19、长江千里,烟淡水云阔。——李纲《六么令·次韵和贺方回金陵怀古鄱阳席上作》
20、浮云遮月不分明,谁挽长江一洗放天青?——董士锡《虞美人·韶华争肯偎人住》
21、长江万里东注,晓吹卷惊涛。——吴潜《水调歌头·焦山》
22、涛澜汹涌,风云开阖。——苏辙《黄州快哉亭记》
23、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刘长卿《饯别王十一南游》
24、长江如虹贯,蟠绕其下。——宋濂《阅江楼记》
25、长江巨浪征人泪,一夜西风共白头。——宋琬《江上阻风》
拓展阅读
说明:以下内容为本文主关键词的百科内容,一词可能多意,仅作为参考阅读内容,下载的文档不包含此内容。每个关键词后面会随机推荐一个搜索引擎工具,方便用户从多个垂直领域了解更多与本文相似的内容。
1、刘长卿:刘长(zhǎng)卿(生卒年不详),字文房,汉族,唐代诗人。宣城(今属安徽)人,后迁居洛阳,河间(今属河北)为其郡望。唐玄宗天宝年间进士。唐肃宗至德年间任监察御史、苏州长洲县尉,唐代宗大历年间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因刚而犯上,两度迁谪。唐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刘长卿生卒年未确论,各名家说法相差甚远,争议十分激烈,一般认为生于公元709年-725年间,逝于786-790年间。刘长卿工于诗,长于五言,自称“五言长城”。刘长卿的名作《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入选中国全日制学校教材。刘长卿题跋像刘长卿为年轻时在嵩山念书,742-746年(唐玄宗天宝)间登进士第。《新唐书·艺文志》中略有记载。其诗则驰名上元、宝应间。《新唐书·秦系传》云:(秦系)与刘长卿善,以诗相赠答。权德舆曰:“刘长卿自以为五言长城,系用偏师攻之,虽老益壮。”所谓五言,当是指他的近体诗。当时或以钱(起)、郎、刘、李并称。他却...
2、张若虚:张若虚(约670年—约730年),扬州(今江苏扬州)人,唐朝诗人。曾任兖州兵曹。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为“吴中四士”。《春江花月夜》为其代表作,被誉为唐诗开山之作,享有“一词压两宋,孤篇盖全唐”之名。(概述图来源于扬州晚报)张若虚,主要活动在公元七世纪中期至公元八世纪前期,曾任兖州兵曹。事迹略见于《旧唐书·贺知章传》。中宗神龙(705—707)年间与贺知章、贺朝、万齐融、邢巨、包融俱以文词俊秀驰名于京都,《全唐诗》说他与贺知章(越州永兴人,今浙江杭州)、张旭(苏州人)、包融(润州延陵,今丹阳人,一说湖州人),号“吴中四士”,文词俊秀。开元年间尚在世。综述其诗描写细腻,音节和谐,清丽开宕,富有情韵,在初唐诗风的转变中有重要地位。但受六朝柔靡诗风影响,常露人生无常之感。诗作大部散佚,《全唐诗》仅存2首,其一为《春江花月夜》,乃千古绝唱,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名作,有“以孤篇压倒全唐”之誉;闻一多评价《春江花月夜》是“诗中的诗,顶峰中的顶...
3、水调歌头:水调歌头,词牌名,又名“元会曲”“凯歌”台城游“水调歌”“花犯念奴”“花犯”。以毛滂《元会曲·九金增宋重》为正体,双调九十五字,前段九句四平韵,后段十句四平韵。另有双调九十五字,前段九句四平韵、两仄韵,后段十句四平韵、两仄韵;双调九十五字,前段九句四平韵、五叶韵,后段十句四平韵、五叶韵等变体。代表作品有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陈亮《水调歌头·送章德茂大卿使虏》、毛泽东《水调歌头·游泳》等。“水调歌头”词调来来源于《水调》曲。《水调》曲,为隋炀帝所制。唐刘餗《隋唐嘉话》说:“炀帝凿汴河,自制《水调歌》。”《脞说》也说:“《水调》《河传》,炀帝将幸江都时自制,声韵悲切,帝喜之。乐工王令言谓其弟子曰:‘不返矣,《水调》《河传》但有去声。’”(《碧鸡漫志》卷四引)杜牧《扬州》诗“谁家唱水调”句自注亦说:“炀帝凿汴河成,自造《水调》。”(《樊川诗集注》卷三)虽然《水调》究竟是开汴河前还是汴河开成后所制,三家说法不一,但为炀帝自制,则...
标签: 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