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晚秋的诗句
1、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山中》
2、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赠刘景文》
3、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苏幕遮》
4、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酬刘柴桑》
5、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捣衣诗》
6、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秋登宣城谢朓北楼》
7、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燕歌行》
8、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枫桥夜泊》
9、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天净沙·秋思》
10、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绝句》
11、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浣溪沙》
12、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秋词二首》
13、园翁莫把秋荷折,因与游鱼盖夕阳。——《西塍废园》
14、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长信秋词》
15、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宣州谢眺楼》
16、绿池落尽红蕖却,落叶犹开最小钱。——《秋凉晚步》
17、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夜雨寄北》
18、萧萧远树流林外,一半秋山带夕阳。——《书河上亭壁》
19、只有一枝梧叶,不知多少秋声。——《清平乐》
20、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搂。——《八声甘州》
21、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虞美人》
22、停车座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山行》
23、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天净沙·秋》
24、秋景有时飞独鸟,夕阳无事起寒烟。——《孤山寺端上》
25、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秋风辞》
26、断虹霁雨,净秋空,山染修眉新绿。——《念奴娇》
27、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望洞庭》
28、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秋兴·其三》
29、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秋夕》
30、晚趁寒潮渡江去,满林黄叶雁声多。——《江上》
31、风定小轩无落叶,青虫相对吐秋丝。——《秋日》
32、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野望》
33、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宿骆氏亭寄》
34、草低金城雾,木下玉门风。——《别诗》
35、雨色秋来寒,风严清江爽。——《酬裴侍御对雨感》
36、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戊申岁六月中遇火》
37、秋风萧瑟,洪波涌起。——《观沧海》
拓展阅读
说明:以下内容为本文主关键词的百科内容,一词可能多意,仅作为参考阅读内容,下载的文档不包含此内容。每个关键词后面会随机推荐一个搜索引擎工具,方便用户从多个垂直领域了解更多与本文相似的内容。
1、天净沙:天净沙,曲牌名,又名“塞上秋”,属北曲越调,用于剧曲、套数或小令。全曲共五句二十八字(衬字除外),第一、二、三、五句每句六字,第四句为四字句,其中第一、二、五句平仄完全相同。此调主要有两种格式。正格为五句四平韵一叶韵,第一、二、三、五句为平韵,第四句叶仄韵;变格为五句三平韵两叶韵,第一、二、五句为平韵,第三、四句叶仄韵。偶有第四句不用韵者。代表作有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等。天净沙,曲牌名,《太平乐府》注“越调”,用于剧曲、散曲套数和小令。因无名氏曲有“塞上清秋早寒”句,故又名“塞上秋”。朱彝尊《词综发凡》云:“元人小曲,如‘干荷叶’‘天净沙’‘凭栏人’‘平湖乐’等调,平上去三声并用……已为曲韵滥觞矣。”此调或与沙漠小词有一定关系,可能是由沙漠小词发展而来。诸宫调《天宝遗事》中曾用到“天净沙”曲牌。《全元散曲》中,首用此调的是商政叔。现存162种元杂剧中,越调套用过53套,其中用于第三折的达35次之多,“天净沙”用过11曲,并多用...
2、晚秋:《晚秋》是南北朝诗人庾信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此诗是庾信晚年心境的写照。诗人往往把他悲凉的心绪织入秋天萧瑟的景色,构成了凄清落寞的境界。凄清临晚景,疏索望寒阶。湿庭凝坠露,抟风卷落槐。日气斜还冷,云峰晚更霾。可怜数行雁,点点远空排。此诗一开头,便直接抒写了晚景的凄凉。晚景既是指眼前的晚秋落照,又兼含晚年境况之意。首句实为点题。意思直贯全篇。以下虽然再不作一句情语,但因被开篇的情绪所笼罩,因此具体的景物描写也都句句关情。诗中的景物描写随视线的转移,由内向外地扩展:寒阶是诗人伫立之处,怅惘四周,已是一篇疏落萧条。再看坠落的露珠凝聚在地,已沾湿了庭院。一股股小旋风自地上刮过,卷起了槐树的落叶。西下的斜阳送来阵阵凉意,层层云峰到傍晚时更加阴霾。在这一片旷荡空虚的秋色间,唯有几行寒雁,仿佛一个个小黑点排列于远空。全诗每句景物描写都是典型的晚秋特征,诗人将它们集中于一首诗里,按照由远及近的次序排列,更使人感到秋气的无处不在,秋意的浓重凄寒。以...
3、春花秋月:剧情截图(11张)出身小康人家美丽非凡怀有志向的女大学生霍雨菡,就在这种严峻背景下登场了。她从求学的上海刚回家乡,展现在她面前的是自己家已被大火吞灭,父母被杀,昏迷之中被浑身匪气的李显豪派人绑架,竟塞入大木箱当作礼物送给刘占金。无恶不作的李显豪不但与刘的二姨太张凤媛勾搭成奸,还在平山一带大肆贩毒走私,形成人人谈虎色变的黑恶势力。大权在握的广州国民政府专员侯筑城来为革命军筹措军饷,并负有扫毒打黑的重任。故事序幕由此拉开,霍雨菡立刻卷入命运激流的漩涡,她的人生故事不得不在自己的故乡小镇重新开始。伤心欲绝的霍雨菡,为了复仇,她留在了高深莫测、贪欲横溢、阴风鬼气的刘家大院,并在抗争中求生存,在苦难中求幸福,在追求中求理想。同雨菡一样,刘家大少爷刘振邦也正遭受着命运的折腾,父亲强迫他从北平回来继承家业,共同对付威胁刘家的邪恶势力,使一个艺术型的青年不得不面对太多的丑恶、倾轧甚至血腥,他痛苦悲愤想挣扎却在父爱压力下苍白无力。就在这种险恶莫测...
标签: 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