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寒食节的古诗大全(集锦)(篇一)
1.煮酒青梅寒食过,夕阳庭院锁秋千。——范成大《春日三首》
2.寒食家家送纸钱,乌鸢作窠衔上树。 ——张籍《北邙行》
3.寒食不多时,牡丹初卖。——晁冲之《感皇恩·寒食不多时》
4.三月十三寒食日,春色遍天涯。——欧阳修《越溪春·三月十三寒食日》
5.洛阳寒食苦多风,扫荡春华一半空。——吴融《途中阻风》
6.休对晴天暖日,轻可地过了寒食。——施耐庵《戏文·幽闺记》
7.远村寒食后,细雨度川来。——李德裕《望伊川》
8.鹭窥芦箔水,鸟啄纸钱风。——范成大《寒食郊行书事》
9.犹忆年时寒食祭,天家一骑捧香来。——林景熙《梦中作·珠凫玉雁又成埃》
10.家住江南,又过了、清明寒食。花径里、一番风雨,一番狼籍。——辛弃疾《满江红·暮春》
11.春游浩荡,是年年、寒食梨花时节。——丘处机《无俗念·灵虚宫梨花词》
12.烟水初销见万家,东风吹柳万条斜。——窦巩《襄阳寒食寄宇文籍》
13.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沉水袅残烟。——李清照《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
14.寒食良辰无赏心,杂花烂漫柳成阴。——司马光《寒食游南园独饮》
15.落花寒食东风雨,漠漠长陵抔土。——刘辰翁《摸鱼儿·三百年》
16.寒食孤村外,春山远寺钟。——宋登春《寒食西郊望八岭山作》
17.常年寒食在京华,今岁清明在海涯。——徐铉《寒食成判官垂访因赠》
18.垄月正当寒食夜,春阴初过海棠时。——薛能《春日书怀》
19.地冷易寒食,烽多难禁烟。——李渔《清明前一日》
20.画楼洗净鸳鸯瓦,彩绳半湿秋千架。——王元鼎《醉太平·寒食》
关于寒食节的古诗大全(集锦)(篇二)
21.寒食尚赊花水近,妻孥煎去到天明。——梅尧臣《依韵和戏题》
22.上庸寒食已无花,山木青青吐嫩芽。——张嵲《建炎庚戌溃兵狂襄汉寒食阻趋光作拜扫追慕痛·上庸寒食已无花》
23.无家对寒食,有泪如金波。——杜甫《一百五日夜对月》
24.寒食枣团店,春低杨柳枝。——白居易《寒食日过枣团店》
25.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韩翃《寒食 / 寒食日即事》
26.竹篱寒食节,微雨澹春意。——陈与义《寒食·竹篱寒食节》
27.纷纷花雨红成阵,冷酒青梅寒食近。——贺铸《木兰花·朝来著眼沙头认》
28.景物可怜人寂寞,年年寒食醉眠中。——张耒《寒食离白沙·花枝袅袅水溶溶》
29.寒食清明人意闲,春城士女出班班。——张耒《十八日》
30.相劝一杯寒食酒,几多辛苦到春风。—— 赵嘏《赠皇甫垣》
31.频年寒食常为客,强索芳樽乐有涯。——张元干《次友人书怀·肠断春风杨柳花》
32.弱柳未胜寒食雨,好花争奈夕阳天。——张泌《春日旅泊桂州》
33.正是落花寒食夜,夜深无伴倚南楼。——韩偓《寒食夜》
34.雨初晴,雨初晴,寒食落花,青骢不忍行。——朱彝尊《梅花引·苏小小墓》
35.清明寒食经旬是,笑问风寒更几馀。——陈造《春寒六首·清明寒食经旬是》
36.海棠无信作寒食,梦雨何心入断云。——居节《梦后作》
37.清明寒食荒城晚,燕子梨花细雨愁。——仇远《和韵胡希圣湖上》
38.戏马上林苑,斗鸡寒食天。——王贞白《少年行二首》
39.田舍清明日,家家出火迟。——王建《寒食》
40.好天良夜三通角,寒食清明一掷梭。——唐时升《和沈石田先生咏落花二首·绝代佳人奈老何》
关于寒食节的古诗大全(集锦)(篇三)
41.车马逢寒食,还来酹酒樽。——高启《姑苏杂咏·真娘墓》
42.春光何止二分空,寒食都无数日中。——陆游《山园杂咏·春光何止二分空》
43.酒行寒食清明际,人在蓬壼阆苑间。——秦观《次韵王仲至侍郎》
44.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孟云卿《寒食》
45.到舍将何作寒食,满船唯载树阴归。——白居易《送李校书趁寒食归义兴山居》
46.春雷百卉坼,寒食四邻清。——孟浩然《李氏园林卧疾》
47.正岑寂,明朝又寒食。强携酒,小桥宅,怕梨花落尽成秋色。——姜夔《淡黄柳·客居合肥南城赤栏桥之西》
48.伊川桃李正芳新,寒食山中酒复春。——宋之问《寒食还陆浑别业》
49.阑风伏雨催寒食,樱桃一夜花狼藉。——纳兰性德《菩萨蛮·阑风伏雨催寒食》
50.玉容寂寞谁为主。寒食心情愁几许。——史达祖《玉楼春·玉容寂寞谁为主》
51.不知杨六逢寒食,作底欢娱过此辰。——白居易《寒食日寄杨东川》
52.失意经寒食,情偏感别离。——顾非熊《下第后送友人不及》
53.江上闻莺禁火时,百花开尽柳依依。—— 崔道融《寒食客中有怀》
54.都人倾望若焦渴,寒食已近沟已淘。——梅尧臣《东城送运判马察院》
55.忆得盈盈拾翠侣,共携赏、凤城寒食。——李甲《帝台春·芳草碧色》
56.寒食摇扬天,愤景长肃杀。 ——李贺《感讽五首》
57.殿前铺设两边楼,寒食宫人步打球——王建《宫词一百首》
58.寒食数日间,春事求诸野。——曹勋《山居杂诗九十首·春雪翳重霄》
59.只疑寒食无风雨,不料今晨顿如许。——赵蕃《张王臣载酒约同过梁和仲既以风雨大作举杯相》
60.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沉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李清照《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
拓展阅读
说明:以下内容为本文主关键词的百科内容,一词可能多意,仅作为参考阅读内容,下载的文档不包含此内容。每个关键词后面会随机推荐一个搜索引擎工具,方便用户从多个垂直领域了解更多与本文相似的内容。
1、李清照: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号易安居士,宋齐州章丘(今山东济南章丘西北)人,居济南。宋代女词人,婉约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出嫁后与丈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李易安集》《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辑有《漱玉集》《漱玉词》。今有《李清照集》辑本。李清照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的家庭。父亲李格非是济南章丘人,进士出身,苏轼的学生,官至提点刑狱、礼部员外郎。藏书甚富,善属文,工于词章。现存于曲阜孔林思堂之东斋的北墙南起第一方石...
2、范成大:范成大(1126年6月26日-1193年10月1日),字至能(《宋史》等误作“致能”),一字幼元,早年自号此山居士,晚号石湖居士。汉族,平江府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南宋名臣、文学家。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范成大登进士第,累官礼部员外郎兼崇政殿说书。乾道三年(1167年),出知处州。乾道六年(1170年),作为泛使出使金国,索求北宋诸帝陵寝之地,并争求改定受书之仪,不辱使命而还。乾道七年(1171年),自中书舍人出知静江府。淳熙二年(1175年),调任敷文阁待制、四川制置使。淳熙五年(1178年),升任参知政事,此后相继知明州、建康府,颇著政绩。晚年退居石湖,并加资政殿大学士。绍熙四年(1193年),范成大逝世,年六十八。累赠少师、崇国公,谥号“文穆”,后世遂称其为“范文穆”。范成大素有文名,尤工于诗。他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风格平易浅显、清...
3、古诗:古体诗是诗歌体裁。从诗句的字数看,有所谓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和杂言诗等形式。四言是四个字一句,五言是五个字一句,七言是七个字一句。唐代以后,称为近体诗,所以通常只分五言、七言两类。五言古体诗简称五古;七言古体诗简称七古,而三五七言兼用者,一般也算七古。古体诗是与近体诗相对而言的诗体。近体诗形成前,各种汉族诗歌体裁。也称古诗、古风,有“歌”、“行”、“吟”三种载体。四言诗,在近体诗中已经不存在了,虽不加“古”字,但不言而喻,就知道是古体诗。《诗经》中收集的上古诗歌以四言诗为主。两汉、魏、晋仍有人写四言诗,曹操的《观沧海》、陶渊明的《停云》都是四言诗的典型例子。五言和七言古体诗作较多,简称五古、七古。五古最早产生于汉代。《古诗十九首》都是五言古诗。汉代以后,写五言古诗的人很多。南北朝时的诗大都是五言的,唐代及其以后的古体诗中五言的也较多。而七古的产生可能早于五古。但在唐代以前不如五古多见。到了唐代,七古大量地出现,唐人又称七古为长...
标签: 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