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信怨》王昌龄的诗词

非凡网 26 0

《长信怨》王昌龄的诗词

  诗人:王昌龄 朝代:唐代 标签:闺怨诗,描写秋天,唐诗三百首

  奉帚平明金殿开,暂将团扇共徘徊。

  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

  【长信怨作品赏析】

  【注解】:

  1、奉帚句:意为清早殿门一开,就捧着扫帚在打扫。

  2、团扇:相传班婕妤曾作《团扇苻》。

  3、日影:这里也指皇帝的恩意。

  4、共徘徊的「共」:一作「暂」。

  【韵译】:

  清晨金殿初开,就拿着扫帚扫殿堂;

  姑且手执团扇徘徊度日,消磨时光。

  即使颜白如玉,还不如丑陋的寒鸦;

  它飞还昭阳殿,还带君王的日影来。

  【评析】:

  ??这首宫怨诗是借咏汉班婕妤而慨叹宫女失宠之怨的。婕妤初受汉成帝宠幸,后来

  成帝偏幸赵飞燕妹妹,她即求供养太后于长信宫。诗的首句即写供奉太后之事;二句

  写婕妤曾作“团扇诗”《怨歌行》,自比扇子,恐怕秋凉被弃箧中;三、四句写虽颜

  美如玉,失宠之后却不如丑陋的乌鸦。以颜色比颜色,虽不同伦类,却显得奇特精

  巧,写出宫女失宠之后,对其同类的嫉羡之情。

  --引自"超纯斋诗词"https://www.zuowenku.net 翻译、评析:刘建勋

  【简析】:

  属乐府《相和歌·楚调曲》。这首诗是诗人众多宫怨诗中最出色的,它借托旧事,对宫中妇女的不幸命运表示了同情,后两句写得十分微妙传神。

拓展阅读

  说明:以下内容为本文主关键词的百科内容,一词可能多意,仅作为参考阅读内容,下载的文档不包含此内容。每个关键词后面会随机推荐一个搜索引擎工具,方便用户从多个垂直领域了解更多与本文相似的内容。

  1、诗词:诗词,是指以古体诗、近体诗和格律词为代表的中国汉族传统诗歌。亦是汉字文化圈的特色之一。通常认为,诗较为适合“言志”,而词则更为适合“抒情”。诗词是阐述心灵的文学艺术,而诗人、词人则需要掌握成熟的艺术技巧,并按照严格韵律要求,用凝练的语言、绵密的章法、充沛的情感以及丰富的意象来高度集中地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类精神世界。中国诗起源于先秦,鼎盛于唐代。中国词起源于隋唐,流行于宋代。中华诗词源自民间,其实是一种草根文学。在21世纪的中国,诗词仍然深受普通大众青睐。登鹳雀楼诗的词句。宋梅尧臣《张淳叟献诗永叔同永叔和之》:“张君献诗诗词巧,美女插花娇醉春。”明吴应箕《述怀》诗:“《咏怀》好诗词,能无自愧息。”诗和词。《儒林外史》第十七回:“匡超人初时不好问他,偷眼望那书上圈的花花绿绿,是些甚么诗词之类。”郭小川《痛悼敬爱的周总理》诗:“在病危时还一再聆听毛主席的光辉诗词。”诗歌起源于上古的社会生活,因劳动生产、两性相恋、原始宗教等而产生...

  2、长信:《长信》是电影《小情书》主题曲。由田辰明作词,山本加津彦作曲,日本男歌手中孝介演唱,发行于2017年04月13日。电影《小情书》主题曲《长信》,由有“地球上最温柔的声音”之称的“岛歌王子”中孝介为电影量身打造而成。此次献声,是他继2008年《海角七号》之后,再度为华语电影开嗓。中孝介充满透明感的温柔真假声以及岛歌特有转音与电影《小情书》格调高度契合。十年情缘,一朝再续。在中孝介柔情嗓音的浸润下,《小情书》中属于大多数人的懵懂青春变得无限美好。那年冬天阳光很淡时光曾经走得那么慢我总是以为会有一天我们会在彼此身边忽然之间飞逝多年谁都不再记起那少年时光锁上了一个世界就像白雪覆盖了一切若不是无意间我又听到你的消息记忆忽然如一场春雷乍醒时光带走了一些留下了一些足够我在岁月里怀念曾爱过那个你彩虹般那个你是我青春里黑白回忆唯一风景那漫长的心情该如何再说起写一封没有收信地址的长信给你可不可以说我后悔了当时就该抱住你不顾一切可谁能把时光再倒回漫长...

  3、赵飞燕:孝成赵皇后(?—公元前1年),名不详(野史记载为宜主),号飞燕,独创“掌上舞”、“踽步”。为汉成帝刘骜第二任皇后。鸿嘉三年(前18年)封为婕妤。永始元年(前16年)六月立为皇后。绥和二年(前7年)汉成帝去世,太子刘欣即位为帝,即汉哀帝,赵飞燕被尊为皇太后。元寿二年(前1年)汉哀帝崩逝,被贬为孝成皇后。一个多月后被贬为庶人,下诏令其看守陵园,当日赵飞燕自杀身亡。在中国历史上,她以美貌著称,所谓“环肥燕瘦”讲的便是她和杨玉环,燕字指的正是赵飞燕。如此而燕瘦也通常用以比喻体态轻盈瘦弱的美女。同时她也因美貌而成为淫惑皇帝的一个代表性人物。(概述内图片来源:《中国后妃百图》)赵飞燕出生于京师长安城,刚生时,父母不想养她,将其抛弃,三天不死,于是将其抱回养大。后来赵飞燕以良家女子的身份当宫女,属阳阿公主府,学习歌舞。因其舞姿轻盈如燕飞凤舞而得名“飞燕”。《历朝名媛诗词》中的赵飞燕鸿嘉三年(公元前18年),汉成帝即位十多年,年已30岁,后宫却...

  4、王昌龄:王昌龄(698年—757年),字少伯,唐朝时期大臣,著名边塞诗人。开元十五年(727年),进士及第,授校书郎,迁龙标县尉。参加博学宏辞科考试,授汜水县尉,坐事流放岭南。开元末年,返回长安,授江宁县丞。安史之乱时,惨遭亳州刺史闾丘晓杀害。王昌龄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人交往深厚。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边塞诗最为著名,有“诗家夫子”、“七绝圣手”之称。著有《王江宁集》六卷。唐武则天圣历元年(698年),王昌龄出生在山西太原。唐玄宗开元八年庚申(720年),二十三岁,是年前后,曾居嵩山学道。唐开元十一年癸亥(723年),二十六岁,约在是年前后,客河东并州、潞州。开元十二年甲子(724年),二十七岁约在是年前后,赴河陇,出玉门。其著名之边塞诗,大约作于此时。开元十四年丙寅(726年),二十九岁。隐居于京兆府蓝田县石门谷。是年有《同从弟销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之作。“山阴崔少府”即崔国辅。清代三十六诗仙图卷之王昌龄(2张)开元十五...


标签: 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