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描写黄河的诗句(五篇)

非凡网 54 0

古人描写黄河的诗句篇一

  古人描写黄河的诗句1

  1、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李白《赠裴十四》

  2 、官河水静阑干暖,徙倚斜阳怨晚秋。史达祖《鹧鸪天卫县道中有怀其人》

  3、醉眠小坞黄茅店,梦倚高城赤叶楼。苏庠《鹧鸪天枫落河梁野水秋》

  4 、河山北枕秦关险,驿树西连汉畤平。崔颢《行经华阴》

  5 、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白居易《望月有感》

  6 、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章碣《焚书坑》

  7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柳中庸《征怨》

  8 、明朝又是孤舟别,愁见河桥酒幔青。窦叔向《夏夜宿表兄话旧》

  9、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1 0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1 1、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杜牧《早雁》

  1 2、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刘禹锡《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

  1 3、匹马南来渡浙河,汴城宫阙远嵯峨。于谦《岳忠武王祠》

  1 4、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李白《公无渡河》

  1 5、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1 6、塞外悲风切,交河冰已结。李世民《饮马长城窟行》

  1 7、长河浪头连天黑,津口停舟渡不得。李颀《送陈章甫》

  1 8、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刘禹锡《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

  1 9、家住孟津河,门对孟津口。王维《杂诗三首》

  2 0、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刘彻《秋风辞》

  2 1、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杜甫《戏为六绝句其二》

  2 2、解通银汉应须曲,才出昆仑便不清。罗隐《黄河》

  2 3、灞涘望长安,河阳视京县。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2 4、黄河水绕汉宫墙,河上秋风雁几行。李梦阳《秋望》

  古人描写黄河的诗句2

  1、明月黄河夜,寒沙似战场。——李流芳《黄河夜泊》

  2、树色随山迥,河声入海遥。——许浑《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

  3、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二首·其一》

  4、倒泻银河事有无,掀天浊浪只须臾。——宋琬《渡黄河》

  5、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李白《赠裴十四》

  6、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7、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陇西行四首·其二》

  8、官河水静阑干暖,徙倚斜阳怨晚秋。——史达祖《鹧鸪天·卫县道中有怀其人》

  9、灞桥杨柳年年恨,鸳浦芙蓉叶叶愁。——苏庠《鹧鸪天·枫落河梁野水秋》

  10、醉眠小坞黄茅店,梦倚高城赤叶楼。——苏庠《鹧鸪天·枫落河梁野水秋》

  11、长堤春水绿悠悠,畎入漳河一道流。——王之涣《宴词》

  12、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陈子昂《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

  13、河山北枕秦关险,驿树西连汉畤平。——崔颢《行经华阴》

  14、送君九月交河北,雪里题诗泪满衣。——岑参《送崔子还京》

  15、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陆游《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

  16、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李颀《送魏万之京》

  17、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白居易《望月有感》

  18、去年战桑干源,今年战葱河道。——李白《战城南》

  19、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章碣《焚书坑》

  20、残萤栖玉露,早雁拂金河。——许浑《早秋三首·其一》

  2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22、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庾信《重别周尚书》

  23、寻河愁地尽,过碛觉天低。——岑参《碛西头送李判官入京》

  24、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柳中庸《征怨》

  25、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柳中庸《征怨》

  26、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王之涣《送别》

  27、明朝又是孤舟别,愁见河桥酒幔青。——窦叔向《夏夜宿表兄话旧》

  28、男儿少为客,不辨是他乡。——李流芳《黄河夜泊》

  29、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黄景仁《别老母》

  30、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31、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沈佺期《古意呈补阙乔知之》

  32、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33、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34、黄河九天上,人鬼瞰重关。——元好问《水调歌头·赋三门津》

  35、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杜牧《早雁》

  36、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岳飞《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

  37、即今河畔冰开日,正是长安花落时。——张敬忠《边词》

  38、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刘禹锡《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

  39、萧萧远树疏林外,一半秋山带夕阳。——寇准《书河上亭壁》

  40、匹马南来渡浙河,汴城宫阙远嵯峨。——于谦《岳忠武王祠》

  41、日翻龙窟动,风扫雁沙平。——谢榛《渡黄河》

  42、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李白《公无渡河》

  43、枫落河梁野水秋。——苏庠《鹧鸪天·枫落河梁野水秋》

  44、茫茫不知处,空外棹歌声。——谢榛《渡黄河》

  45、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46、蕃州部落能结束,朝暮驰猎黄河曲。——李益《塞下曲·其一》

  47、未收天下河湟地,不拟回头望故乡。——令狐楚《年少行四首·其三》

  48、塞外悲风切,交河冰已结。——李世民《饮马长城窟行》

  49、凝云鼓震星辰动,拂浪旗开日月浮。——许浑《汴河亭》

  50、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曹丕《燕歌行》

  51、长河浪头连天黑,津口停舟渡不得。——李颀《送陈章甫》

  52、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53、凭却长江管不到,河洛腥膻无际。——陈亮《念奴娇·登多景楼》

  54、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刘禹锡《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

  55、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苏轼《南乡子·和杨元素时移守密州》

  56、关河无限清愁,不堪临鉴。——岳珂《祝英台近·北固亭》

  57、家住孟津河,门对孟津口。——王维《杂诗三首》

  58、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杜甫《石壕吏》

  59、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其一》

  60、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61、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刘彻《秋风辞》

  62、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63、天河夜转漂回星,银浦流云学水声。——李贺《天上谣》

  64、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杜甫《戏为六绝句·其二》

  65、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66、河流迅且浊,汤汤不可陵。——范云《渡黄河》

  67、解通银汉应须曲,才出昆仑便不清。——罗隐《黄河》

  68、自笑堂堂汉使,得似洋洋河水,依旧只流东。——陈亮《水调歌头·送章德茂大卿使虏》

  69、莫把阿胶向此倾,此中天意固难明。——罗隐《黄河》

  70、灞涘望长安,河阳视京县。——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71、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李颀《古从军行》

  72、路出大梁城,关河开晓晴。——谢榛《渡黄河》

  73、黄河水绕汉宫墙,河上秋风雁几行。——李梦阳《秋望》

  74、三千年后知谁在?何必劳君报太平!——罗隐《黄河》

  75、独树临关门,黄河向天外。——王维《送魏郡李太守赴任》

  76、晓月暂飞高树里,秋河隔在数峰西。——韩翃《宿石邑山中》

  77、怒涛寂寞打孤城,风樯遥度天际。——周邦彦《西河·大石金陵》

  描写黄河的古诗篇二

  1、《登鹳雀楼》【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凉州词》【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3、《黄河二首》【唐】杜甫黄河北岸海西军,椎鼓鸣钟天下闻。铁马长鸣不知数,胡人高鼻动成群。黄河西岸是吾蜀,欲须供给家无粟。愿驱众庶戴君王,混一车书弃金玉。

  4、《咏史诗·黄河》【唐】胡曾博望沉埋不复旋,黄河依旧水茫然。沿流欲共牛郎语,只得灵槎送上天。

  5、《黄河》【宋】王安石派出昆仑五色流,一支黄浊贯中州。吹沙走浪几千里,转侧屋闾无处求。

  6、《使至塞上》【唐】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7、《浪淘沙》【唐】刘禹锡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8、《水调歌头》【宋】元好问黄河九天上,人鬼瞰重关。长风怒卷高浪,飞洒日光寒。峻似吕梁千仞,壮似钱塘八月,直下洗尘寰。万象入横溃,依旧一峰闲。仰危巢,双鹄过,杳难攀。人间此险何用,万古秘神奸。不用燃犀下照,未必佽飞强射,有力障狂澜,唤取骑鲸客,挝鼓过银山。

  9、《行路难》 男儿轗轲徒搔首,入市脱衣且沽酒。行路难,权门慎勿干,平人争路相摧残。春秋四气更回换,人事何须再三叹。君不见雀为鸽,鹰为鸠,东海成田谷为岸。负薪客,归去来。龟反顾,鹤裴回,河岸上起尘埃。相逢未相识,何用强相猜。行路难,故山应不改,茅舍汉中在。白酒杯中聊一歌,苍蝇苍蝇奈尔何。

  描写黄河的诗句篇三

  1、黄河清有日,白发黑无缘。——《啰唝曲六首》

  2、亘地黄河出,天开此一门。

  3、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4、明月黄河夜,寒沙似战场。——《黄河夜泊》

  5、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北风行》

  6、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凉州词》

  7、蕃州部落能结束,朝暮驰猎黄河曲。——《塞下曲》

  8、寄泣须寄黄河泉,此中怨声流彻天。——《闻夜啼赠》

  9、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10、路出大梁城,关河开晓晴。——《渡黄河》

  11、黄河万里触山动,盘涡毂转秦地雷。

  12、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13、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潼关怀》

  14、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李白《将进酒》

  15、黄河走东溟,白日落西海。——《古风·其一》

  16、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

  17、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18、黄河三尺鲤,本在孟津居。

  19、黄河三尺鲤,本在孟津居。——《赠崔侍郎·其一》

  20、愿衔众禽翼,一向黄河飞。——《古风五十九首·之一》

  古人描写黄河的诗句(五篇)相关语句:

  ◆ 描写黄河的古诗及诗句(10篇)

拓展阅读

  说明:以下内容为本文主关键词的百科内容,一词可能多意,仅作为参考阅读内容,下载的文档不包含此内容。每个关键词后面会随机推荐一个搜索引擎工具,方便用户从多个垂直领域了解更多与本文相似的内容。

  1、古人:古人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gǔrén,泛指前人,以区别于当世的人,也就是古代的人。语出《书·益稷》:“予欲观古人之象。”gǔrén古时的人古人《书·益稷》:“予欲观古人之象。”班昭《东征赋》:“盍各言志,慕古人兮。”韩愈《复志赋》:“考古人之所佩兮,阅时俗之所服。”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梁云构《袁节寰晋大司马奉命乘传锦还序》:“此其(袁可立)於出处间,眞不愧古人矣。”王鏊《震泽长语·杂论》:“古人行事,殊非今人所及。”赵振元《为袁氏祭袁石寓宪副》:“呜呼!求无愧于君父,在今日如石寓(袁可立子)者几人也!累之而古人,求如石寓无愿于君父者又几人也!”钱谦益《尚宝司少卿袁可立母安氏加赠宜人》:“欢然举觞,喜常在于目下;慨焉太息,想齐名于古人。”郭小川《西出阳关》诗:“风砂呵风砂,只望你不把今人当古人!”指亡故之人《诗·邶风·绿衣》:“我思古人,俾无訧兮。”按,此指亡妻。《汉书·燕剌王刘旦传》:“如使...

  2、鹧鸪天:鹧鸪天,词牌名,又名“思佳客”“思越人”“醉梅花”“半死梧”“剪朝霞”等。定格为晏几道《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此调双调五十五字,前段四句三平韵,后段五句三平韵。代表作有苏轼《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等。《乐章集》注“正平调”,《太和正音谱》注“大石调”,蒋氏《丸宫谱目》入仙吕引子。赵令畤词名“思越人”,李元膺词名“思佳客”。贺铸词有“剪刻朝霞钉露盘”句,名“剪朝霞”,又有“梧桐半死清霜后”句,名“半死桐”。韩淲词有“只唱鹂歌一叠休”句,名“骊歌一叠”。卢祖皋词有“人醉梅花卧未醒”句,名“醉梅花”。唐人郑嵎诗“春游鸡鹿塞,家在鹧鸪天”,调名取此。鹧鸪,鸟名,形似母鸡,头如鹑,胸前有白圆点如珍珠,背毛有紫赤浪纹。俗象其鸣声曰“行不得也哥哥”。此调为北宋初年新声,始词为夏竦所作。柳永词属正平调。此调仅此一体,无别体。北曲用作小令,或用于套曲。南曲列为“引子”,多用于传奇剧的结尾处。宋人作者极众,题材亦极广。晏几道十九首,其中名篇颇...

  3、黄河:黄河,是位于中国北方地区的大河,属世界长河之一,中国第二长河(也有称第二大河流)。黄河全长约5464公里,其流域面积,《人民网》载:约752443平方公里,水利部网站《黄河网》则记为:流域总面积5万平方公里(含内流区面积2万平方公里))。流域冬长夏短,冬夏温差悬殊,季节气温变化分明。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的约古宗列盆地,自西向东分别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及山东9个省(自治区),最后流入渤海。流域降水量小,以旱地农业为主,冬干春旱,降水集中在夏秋七八月份。黄河中上游以山地为主,中下游以平原、丘陵为主。由于河流中段流经中国黄土高原地区,因此夹带了大量的泥沙,所以它也被称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但是在中国历史上,黄河下游的改道给人类文明带来了巨大的影响。黄河是中华文明最主要的发源地,中国人称其为“母亲河”。每年都会携带十六亿吨泥沙,其中有十二亿吨流入大海,剩下四亿吨长年留在黄河下游,...

  4、浪淘沙:《浪淘沙》,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中唐刘禹锡、白居易依小调《浪淘沙》唱和而首创乐府歌辞《浪淘沙》,单调四句,为七言绝句体。五代南唐后主李煜衍小令《浪淘沙》(《浪淘沙令》),北宋柳永创长调慢曲《浪淘沙》(《浪淘沙慢》),均与原词《浪淘沙》不同。此调代表作有刘禹锡《浪淘沙九首》等。浪淘沙,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隋以前,社会流行清商乐,自晋代五胡乱华以后,由于战争、通商、婚姻等原因,域外的燕乐传入中土并与本土的清商乐结合,遂形成诗乐结合的大势。唐统治者更加注重吸收外来音乐以建成具有大唐特色的新乐,甚至将音乐的创造当成是民族的骄傲和国家强盛的象征。燕乐大兴,从根本上促进了唐“倚声填词”的发展,崔令钦的《教坊记》录曲名计324首,皆为开元、天宝时期社会流行歌曲。《浪淘沙》是唐教坊曲之一,据统计,现存唐诗宋词(敦煌曲子词除外)含“浪淘沙”词意的有209首,大致分三类:杂曲歌辞19首,令词182首,慢曲8首。郭茂倩《乐府诗集》...


标签: 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