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山水诗句

非凡网 30 0

描写山水诗句

  1)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出处: 苏轼《题西林壁》

  2)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出处: 元稹《离思五首•其四》

  3)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出处: 毛泽东《沁园春•雪》

  4)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出处: 陆游《游山西村》

  5)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出处: 陶渊明《饮酒•其五》

  6)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出处: 朱熹《活水亭观书有感二首•其一》

  7)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出处: 杜甫《望岳》

  8)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出处: 陆游《游山西村》

  9)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出处: 王维《终南别业 》

  10)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出处: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11)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出处: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

  12)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出处: 王维《鸟鸣涧》

  13)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出处: 李商隐《夜雨寄北》

  14)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出处: 郑燮《竹石》

  15)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出处: 王安石《泊船瓜洲》

  16) 渐行渐远渐无书,水阔鱼沈何处问。 ——出处: 欧阳修《玉楼春•别后不知君远近》

  17)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出处: 温庭筠《梦江南•千万恨》

  18)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出处: 朱熹《春日》

  19)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出处: 王维《画》

  20)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出处: 杜甫《曲江二首》

  21)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出处: 李煜《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

  22) 美人如花隔云端!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渌水之波澜。 ——出处: 李白《长相思•其一》

  23)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出处: 李白《早发白帝城 》

  24)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出处: 李白《望庐山瀑布》

  25)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出处: 王之涣《凉州词二首•其一》

  26)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出处: 杜甫《绝句二首》

  27)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出处: 王湾《次北固山下》

  28)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出处: 李商隐《夜雨寄北》

  29)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出处: 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30)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出处: 张继《枫桥夜泊 》

  31)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出处: 李白《望天门山》

拓展阅读

  说明:以下内容为本文主关键词的百科内容,一词可能多意,仅作为参考阅读内容,下载的文档不包含此内容。每个关键词后面会随机推荐一个搜索引擎工具,方便用户从多个垂直领域了解更多与本文相似的内容。

  1、描写:描是描绘,写是摹写。描写就是通过一定的写作手段(如生动形象的语言、朴素直白的对话),把人物或景物的状态具体形象地描绘出来。这是一般记叙文和文学写作常用的表达方式。描写的作用是再现自然景色、事物情状,描绘人物的形貌及内心世界,使人物活动的环境具体化。借助绘画中的描绘(画出或描画)术语,指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文字把事物的形象表现出来。梅尧臣(宋)《和杨直讲夹竹花图》:“年深粉剥见墨纵,描写工夫始警俗。”尚仲贤(元)《柳毅传书》第四折:“向画阁兰堂描写在流苏帐,说不尽星斗文章,都裁做风流话儿讲。”沈德符(明)《野获编·山人·山人歌》:“赵伯起孝廉长王百谷八岁,亦痛恶王为人,因作《山人歌》骂之,其描写丑态,可谓曲尽。”浩然《艳阳天》第一一一章:“焦振茂少不得又把昨晚上的事儿描写一遍。”爷爷满头白发,尽显他的沧桑,额头上的皱纹记录着生活的艰辛。描写就是用色彩鲜明、立体感强、生动形象的文字语言把表述对象的状态,生动、具体地描绘出来,给人以栩栩如...

  2、巴山夜雨:电影《巴山夜雨》剧照(15张)一艘开往武汉的客轮即将启航。被“四人帮”关押了6年的诗人秋石成为“钦点”的要犯,正被一男一女押送上船。他自知此行路途艰险,眷恋地回顾着这座云遮雾掩的山城,这里,有他死去的爱妻,还有一个尚未见过面的孩子。三等舱里,8个人萍水相逢,开始了水上行程。这里有卖身还债、哀怨愁苦的农村姑娘杏花;有好心地告诫别人“祸从口出”,但仗义执言的品性又在不时给自己惹来祸端的女教师;有被无情斗争折磨得犹如惊弓之鸟的京剧老艺人关盛轩;有千里迢迢赶来祭奠儿子的农村老大娘,老人的儿子“抗日、打老蒋都没死”,却死于武斗,葬身在湍急的大江涡漩中;有始而上当受骗,继而觉醒,在那个“不时兴讲正经”的时代,以玩世不恭的特殊方式表露爱憎的青年工人宋敏生,有秋石和男女二解差李彦、刘文英;偶尔还有个衣衫褴褛的小女孩不时出现。秋石是位知名诗人,“文化大革命”以来,被抄、被打、被抓,妻子饱尝株连之苦,过早地离开了人世,留下了一个从未见过爸爸的五岁的...

  3、李商隐: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省沁阳市)人。晚唐著名诗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开成二年(837年),进士及第,起家秘书省校书郎,迁弘农县尉,成为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岳父)幕僚。卷入“牛李党争”的政治旋涡,备受排挤,一生困顿不得志。大中末年,病逝于郑州。李商隐是晚唐乃至整个唐代,为数不多的刻意追求诗美的诗人。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颇高。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以《锦瑟》为代表)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李商隐唐元和十一年(816年),李商隐三岁左右,随父李嗣赴浙。不到十岁,李嗣去世。李商隐只得随母还乡,过着艰苦清贫的生活。在家中李商隐是长子,因此也就同时背负上了撑持门户的责任。李商隐在文章中提到自己在少年时期曾“佣书贩舂”,即为别人抄书挣钱,贴补家用。李商隐“五岁诵经书,七岁弄笔...

  4、山重水复疑无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是一联脍炙人口的名句。它的妙处,不仅在善于描写难状之景以及对仗的工巧,而是在于“等闲语言变瑰奇”,出语自然天成,又富于哲理,耐人咀嚼。一重重山,又一道道水,疑惑无路可行间,忽见柳色浓绿,花色明丽,一个村庄出现在眼前。这是动中即景,写出曲折多变的景色。“山重水复”见地形复杂,显出所经山水之无穷变化。一个“疑”字点明这变化的景色是作者的主观感受所致。“又一村”则写出自己的欣喜之情。这两句写出了路疑无而实有,景似绝而复出的境界,蕴含着生活的哲理。名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出自南宋诗人陆游的《游山西村》游山西村作者:陆游年代:宋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该诗写于1167年(南宋孝宗乾道三年),在此之前,陆游曾任隆兴府通判,因为极力赞助张浚北伐,被投降派劾以“交结台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


标签: 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