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古代诗歌鉴赏教学策略

非凡网 26 0

高中语文古代诗歌鉴赏教学策略

 【摘要】古代诗歌作为文学瑰宝,它在古代文学中占据着关键位置。高中语文教材摘录了许多诗歌,提升诗歌鉴赏教学至关重要。现阶段,高中语文教师虽然也认识到了诗歌鉴赏教学的重要性,并加大了在此方面的研究力度,但当前的鉴赏教学水平并不高。

  【关键词】高中语文;古代诗歌;鉴赏教学

  一直以来,诗歌鉴赏均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占据重要地位,它不仅能增强学生的整体素养,还可提升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新课改中着重强调审美教育,要求在语文教学中应有效开展审美教育,而诗歌鉴赏有利于审美教育的落实。笔者将依照现有的教学经验,针对诗歌鉴赏教学浅谈个人的观点。

  一、古代诗歌鉴赏教学要点

  (一)自主鉴赏

  在高中语文教材中,主要存在现代与古代诗歌这两种形式,其鉴赏标准各不相同。对于高中生而言,增强其古代诗歌鉴赏能力不仅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而且是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1]。自主鉴赏指代学生可参照现有的知识深入剖析诗词,发表个人观点与见解,以免雷同。

  (二)审美鉴赏

  古代诗歌内容中渗透着一定的审美价值,高中语文教学应着重增强审美鉴赏素质,全面整合审美鉴赏、知识讲解和能力培养。其中,审美鉴赏是一种重要的语文素养,可从感觉顺利转换到审美心理,可将生活阅历和逻辑思维结合到一起,冲破视觉束缚,拓展形象。

  二、古代诗歌鉴赏教学的改进策略

  (一)重视基础知识教学

  重视基础知识教学,改善课堂教学质量,帮助学生形成稳固的基础,这是提升诗歌鉴赏效果、提高语文教学水平的关键。基础知识教学一般包括下述两项内容:1.意象知识教学意象是组成诗词的主要单位,主要包含意和象,具体来说指代作者内心情感与客观实物的整合。2.诗歌分析教学高中生一定要具备诗歌分析能力,掌握自学流程。例如,学习醉花阴之前,学生应提前预习,反复朗读,纠正发音,认识文字,并搜集李清照的个人经历,查阅写作背景。然后,参照教材注释初步理解,再利用网络资料深入理解,发表个人观点。高中生一定要明确上述学习流程。综合来说,在鉴赏教学中,不仅要增强逻辑思维与创新能力,还应奠定稳固的语文基础,不断增强语文素养。

  (二)构建情境,提升学习兴趣

  现阶段,主要学习白话文,而白话文和古代诗歌存在一定差异。所以,在开展相应的鉴赏教学活动中,首先应构建教学情境,借助特定的氛围,拉近学生和诗歌之间的距离,进而促进诗歌鉴赏。例如,学习蜀道难时,笔者借助多媒体展现四川地形,帮助学生形成直观认识,掌握易守难攻的特点。通过多媒体的刺激,学生完全投入到诗歌中,十分专注。另外,学习虞美人和霸王别姬时也利用这一策略,构建相应的情境,引导学生正确鉴赏,大大刺激了鉴赏兴趣,课堂氛围异常活跃。情境构建一般包含多种方式,无论采取何种形式,都要确保有效。例如,可依照趣味故事来构建情境,也可依托作者的生活阅历来构建情境。

  (三)强化诵读品味,增强美读感受

  诵读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基本手段,借助诵读不仅能加深学生的感受,还可切身领会诗歌中蕴藏的美学。古代诗歌通常比较追求音韵和谐,且将其看作诗歌的生命。语言精简、凝练,借助诵读可让读者深入体会隐藏的美感。由此可知,对于古代诗歌而言,在其鉴赏教学过程中,应强化诵读品味,增强学生的美读感受。例如,学习江城子时,笔者通过引导,将学生设定为苏轼,然后诵读,且饱含深情;学习满江红时,引导学生将自己设定成岳飞,在诵读的过程中体会浓浓的爱国情怀。此种教学方式得到了学生的广泛喜爱。经过反复训练,学生慢慢融入到诗歌中,可切身体会诗歌描述的意境,进而达到了全面和深入鉴赏诗歌的目的。

  (四)依托诗歌意境,合理开展鉴赏教学

  作者通常沿着特定的路线与情感来创作诗歌,因此,我们在学习和鉴赏诗歌时,一定要随其道而行,只有这样,才能掌握作者的想法。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应可通过引导让学生明确作者的写作路线。由此可知,在诗歌鉴赏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从写作路线进行鉴赏。然而,诗歌区别于小说、戏曲等其他阅读教学,通常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且跳跃性较大,主要采用含蓄表达,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仅仅能看到表象,只有深入认识表象后,才可体会作者的情感[2]。综上可知,诗歌鉴赏应以意象为切入点,指引学生合理分析诗歌结构,深入研究诗歌情感,规范鉴赏,让学生学会诗歌鉴赏方法,依托意境逐步鉴赏,进而切实增强诗歌鉴赏能力,帮助学生正确解读诗歌内容,切身体会诗歌情感。

  (五)平等对话,走进内心

  本文中所指代的平等度化具体包含两层内涵,一层指代教师和学生,另一层指代学生与作者。古代诗歌通常不会直接表达,主要采用含蓄的手法,进而增加了理解难度,使得学生非常容易混淆诗歌的含义。在诗歌鉴赏教学活动中,高中语文教师应指导学生如何正确鉴赏,禁止越俎代庖,不允许剥夺学生的鉴赏机会。例如,讲解咏怀古迹时,笔者利用相关诗歌让学生认识昭君,同时针对昭君出塞提出个人看法,虽然学生的观点各不相同,但可充分展现学生的见解。经由一段时间的讨论与总结,然后剖析和鉴赏咏怀古迹,此时学生便可轻松理解杜甫表达的怨恨之情。

  【结语】

  增强诗歌鉴赏能力,提升鉴赏教学效果,已变成高校语文教师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高中语文教师应明确诗歌鉴赏能力直接影响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情况,并关乎着人文素养的提升。因此,应有效开展诗歌鉴赏教学,不断改善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曹圣萍.试论如何提高高中语文古代诗歌鉴赏教学的有效性【J】.新课程导学,2014(28)

  【2】润萍.从教学的实际看高中语文古代诗歌鉴赏探究式教学的有效性【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4(27)

拓展阅读

  说明:以下内容为本文主关键词的百科内容,一词可能多意,仅作为参考阅读内容,下载的文档不包含此内容。每个关键词后面会随机推荐一个搜索引擎工具,方便用户从多个垂直领域了解更多与本文相似的内容。

  1、诗歌:诗歌,是一种抒情言志的文学体裁。是用高度凝练的语言,生动形象地表达作者丰富情感,集中反映社会生活并具有一定节奏和韵律的文学体裁。《毛诗·大序》记载:“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南宋严羽《沧浪诗话》云:“诗者,吟咏性情也”。只有一种用言语表达的艺术就是诗歌。汉族古代不合乐的称为诗,合乐的称为歌,现代一般统称为诗歌。它按照一定的音节、韵律的要求,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的精神世界。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相传为孔子所整理,关于这个问题学术界尚有争论。汉族诗歌历经汉魏六朝乐府、唐诗、宋词、元曲之发展。汉荀悦《汉纪·惠帝纪》作“诗謌”。唐朝韩愈《郓州溪堂诗》序:“虽然,斯堂之作,意其有谓,而喑无诗歌,是不考引公德而接邦人於道也。”明王鏊《震泽长语·官制》:“唐宋翰林,极为深严之地,见於诗歌者多矣。”鲁迅《书信集·致窦隐夫》:“诗歌虽有眼看的和嘴唱的两种,也究以后一种为好。”孔羽《睢县文史资料·袁氏陆园...

  2、高中语文:高中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高中语文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初中学生对于语文有一定的误解,不能很好的把握语文,抓住语文课程的特点与核心内容。语文,是人文社会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的汉文及汉语工具。它既是语言文字规范(实用工具),又是文化艺术,同时也是我们用来积累和开拓精神财富的一门学问。它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要想学好语文,学习兴趣、良好的学习习惯等都是很重要的。有人感到学习语文很吃力,主要是由于没有掌握正确的方法,没有拥有一把打开语文之门的金钥匙。增大课内外阅读量;建立一定的学习规律,预习、听课、练习、复习一条龙;针对自己的弱点选择一本合适的练习册;(一定要最合适的,多了也没用,最要紧是能消化)定期对字词等知识...

  3、教学策略:教学策略是教学心理学中的术语。广义既包括教的策略又包括学的策略,而狭义则专指教的策略,属于教学设计的有机组成部分,即在特定教学情境中为完成教学目标和适应学生认知需要而制定的教学程序计划和采取的教学实施措施。(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教学方式和行为。教师可组组协根据学科特点、题材及儿童的年龄阶段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发现法、指导发现法己迎页、自学辅导法等。...

  4、鉴赏:鉴赏是对文物、艺术品等的鉴定和欣赏。人们对艺术形象进行感受,理解和评判的思维活动和过程。人们在鉴赏中的思维活动和感情活动一般都从艺术形象的具体感受出发,实现由感性阶段到理性阶段的认识飞跃,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丰富。运用自己的视觉感知、过去已经有的生活经验和文化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的活动。鉴赏对文物、艺术品等的鉴定和欣赏。犹识别,辨识。《晋书·王戎传》:“族弟敦有高名,戎恶之。敦每候戎,辄托疾不见。敦后果为逆乱。其鉴赏先见如此。”谓赏识。唐李翱《答韩侍郎书》:“其鉴赏称颂人物,初未甚信,其后卒享盛名为贤士者,故陆歙州、常简州皆是也。”宋黄庭坚《和答莘老见赠》:“儿曹被鉴赏,许以综九流。”明徐渭《送俞生之入楚》诗:“归来逢鉴赏,几度抹山窗。”明谢肇淛《五杂俎·地部一》:“东山之圣泉.


标签: 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