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生古诗词赏析优秀10篇

非凡网 180 0

高中学生古诗词赏析优秀10篇

  高中学生古诗词赏析1

  杂诗八首(其二)

  陶渊明

  白日沦西阿[1],素月出东岭。

  遥遥万里辉,荡荡空中景[2]。

  风来入房户,夜 中枕席冷。

  气变悟时易[3],不眠知夕永[4]。

  欲言无予和[5],挥杯劝孤影。

  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6]。

  念此怀悲凄,终晓[7]不能静。

  【注释】

  [1]西阿:西山。阿,大的山岭。

  [2]景:月光,月影。

  [3]时易:季节变换。

  [4]夕永:夜 长,长夜 漫漫。

  [5]无予和:没人跟我交谈。和,应和。

  [6]获骋:不能实现。骋,施展。

  [7]终晓:整夜 ,彻夜 。

  【赏析】

  作者在这首诗中表达了自己孤独凄凉 ,空有壮志,不能实现的感慨。

  作者着笔由远及近,先描写日落西山,月色辽阔,烘托出一种悲凉 的气氛,然后开始感叹岁月流逝。“气变悟时易,不眠知夕永”一句中作者夜 里睡不着觉,突然发现天气冷了,季节变了,自己的心境也跟着变得悲凉 。一句“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更是将作者的那种寂寞和没有知音的苦闷刻画了出来。最后,作者感慨自己空有抱负,可惜身处乱世无法实现。

  从这首诗中可以看出,作者虽然退隐田园,但是对世事和自己的抱负并没有忘怀。这既是作者对自己志向的一种缅怀,也从侧面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

  高中学生古诗词赏析2

  赠秀才入军(二首)

  嵇康[1]

  其一

  良马既闲[2],丽服有晖[3]。

  左揽繁弱[4],右接忘归[5]。

  风驰电逝,蹑景[6]追飞[7]。

  凌厉[8]中原[9],顾盼生姿。

  【注释】

  [1]嵇康:字叔夜 ,谯国铚县(今属安徽省)人,文学家、思想家和音乐家,“竹林七贤”的领袖和魏晋玄学的代表人物。嵇康的《赠秀才入军》共十九首,本书选录第九首和第十四首。秀才是指地方推荐给朝廷的有才德之人。一般认为,这里的“秀才”指的是嵇康的哥哥嵇喜。

  [2]闲:同“娴”,娴熟。

  [3]晖:指衣服鲜艳生辉。

  [4]繁弱:良弓的名称。

  [5]忘归:良箭的名称。

  [6]蹑景:追踪日影。形容速度快。

  [7]追飞:追逐飞鸟。这也是形容马的速度快的。飞指飞鸟。

  [8]凌厉:腾跃奋进的样子。

  [9]中原:原野之中。

  其二

  息徒兰圃[1],秣马[2]华山。

  流磻[3]平皋[4],垂纶[5]长川。

  目送归鸿,手挥五弦。

  俯仰自得,游心太玄[6]。

  嘉彼钓叟,得鱼忘筌[7]。

  郢[8]人逝矣,谁与尽言。

  【注释】

  [1]兰圃:长着兰草的野地。

  [2]秣马:饲养马匹。

  [3]磻:指在系箭的绳子上系一块石头。

  [4]皋:水边的陆地。

  [5]纶:钓鱼的渔线。

  [6]太玄:大道。

  [7]筌:捕鱼的竹器。《庄子·外物》里有“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的说法,“得鱼忘筌”是得意忘言的比喻。

  [8]郢:古地名,是春秋时期楚国的都城。

  【赏析】

  在这两首诗里,诗人想象兄长嵇喜在军营,领略山水乐趣的情景。跟随着诗人的想象和描述,读者似乎看到了嵇喜在长满兰草的地上休息、在开满鲜花的山坡上喂马,还 有抓鸟、钓鱼等游戏。嵇喜一边目送鸿雁南归,一边弹着五弦琴,任凭心神游荡在天地之中。

  其实,嵇康是把军旅生活想象得太乐观和美好了,这与其说描写的是兄长嵇喜的军旅生活,还 不如说是诗人借机抒发了自己纵心自然的情趣。由嵇康对军旅生活的美好想象和向往,我们可以看出,在魏晋时期的文人墨客眼中,从军是一件美好的事,这也印证了曹植“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诗句中反映出的豪迈精神。

  高中学生古诗词赏析3

  归园田居

  其一

  陶渊明[1]

  少无适俗韵[2],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3]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4]。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5]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6],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7]里,复得返自然。

  【注释】

  [1]陶渊明:字元亮,号五柳先生,东晋末年著名诗人、散文家。曾担任过几年小官,后来辞官隐居山林,终身不仕。以田园生活为题材创作了大量诗歌,并开创了田园诗派,代表作品有《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诗》等。《归田园居》共有五首,本书收录两首。

  [2]适俗韵:适应风俗的气质。韵:气质、风度。

  [3]尘网:罗网一般的尘世。比喻官场。

  [4]羁鸟:关在笼中的鸟。池鱼,指困在池中的鱼。表达了作者渴望摆脱官场束缚。

  [5]墟里:村落。

  [6]尘杂:尘世间的俗事、杂事。

  [7]樊笼:关鸟的笼子,这里比喻官场、仕途。

  【赏析】

  本篇是陶渊明田园诗的代表作,描绘了美好的田园风光,抒发了归隐后的愉快心情,优美自然、朴实动人。

  作者在前两句点明了自己的性格,说自己本来就不喜欢官场,只留恋青山绿水。接着用“误入尘网中”、“羁鸟”、“池鱼”表达了自己自然、清高的性情和对官场的厌恶。笔锋一转,作者又描述了朴实自然的山村景象。作者没有刻意描绘,只是罗列了一些乡村中常见的景物,朴实无华,但是生动形象。全诗最后两句是点题之笔,与开头两句照应。一开始从厌恶官场写到优美的田园风光,最后表达了作者摆脱官场后,重返田园的那种愉悦和如释重负的感觉。

  陶渊明的语言风格在这首诗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自然流畅、生动形象,每一处看上去都精心打磨,却又不着痕迹。

  其二

  种豆南山[1]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2],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3]使愿无违。

  【注释】

  [1]南山:指庐山。

  [2]秽:杂草。

  [3]但:只要。

  【赏析】

  这首诗虽然短,但是体现了作者的率真。

  开头两句描述了耕种不易,到南山下种豆,但是长势不好,地里的草比豆苗还 要多。接着描述耕种的艰辛,一早就要到地里去锄草,晚上伴着月亮回家。这几句非常简练,寥寥数语就使作者那种不善农事、辛勤耕作的形象跃然纸上。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这两句非常形象,我们仿佛看到作者忙完了一天,顶着月光走在回家的路上,由于路边的草太长,又加上带着露水,衣服都被沾湿了。写到这里作者都是在说耕种的艰辛和不易,那么他对此又是怎样看待的呢?最后两句便是回答:“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这个回答非常坚定,沾湿衣服不算什么,只要不违背自己的愿望。这充分体现了作者坚定的性格。

  高中学生古诗词赏析4

  咏荆轲

  陶渊明

  燕丹[1]善养士,志在报强嬴[2]。

  招集百夫良[3],岁暮得荆卿。

  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

  素骥[4]鸣广陌,慷慨送我行。

  雄发指危冠,猛气冲长缨。

  饮饯[5]易水上,四座列群英;

  渐离击悲筑,宋意[6]唱高声。

  萧萧哀风逝,淡淡寒波生,

  商音[7]更流涕,羽奏[8]壮士惊。

  心知去不归,且有后世名。

  登车何时顾[9],飞盖入秦庭。

  凌厉越万里,逶迤过千城。

  图穷事自至,豪主正怔营[10]。

  惜哉剑术疏,奇功遂不成!

  其人虽已殁,千载有余情。

  【注释】

  [1]燕丹:燕王的太子,名丹。荆轲是战国时著名的刺客,受燕丹之托,去刺杀秦王嬴政,失败后被处死。

  [2]强嬴:指暴虐的秦朝。嬴,秦王的姓氏。

  [3]百夫良:百里挑一的雄俊之士。

  [4]素骥:白马。

  [5]饮饯:饮酒饯行。

  [6]宋意:燕国的勇士。

  [7]商音:古乐调的五音之一,其声凄凉 。

  [8]羽奏:羽音,古乐调的五音之一,其声慷慨。

  [9]顾:回头。

  [10]怔营:惊恐不安的样子。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史诗,取材于《史记·刺客列传》中记载的关于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咏史诗的特点是叙事与抒情紧密结合,边叙事边抒情。本文也是如此。

  开头四句是引子,作者描述了燕丹为了报仇招募了荆轲。接下来着重描写送别的场面,篇幅占了全篇的一半以上。作者这样写的目的在于极力赞扬荆轲的那种不负知己、敢于牺牲的侠义精神。荆轲在途中的情形只用了四句,最后献图失败的描写只用了两句,这些都不是本诗的主要部分。作者在最后四句抒发了对荆轲的惋惜和崇敬,同时暗含对自己所处时代的悲愤。

  陶渊明写作这首诗时,正值晋朝与南朝宋的更迭之际,他忧国忧民,便作了这样一首激情悲愤的诗。这首诗体现了作者豪情的一面。朱熹在《朱子语类》里说:“陶渊明诗,人皆说是平淡,据某看,他自豪放,但豪放得来不觉耳。其露本相者,是《咏荆轲》一篇。”

  高中学生古诗词赏析5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1]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2]何能尔[3]?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

  此中有真意[4],欲辨已忘言。

  【注释】

  [1]结庐:建造房舍。

  [2]君:这里指诗人自己。

  [3]尔:如此。

  [4]真意:真正的乐趣。这里指顺乎自然的乐趣。

  【赏析】

  这是陶渊明最脍炙人口的诗作之一,通俗易懂,朗朗上口。

  前四句描述了作者远离官场,断绝世俗交往,并且自问自答,谈自己远离仕途的感受,那就是“心远地自偏”。断绝了与官场世俗之间的关系之后,尽管身处“人境”,也会觉得自己地处偏僻的地方。

  接下来四句借景抒情,每一句都透露出一股闲适的心情和闲居乡野的乐趣,从而更否定了以前那种污浊的官场生活。尤其是其中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更是成了千古流传的名句。

  最后两句非常妙。“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离开污浊的官场,回到悠闲的乡下,这里面有一种真正的人生乐趣,但是这种乐趣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以这两句收尾,使全诗有一种意味深长的感觉,让人回味无穷。

  高中学生古诗词赏析优秀10篇相关语句:

拓展阅读

  说明:以下内容为本文主关键词的百科内容,一词可能多意,仅作为参考阅读内容,下载的文档不包含此内容。每个关键词后面会随机推荐一个搜索引擎工具,方便用户从多个垂直领域了解更多与本文相似的内容。

  1、陶渊明:陶渊明(约365—427年),名潜,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一作宜丰人。东晋末到刘宋初杰出的诗人、辞赋家、散文家。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是江西首位文学巨匠。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酉阳桃花源五柳广场雕塑渊明曾祖或为陶侃(尚存争议,但二者的亲缘关系是肯定的)。外祖父孟嘉,晋代名士,娶陶侃第十女。祖父做过太守(祖父名字有二说,或名岱或名茂),父亲是个“寄迹风云,寘兹愠喜”的人,具体事迹已不可考。有一庶妹,小渊明三岁,后嫁给程姓人家,故陶诗文提及她时称程氏妹。就其父尚有一妾看来,渊明最初的家境不算太坏。八岁时渊明父去世,家境逐渐没落。十二岁庶母辞世,渊明后来作文章回忆这段往事时写道:“慈妣早世,时尚孺婴。我年二六,...

  2、古诗词:古诗是古代中国诗歌的泛称,指古代中国人创作的诗歌作品。广义的古诗包括诗、词、散曲,狭义的古诗仅指诗,包括古体诗和近体诗。古诗,即中国古代的诗歌,在时间上指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中国的诗歌作品。其原意是古代人所作的诗。从广义上说,中国古代诗歌包括古代人所作的诗、词、散曲等;从狭义上说,古诗仅指古代人所作的古体诗、近体诗。古体诗。是诗歌体裁。从诗句的字数看,有所谓四言诗、五言诗和七言诗等。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格律诗,是一种讲究平仄、对仗和押韵的汉族诗歌体裁。为有别于古体诗而有近体之名。词。词是一种诗的别体,萌芽于南朝,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到了宋代,经过长期不断的发展,进入到词的全盛时期。散曲。一种韵文形式,出现于南宋和金代,盛行于元代,是受民间歌曲的影响而形成的,句法较词更为灵活。现代诗。也叫“白话诗”,最早可追源到清末,是诗歌的一种,与古典诗歌相比而言,虽都为感于物而作,但一般不拘格式和韵律。按有无...

  3、悠然见南山:《悠然见南山》是连载于百度小说的一部古代言情类网络小说,作者是雅悠然。正在华山欣赏风景的亚悠然不幸落崖穿越到上官悠然身上,懂得感恩生命的她想要好好活着,却发现身为上官府嫡小姐的上官悠然是一名蛮横粗鄙,失去清白,人人鄙视,声名狼藉的下贱女子,穿越而来的亚悠然总是受到各种刁难,活的还不如一名粗鄙的丫鬟。父亲漠视,母亲早死,继母是面善心恶的人,姨娘落井下石,庶妹欺负,未婚夫君晋王被抢,还要给六十岁的老头子填房,是可忍孰不可忍?亚悠然刚想办法使对方退亲。居然又要给死了七个老婆的病秧子冲喜,还要不要人活了?悠然奋起反抗,见招拆招,一揭穿她们的阴谋,最终发现一切一切都不是表面的那样?原来一切都是那个人的阴谋?亚悠然发现沉埋十几年的真相,一切是否会就此改变呢?敬请关注悠然见南山。第一章烈女死明志悠然还魂来上第二章烈女死明志悠然还魂来下第三章老爷听信假谗言毒妇阴谋害悠然第四章姊妹斗心计丫鬟谋出路第六章谁在演戏谁在看戏第七章教训二婢悠然疗伤第八章...


标签: 诗词鉴赏